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方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農村轉型升級、激發農村內在活力的有效舉措,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礎。為了進一步了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的成效,近日,筆者隨同山東省鄄城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辦公室的人員,深入試點鄉村進行了調研,從中了解了該縣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維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的有關情況。
鄄城縣是山東省34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總面積1032平方公里,耕地98萬畝,90萬人,轄17個鄉鎮(街道)、390個行政村(社區),是典型的農業縣,也是山東省扶貧開發重點縣。2017年4月,該縣被確定為省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以來,選擇了6個具有較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村開展了試點。其中,古泉街道辦事處羅莊村、黃莊村屬于城中村,集貿市場等經營性資產較多,但居民身份復雜;彭樓鎮王堂村經濟基礎較好,村兩委班子戰斗力較強;鄭營鎮牛樓村、王屯村和彭樓鎮的前牟村相對偏遠,集體資產較少。
在工作中,通過成立組織、宣傳發動、清產核資、成員認定、資產量化、股權設置、成立股份合作組織、登記造冊等8個階段,去年11月底,順利完成了6個省級試點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登記注冊,發放股權證書1236本,取得了明顯成效。
2.1 明晰了集體資產產權。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前 6個試點村共清理核實集體資產1869.05萬元,資源97.97畝,其中出租房、光伏、扶貧車間、蔬菜大棚等經營性資產量化到戶1287.46萬元、資源量化到戶68.58畝。在清產核資過程中,該縣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不漏登,不漏核,讓隱形資產“現身”,防止集體資產流失。比如,鄭營鎮王屯村原坑塘,承包合同上約定為50畝,經實地丈量最終落實為56.4畝。再如,彭樓鎮王堂村對兩眼機井的產權有爭議,通過老黨員、老干部出面作證,最終確定為產權歸屬集體。
2.2 界定了集體成員資格。經過充分醞釀討論,6個試點村共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5075人,涉及農戶1236戶。對于這項工作,該縣按照成員界定指導性意見,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確保群眾的集體資產權益。比如,彭樓鎮王堂村村民王孟文、王孟臣,戶口不在村里,但事實上他們在村里都有宅基地,政府把選擇權交給群眾,通過群眾代表評議,最后承認了兩人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2.3 創新了股權設置。根據清產核資結果,共設置股份4905股??h政府專門出臺《鄄城縣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設置指導意見》,因村制宜制定股權設置方案。比如,該縣自2015年投入了大量扶貧資金,建設了扶貧車間、蔬菜大棚、光伏發電等一系列扶貧項目,在脫貧攻堅期內,主要用于貧困戶分紅。為確保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受益,設置了10%的扶貧股,除兩個城中村外,其余4個試點村的貧困戶同時享有成員股和扶貧股,并實行動態管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后,扶貧股將轉化為集體股。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該縣在試點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總量偏小,尤其是經營性資產規模小,增加村集體收入的支撐作用不明顯;二是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管理經驗不足,制約了各類要素潛能的充分釋放;三是個別村莊位置偏僻,村里可轉化收益的有效資源不多,一時看不到明顯收益,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一是優化了鄉村治理結構。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集體資產由過去少數干部說了算,變成了由農民自己說了算,進一步規范了鄉村治理主體的職能、定位和作用,增強了鄉村治理主體的有效性,有利于形成共同參與的鄉村治理結構。
二是夯實了鄉村治理的物質基礎。通過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發展農民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合作,盤活了農村沉睡的資產,激活了鄉村各類要素的潛力,優化了農村資源要素配置,增添了鄉村發展的新動能,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夯實了鄉村治理的物質基礎。比如,試點的羅莊村和王堂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比上年增加30.5萬元、3.1萬元,增長10%、15%。
三是創新了鄉村治理機制。依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了新型的國家-集體-農民關系,生發了鄉村社會和民間的監督與自治,包括道德、法治、信仰、價值與集體意識重建等,形成了既有主體利益邊界又能夠平衡協調的新鄉村治理機制。
四是促進了鄉村和諧穩定。集體經濟是鄉村治理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產權不清,管理不嚴,導致出現集體資產被侵占流失現象,引發信訪問題,影響農村和諧穩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由合作社運作管理,監事會監督,在制度的層面,避免了集體資產流失,杜絕了暗箱操作、微腐敗,減少了矛盾,有利于農村和諧穩定。
五是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既體現了集體經濟的優越性,又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調動了個人積極性,讓農民共享改革成果,增強了歸屬感和獲得感,也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村黨支部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的領導組織,股份合作社是負責集體“三資”保值增值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村級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沒有集體“三資”的所有權,只有村集體和村民以股份形式出讓的經營權。集體“三資”的所有權屬于村委會,股份合作社的經營活動要向村委會負責,接受村委會監督。在對村黨支部、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設置上,側重吸納村兩委干部加入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民主決策機制,促進村民自治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目前,鄄城縣除古泉街道兩個社區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由一般村干部兼任外,其他4個村的理事長都有村黨支部書記兼任。
實踐證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得到了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激發了股東的熱情,有效推動了農村的各項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