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麗玲
葛根屬豆科多年生落葉藤木植物,其地下根系主要用于加工葛根粉,是食品淀粉中的上品,同時也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品,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滋補營養,養顏護膚,清腸健胃,降壓降脂,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是民間傳統的保健食品。而葛根的地上藤蔓通過加工,能夠制作成多種工藝品和生活用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葛根需求量也顯著增加,這也就直接促進了葛根種植產業發展。本文主要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探討了葛根高產栽培技術。
葛根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在種植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葛根的產量和出粉率,選擇優質葛根品種。一般情況下,優質各跟品種每畝產量在4000kg以上,出粉率保證在25%。結合本地區生產實際,我市主要推廣桂葛1號、萬豐三號等幾種無渣粉葛,其淀粉含量約30%,抗病蟲害能力強,味微甜,并且含豐富的葛根素和總黃酮,藥食兩相宜。在葛根品種推廣過程中,要做好示范種植工作,以明確葛根的產量和效率。
葛根育苗方法多,可以采用扦插育苗、壓條育苗或種子育苗,在具體生產過程中,為了確保操作方便,降低成本投入,實現快速生產的目的,一般采用營養缽扦插育苗方式。進入12月上旬后,葛根藤蔓進入休眠期后,選取直徑在0.5cm以上,生長健壯的中下段藤蔓,剪取健壯的芽節,作為插穗,芽節上端保留5cm,下端保留6cm。上端使用油蠟封口,防止水分流失,避免病蟲害侵襲。扦插之前,將制作好的育苗基質,均勻的裝填到直徑12cm,高8cm的營養缽內,然后將營養缽均勻的碼放在苗床上。營養缽內灌溉透水后,將插條傾斜的插入到營養缽內,確保葉芽露出腋芽露出,然后在上方覆蓋一層細豬糞,上方覆蓋小拱棚,保溫保濕。在冬季進行扦插育苗,一般育苗期在70~80天,當年培育的幼苗當根部生長到2cm,藤蔓生長到20cm以上時,就可以進行移栽了。
葛根雖然適應能力較強,但為了確保應有的經濟效益和品質,應該科學選地。高產栽培應該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多孔,有機質含量豐富,光照充足,排灌良好水源充足,無污染的緩坡耕地、山地、零星空地作為種植地。對于土壤較為貧瘠的地區,在種植之前要做好土壤改良工作。冬季及時深翻土壤,深翻深度維持在20~30cm,加速土壤熟化。進入春季后,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4000~5000kg,隨后整地作龜背狀高畦,畦面寬高維持在100×40cm,溝寬深30×30cm。按照地形,開好圍溝十字溝,確保田間溝溝相連,排水順暢。
葛根移栽時間一般維持在每年的3月~4月,春雨過后,確保耕作層土壤充分。當土壤溫度維持在17度以上時,就可以進行移栽了。一般選擇在陰天或雨天搶早移栽,這樣有利于獲得高產穩產。對于普通爬地栽培的葛根,以畦帶溝寬130cm,單行種植,株距控制在120cm,每畝定植400株為宜,籬架栽培的葛根,株距控制在60cm,每畝定植800株左右。在移栽過程中,幼苗應該和畦面呈30度角傾斜插入,這樣能夠促使可跟根系膨大,能夠為以后的采收提供便利。
葛根定植之后,要及時檢查秧苗成活情況,發現出苗要及時補苗,補苗后要加強管理,保證秧苗全部成活。葛根幼苗定植之后,如果連續遇到干旱,應該做好田間灌溉工作,灌溉時間應該控制在上午12點以前和下午4點以后。對于田間水利條件較好,地勢平坦的土地,可以采用溝灌,避免淹沒秧苗。在查苗補苗過程中,發現秧苗生長弱小,可用樹枝作為標記,每株多施1~2次肥料,促進幼苗快速生長。
葛根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對養分需求量較大,葛根秧苗成活之后,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對氮、鉀元素及鈣、鎂、硼等一些微量元素需求量增大,因此需要增加施肥量。苗期要及時施肥,促進幼苗生長。葛根幼苗移栽一個月后,幼苗藤蔓生長到20cm,每畝追施尿素10kg,氯化鉀5kg,復合肥3kg,隨灌溉一起施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同時,建議使用發酵溶液或發酵肥,這樣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苗期進行第一次追肥之后,要結合秧苗生長情況,適當增加1~2次的追肥,有條件的可加經發酵后的花生麩和肥料一起用,可增加葛根口感,此時葛根根系已經下扎較深,追肥應挖穴深施,施肥后回土填穴。
葛根屬于一種攀緣類植物,在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如果不進行搭架引蔓處理,將會嚴重影響到葛根正常生長,不利于葛根根系膨大。因此在葛根生長到50cm左右時,就要及時搭架引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結合種植戶的實際情況和環境要求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采用人字形的搭架模式。選擇使用2m長的竹竿或木板,在兩根葛根苗中間斜插一根竹竿,和相鄰的竹竿相互交錯,形成人字形,再將兩根竹竿較差部位平放一根竹竿,并使用鐵絲和繩索對交叉部位固定,將葛根藤蔓引上支架。
中耕除草既可以消滅田間雜草,又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加速根系呼吸,改善地力。葛根幼苗定植之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提前培土。中耕掌握第一次淺中耕,第二次深中耕的原則。在葛根幼苗定植半個月后,進行第一次淺中耕除草,中耕深度維持在7cm,疏松土壤,消滅田間雜草。第二次中耕除草,在定植后的一個月進行,中耕深度維持在10~15cm,并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促進根系迅速生長。葛根生長過程中還要注意做好修枝整蔓工作,避免葛根地上部分過量生長。每株葛根保留1~2個枝條,培養成主蔓。葛根藤沒有生長到1m時不能保留側蔓,應該將主枝左右生長的萌發枝全部去除,促進主蔓生長。當所有側蔓生長點與根部的距離打到3m以后,要及時摘心,避免側蔓瘋長。
葛根抵御病蟲害能力較強,通常情況下很少會出現病蟲害,偶爾會引發黃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蚜蟲、金龜子、蠐螬等,通常情況下,田間發病率較低,危害程度不大。田間發病率增大時,要及時選擇藥物進行治療。黃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可以選擇使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蚜蟲可以使用50%的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金龜子、蠐螬可以選擇使用80%的敵百蟲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另外,在噴施藥的同時可根據情況適當加入復合型的葉面肥一起使用,這樣既能防治病蟲害,也能補充營養,一舉多得。
在多雨多風季節中要特別注意,經常查看葛根生產情況,如田間積水,則不能過深過久,長時間被水泡浸,根系就會由于缺氧而導致生長遲緩甚至死亡;如葛蔓倒伏,則葉片容易枯黃脫落,擁擠成團而影響光合作用,直接造成減產。所以,大風大雨過后,應及時向外排清積水,倒伏的葛蔓要及時上架,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