瞿夢杰
2010年以來,張家界入境旅游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凸顯出諸多供給方面的問題。在供給側角度上研究改革思路與對策對促進張家界入境旅游提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家界入境旅游產業過分追求高大上的休閑度假項目,忽視了大眾旅游這一基本主體,導致知名景區人滿為患,一般性景區慘淡經營的“兩極分化”現象。很多地區出現旅游業產能過剩與供給短板并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不能適應多樣、多變的旅游需求;各個景點在對資源開發過程中并未形成整體開發的共同意識,缺乏整體規劃,及特色旅游項目規劃,比如黃龍洞和九天洞,玻璃橋和玻璃棧道等景點十分相似。
與此同時,由于經濟落后,張家界部分景點公共設施滯后,配套服務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健全,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物質文化的需要。
2012年~2016年,張家界入境旅游娛樂總收入、旅游購物占比不足15%,對旅游總收入的增長貢獻很小。從整個旅游服務供應鏈的建設來看,張家界長期偏重景點、住宿和餐飲環節的供給,忽視購物、娛樂和康體環節的供給,存在著結構失衡和綜合經濟效益不高的問題。
公共服務的規模和質量是張家界入境旅游經濟運行質量的核心支撐要素,直接決定著游客的體驗。目前的公共服務供給表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旅游交通服務方面,旺季供應不足、淡季資源閑置、區域配套不合理。旅游業和服務業管理方面,立法不足,執法監督不嚴,行業標準化,覆蓋范圍有限。旅游教育培訓領域和現實需求方面,旅游市場秩序有待規范。旅游公共安全服務上,無論是食品安全監管、旅游旅游設施、旅游建筑和救援體系,都與大眾旅游時代的游客追求安全、品質和規格不相匹配。
張家界現有的管理體制是分工管理,具有分散性;分部門利益難以協調,管理效率低。景區管理人員也很難整合社會各類資源去滿足民眾旅游多重需要。此外,以行政區域為界的旅游片區各自為政,缺乏區域合作意識,嚴重影響張家界入境旅游體驗的完整性。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得知,張家界入境旅游在供給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旅游供給側改革,才能確保張家界入境旅游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
通過對張家界入境游客調查,至少有90%的入境游客有意愿購買當地的特產,而愿意進行旅游娛樂的入境游客也不少于50%,但是因供給滿足不了游客們的需求,造成旅游外匯收人降低。因此,張家界在進行市場拓展的同時,還要對旅游業進行轉型升級,調整其內部結構,發掘本地特色及其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具有民族風情的娛樂活動和特色商品。
傳統旅行社應建立一套完善的供應商激勵與淘汰機制,可以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或與在線旅游服務商融合,建設與旅游者實時交流平臺,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再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旅游產品供應商,為游客提供滿意的旅游產品。
公共服務薄弱一直是張家界入境旅游發展的重要瓶頸。以市場需求為基礎,改進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是旅游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
首先,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和多元參與的公共服務體系,依靠市場和社會力量,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立足提升旅游公共層次,規范旅游服務,使旅游公共服務更加市場化與社會化。
其次,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旅游交通服務方面,要整合現有交通資源,構建中長程交通和目的地小交通相互銜接的完善的交通服務體系,使其成為旅游者與市民共享的空間載體。在旅游信息服務方面,要構建包括集散中心、旅游解說系統、旅游信息自助查詢服務和手機旅游服務等全方位信息系統,滿足游客出行的多樣化需求。總之,旅游公共服務的建設應當以“以人為本”,使游客更家愉悅舒適地旅游。
首先,理順管理體制,突破部門壁壘和區域限制,建立景區各個部門的有機結合、協調推進、良險互動的體制機制,協調部門利益和整體利益的沖突;另外,在跨區域建設旅游景區或目的地方面,應跳出行政區劃限制和思維慣性,解決旅游資源“無邊界”與“邊界”的矛盾,從注重邊界的分離,到注重邊界的整合,實現共贏局面,優勢互補。
其次,旅游部門應主動適應新常態,科學配置職能,建立與供給側改革相適應的職能設置和運行機制。一要科學調整旅游營銷的職能。除形象推廣、產品推介和營銷外,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研判;以此為基礎形成以市場引導而非規劃引導的旅游開發機制,這才是真正的做市場,這也應該成為部門轉變職能的一個重要方向。二是要建立部門協調機制。當前,各地旅游部門的機構設置主要有規劃部門、產業部門、管理部門和市場營銷部門等構成。其中,規劃部門、產業部門、管理部門作為旅游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工作部門,應主動與市場營銷部門搞好對接,規劃部門依據市場需求編制供給改革規劃,重點是制定產業政策,明確鼓勵開發、限制開發的名錄。產業部門依據規劃指導旅游企業開發資源,提供產品,管理部門加強對市場的管理和監督,為旅游消費提供良好市場環境。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都應加強旅游供給的渠道建設,積極實施“互聯網+旅游”,建立網上營銷、銷售渠道,為游客提供產品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