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梅
為了更好的對生物技術對農作物病蟲害的情況進行研究,對農作物應用生物制劑,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將取得不菲成績。生物防治技術有望取代農藥化肥對農作物的損害作用,而且也能夠減少對土壤的破壞作用,使農業環境向健康綠色方向上發展。這種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不僅可以增加農作物的安全性,也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可謂一舉兩得。
生物技術是應用生物學、化學和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體(包括微生物、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或其組成部分(細胞器和酶)來生產有用物質,為人類提供某種服務的技術。生物技術的定義從實質上進行研究,是通過改良某種生物的細胞組織,進行催化轉變成人們需要的產品或者是更新產品,以利于人類需求的一種技術。換言之,這種生物技術可以解決人類資源危機,改變傳統的農作物的生長特性,并從自身排斥或者是能夠突破病蟲害的危害,從而解決農藥與化肥等化學藥品在農作物中的應用技術,即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又利于環境保護。
在病蟲害的防治上,生物技術可以通過各種生物制劑來預防病蟲害,其工作原理是用生物制劑代替了化學農藥,優點是即保護了環境,又避免農藥殘留危害人身安全,即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業生產的安全性。例如生物制劑目前應用較多的有蘇云金桿菌制劑,主要用來防治鱗翅目蟲害;其他還有白僵菌制劑,這種制劑屬于一種真菌制劑,也是用業防治病蟲害的一種菌,還有多角體病毒(NVP)和顆粒病毒(GV),這些生物制劑的名字聽起來比較令人咋舌,但是其功能與作用還是不容小看的,對農作物的病蟲害的防治上十分有效。
生物技術還包括利用轉基因工程來防止病蟲害,這種方式主要是從微生物中提取病蟲害的基因,利用轉基因工程技術,制造出能夠抵抗病蟲害的細胞或基因,并植入或者是改良種子,使作物具備轉基因功能,能夠起到抵抗病蟲害的作用,從而避免了病蟲害對植物的侵蝕與破壞。這種技術在我國目前應用的比較廣泛,例如大豆、圣女果等作物,但不是這種農作物對所有的病蟲害都防治,而是針對某種較為常見的病蟲害有著抵抗能力。
生物技術還應用到我國農作物的雜草的防治方面,通過轉基因工程,使種子或者是農作物具備抗雜草特性,即在生長的從要系吸取的營養較多,從葉面上伸展的幅度更大,使雜草因缺失營養而產生枯萎,或者是吸收雜草養分,從而使雜草無處可生,比較成功的作物有抗阿拉津作物,抗磺酰脲等作物。
生物技術的應用,有利也有弊,一直以來實話實說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先生,就曾一直對轉基因工程的使用持懷疑態度,通過對各種參考文獻的研究后發現,生物技術對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有:一是使農作物的品種更加趨向于單一性,由于轉基因作物的抵抗性能呈現單一性,從而導致地區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呈現單一化情況,從而使其他類型的病蟲害得以生存并肆虐開來,對農作物的影響更加深遠。二是由于轉基因作物的單一性能,使其他作物如雜草慢慢產生了抗體,即產生了適應性,從而使轉基因功能失效,雜草橫生;另一個極端是,雜草或者是病蟲害也傳播了這種轉基因特性,在生長上又產生了新的抵抗力,從而為轉基因工程帶來了新的難題;三是生物技術所引發的環境新問題,生物技術屬于人為操縱作物,產生不同的質變,給生態環境的正常發展也形成了影響,甚至出現了突發現象,例如某類草種通過轉基因技術而瘋狂生長,破壞了生態平衡,給人類生存環境也造成了影響。在如氮素類生物化學的循環生產,使水中富含營養,并呈現急劇發展狀態,使魚類生存環境受到影響,生物鏈中的每一種動物或植物,均是生態平衡的一員,一旦某一個鏈條結點出現異常,整個生態系統也將受到影響。
通過上述調查發現,轉基因生物技術一旦對農作物的生長形成規模性的影響,那么將引發嚴重的雜草從生的局面,轉基因農作物雜交后所形成的新的農作物品種,具備新的抵抗能力,從而形成雜種。
抗病毒基因工程及抗真菌基因工程的誕生,例如通過幾丁質酶具有的移植病真菌使植物產生防御機制,通過對菜豆進行研究,在抗病害上具備轉基因能力的菜豆死亡率在35%左右,而不具備轉基因的菜豆死亡率超過了60%,具有顯效。通過對其他農作物的抗菌抗病毒試驗,抗病害效果也顯效。
蟲害也是危害農作物的一種災難,嚴重的如蝗災,容易使植物滅絕。我國通過生物技術已經研究出多個抗蟲害的農作物,通過對植物抗蟲基因的提取,并應用到植物當中,能夠有效防治蟲害。蛋白酶抑制劑存在于各種生物體內,能夠抵抗蟲害,通過試驗,轉基因技術使植物體內蛋白酶陡增,故能起防蟲害效果。
人類食用生物技術下的農作物,通過調查發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蟲害的發展,但是久而久之,勢必影響人類細胞正常發展,由此看來轉基因作物雖然一時能夠防治病蟲害,但是會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形成新的危害,對環境形成新的破壞,所以生物技術在農業作物病蟲害防治上雖然已經走出很遠,但是相信人們意識到它的不足后會有新的方式扭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