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霧
玉米是我國三大農作物之一,在保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玉米種植面積呈現縮小趨勢,如何保證玉米在有限的土地范圍內,生產出更高產量和品質的玉米,就成為現階段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很多農民群眾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沿用傳統種植模式,導致玉米病蟲害,特別是玉米大斑病嚴重發生,對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了嚴重威脅。在全新歷史時期,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治,是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的一大舉措。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瀾滄縣糯福鄉玉米大斑病發生規律、發病癥狀和防治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玉米大斑病,又被稱為條斑病、葉斑病、煤紋病,是由突臍蠕孢屬大斑病長蠕孢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病害,該種病害是玉米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常常會給玉米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近些年,隨著抗病雜交品種的推廣應用,大斑病危害程度將得到進一步控制。但由于農民群眾栽培不合理,種植密度過大,施肥和用藥不科學,導致病菌失變異速度加快,部分地區大斑病呈現加重發生趨勢。在全新歷史時期做好玉米防控工作,對確保玉米健康生長有著很大幫助。
玉米大斑病,病菌為突臍蠕孢屬大斑病長蠕孢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玉米殘株上越冬,分生孢子細胞可以轉變成為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可以借助風吹作用,實現長距離大范圍傳播。當田間出現發病植株后,在患病葉子的病斑上,會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導致植株循環侵染,危害范圍不斷擴大。大斑病病菌的最適宜溫度為15~30度,高溫高濕,有利于該種疾病在田間傳播。侵染期最適宜的溫度為20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分生孢子的萌發會受到抑制,藍光比紅光對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更強。病菌侵染玉米葉子72小時以內,會在葉子表面出現肉眼難以觀察到的褪綠小點,感染8~10天后,會在葉子表面形成萎糜狀的病斑。病斑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時間隨溫度變化而存在一定差異,低溫條件下,不利于病斑擴展。高溫高濕條件下,在壞死組織上會產生分生孢子。因此在玉米生長中后期,高溫、高濕、降雨集中、寡照等氣候條件,十分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發生。干旱條件下,不利于玉米大斑病發生,流行強度降低。玉米大斑病,如果發生在玉米吐絲之前,會嚴重影響到玉米籽粒生長發育,嚴重的可達50%的減產。玉米田土壤肥力,對該種疾病流行強度也有著較大影響。玉米生長前期田間氮肥數量過多,玉米徒長,植株較高,田間在較短時間的郁閉,通風不良,加重該種疾病發生。在玉米生育后期,通過適量追施氮肥可有效控制該種疾病危害程度。在玉米大斑病流行的諸多因素中,氣候條件和品種抗病性能是導致大斑病普遍流行的重要制約因素。
玉米大斑病可以在玉米整個生理周期的任何階段發病。自然條件下,玉米苗期很少發生大大斑病。玉米生長到中后期,特別是抽穗以后,發病率呈現升高趨勢,危害逐漸加重。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田間發病嚴重時,病斑還會侵染苞葉和葉鞘。發病初期,最為明顯的特征是在葉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狀病斑,初期病斑表面為水漬狀斑點,隨后幾天,斑點逐漸沿著葉脈迅速擴展。田間大斑病危害程度,病斑大小形狀,顏色與玉米品種的抗病性能不同存在較大差異。玉米植株感染大斑病后,先是從底部葉片表現出發病癥狀,隨后病斑逐漸向著上部葉片擴展蔓延。底部葉片發病之后,會在葉子表面形成青灰色梭形大病斑,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界限不明顯。玉米葉子病斑較多時相互聯結,形成不規則的病斑。田間病害嚴重流行,會導致葉子迅速枯萎,呈現青枯狀,嚴重的導致整株玉米死亡。
玉米大斑病的危害程度和玉米抗病性能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在玉米栽培過程中,應該選擇高產、穩產、優質、抗病的雜交玉米品種。
首先,適時早播。提前播種日期可以促進玉米早抽雄,錯過玉米大斑病流行高峰期。同時適時早播對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有著明顯作用;其次,科學施肥合理灌溉。玉米在不同生育時期,對養分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性。而玉米大斑病屬于弱寄生菌,當植株抵抗能力下降,生長較弱,很容易被致病菌侵襲。因此在栽培過程中,應該加強水肥管理,提高玉米抗病能力。積極推廣玉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確保底肥施足的前提下,結合配方結果科學追肥。尤其要重視在玉米拔節期和抽穗期,避免脫肥,保證養分充足供給,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在玉米須水區要做好灌溉工作,切忌大水漫灌。在降雨集中的季節,應該做好田間排水,避免濕度過大,導致病情在田間加速傳播;再次,清理田間病殘體。玉米收獲之后,要及時將患病植株清理出田間,將秸稈集中,焚燒或堆積發酵處理,減少初次侵染源。此外,根據大斑病發生,先是從底部葉片侵害的流行特點,可以在玉米中期大范圍摘除早期底部病葉,降低田間初期致病菌量,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能,推遲病蟲害流行時間;最后,合理密植。要逐漸改變過去傳統的等行栽培模式,變為寬窄行種植。由過去大面積的平播向著高桿和矮桿間作套種轉變。
玉米田間發生大斑病后,說明植株抗病性能下降,玉米大斑病會在較短時間內傳播整個田間,因此,當田間達到防治標準后,要及時選擇藥物進行防控。可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病發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粉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粉劑800倍液、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農抗1∶20水劑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