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勝
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新技術,現將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隨著畢節市玉米種植密度不斷增加,玉米大小斑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已經成為該地區玉米主要動態。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對玉米葉片和葉鞘造成危害,危害嚴重時還會對玉米的果穗和苞葉造成危害。近些年來,上述兩種病害在田間混合發生的幾率越來越高,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嚴重。玉米植株被上述兩種病害危害之后,葉子葉肉組織受到危害,光合作用受到影響,田間發病嚴重時會導致整株玉米干枯。在畢節地區,玉米大小斑病的危害,其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到7月中下旬。
玉米紋枯病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各個組織器官,田間發病初期,先是在葉鞘上產生危害,隨后病斑逐漸向著葉子擴展,并向著植株上部發展。發病初期先是在葉鞘上產生了退綠色的水漬狀病斑,病斑外觀呈現圓形或橢圓形,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病斑逐漸擴大擴展,在玉米葉子表面會形成云紋狀的不規則病斑,病斑中央呈現灰褐色,外觀呈現深褐色。當玉米的苞葉和果穗受到致病菌危害之后,同樣會在患病部位產生云紋狀病斑。玉米穗感染該種病原后,會出現玉米籽粒灌漿不足,變成深褐色最終腐爛。當田間濕度較大時,在患病部位會產生稠密狀的白色菌絲體。該種病害屬于土傳病害,在土壤和殘株中的病殘體越冬之后到第二年春末夏初菌絲侵入玉米植株體內而引起玉米發病。
玉米銹病主要危害玉米葉子,會在葉子表面生長出大量黃色的小斑點,小斑點散狀存在,患病部位中間向上隆起,斑點會連接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大病斑,病斑外觀呈現黃褐色或深褐色。玉米生長中后期受到玉米銹病危害之后,除了上述發病癥狀之外,還會在病斑上形成黑色的突起,黑色突起破裂之后產生大量黑色的粉狀物,這是病原菌的冬孢子。玉米植株受到玉米受到危害后,玉米葉子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發病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植株患病,提前死亡。
玉米螟主要在玉米心葉期產生危害,危害嚴重時會導致心葉被啃食殆盡,不能正常展開,或者在新葉展開之后,會在葉子上出現不規則的啃食孔。玉米抽雄之后,常常導致雄花生長發育不良,授粉率下降。莖稈收到危害后,使得玉米莖稈中心空洞,很容易被大風吹斷,嚴重的會導致空間大量倒伏。第二代玉米螟幼蟲盛發期集中在7月上旬到中旬,主要危害玉米穗軸、穗柄和籽粒,田間發病較為嚴重的會導致玉米嚴重減產。春玉米和播種過遲的夏玉米,通常情況受危害較為嚴重。
玉米蚜蟲的成蟲和若蚜,都會對玉米葉子產生危害,危害葉子之后,導致葉子表面發黃發紅,使得玉米葉子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危害嚴重時會導致整株植株死亡。玉米蚜蟲,多群集在玉米心葉危害,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蜜露,使得葉子表面生成黑色霉狀物,嚴重影響到玉米正常光合作用。
玉米粘蟲主要以幼蟲啃食玉米葉片,造成嚴重危害,田間發生嚴重時,會導致短期內,將玉米植株葉子啃食殆盡,造成玉米絕收。這些年,由于種植結構不合理,使得玉米粘蟲呈現爆發流行趨勢,常常因為防控不及時,給玉米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該種病蟲害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其余月份發病不嚴重。
首先,科學選擇玉米品種,適時播種。在播種之前應該選用抗病性能優異,豐產性能好,生育期在110天~120天以內的雜交玉米品種。玉米播種日期一般控制在4月中上旬,當秧苗生長到20天后,4月下旬移栽,這樣可以有效控制田間大班變小班病、病毒病和玉米螟的危害;其次,科學搭配品種。在同一個地區,要實行多個雜交玉米品種混合種植,避免在同一個地區長期種植單一的玉米品種,預防玉米病害嚴重發生;再次,科學輪作。關于同一塊種植地上一年玉米病蟲害發生嚴重的,要與非禾本科農作物開展輪作種植,減少田間致病菌數量,防治病蟲害發生;最后,清理田園深翻土壤。玉米收獲之后,要及時秸稈還田,并對田間進行清理,將病蟲害植株及時清理出田間,焚燒或深埋處理,減少病蟲害越冬場所。通過深翻土壤,一方面能夠增加土壤通透性,積累更多有機物質,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深翻將致病菌深埋到土壤以下,減少地下害蟲和某些病蟲害的發生。
利用玉米病蟲害的趨性,通過在田間設置振頻式殺蟲燈,加設防蟲網,將害蟲擊落后,落入接蟲袋,帶出田間集中處理,降低田間害蟲數量,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或者使用性誘導劑,其中誘導害蟲雄蟲,殺滅害蟲雄蟲,田少田間害蟲繁殖交配率,降低排卵數量。
玉米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向農民群眾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營造良好的動物群落關系,來實現消滅病蟲害的目的。例如針對某些害蟲,如蚜蟲,粘蟲,玉米螟,可以向田間釋放赤眼蜂、中華草蛉,利用害蟲天敵,消滅田間蟲害。同時,當田間病害嚴重發生后可以選擇使用微生物制劑,如蘇云金桿菌、百僵菌、滅幼脲、苦參堿等生物制劑進行防控,具有很好的效果。具體操作手段是在玉米螟蟲卵孵化早期,向田間投放赤眼蜂,一般情況下,每畝投入赤眼蜂數量維持在15~45萬頭。在玉米心葉集還可以選擇使用每克含菌量50到100億個的百僵菌,按照1∶10的比例,配制成顆粒劑使用,或者使用微生物制劑進行生物防治。
當田間病蟲害達到防治標準,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到作用時,應該及時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化學防治。首先,針對玉米大小斑病,當田間發病情況達到防治標準之后,可以選擇使用2000倍液的10%的苯甲脒環唑水分散粒劑,或1500倍液的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進行集中防治;其次,玉米紋枯病可以選擇使用20%的紋枯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田間防治;再次,玉米銹病可以選擇使用12.5%的烯唑醇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進行集中防治;第四,玉米蚜蟲可以使用300倍液的50%的抗蚜威,均勻噴霧,防除效果顯著;第五,玉米粘蟲可以選擇食用200ppm滅幼脲1~3號均勻噴霧;最后,玉米螟可以選用6%氯蟲苯甲酰胺·阿維菌素40ml,兌水50kg進行灌注,防治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