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人杰
玉米田常見影響產量的表現有早衰、空稈、禿頂、缺粒等。這些現象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空稈俗稱“公子包谷”,是指玉米植株不結果穗或有果穗不能長大的現象。禿頂是指果穗頂部不結實的現象。缺粒有兩種:一是果穗的一面有若干行由基部到頂部都不結實,俗稱“半邊包谷”,主要是花絲向一邊下垂,影響正常授粉而形成半邊無籽粒;二是滿天星缺粒,即果穗上籽粒東一顆西一顆,俗稱“癩子包谷”。
玉米種植密度過大,植株過早封行,導致結果穗的功能葉片受蔭蔽,光照不足,缺乏營養,植株個體發育差,雌穗分化受阻,這是形成空稈的主要原因。一般密度越大,空稈率就越高,據調查,畝植3500~4500株,空稈率為3%~5%;畝植4500~5200株,空稈率為5%~9%;畝植5500~6300株,其空稈率可達20%左右。同時因密度過大,葉片相互銜接而遮蓋雌穗花絲,導致雌穗不能正常授粉而形成缺粒現象。
一是營養不足,空稈增加;二是氮、磷、鉀比例配合不當,也增大空稈率。如果缺磷、缺鉀,雌穗因營養惡化而不能發育成果穗形成空稈,所以空稈的味道也較甜。在花粉和雌穗形成發育期,如果養分、水分不足,特別是磷、鉀缺乏,養分轉運受阻,雌花形成遭到破壞,不孕花粉也增多,從而惡化授粉條件而引起禿頂、缺粒。
因種子質量差、播種過早、播種深淺及蓋土厚薄不一致等原因,引起出苗不齊、不全,尤其是補苗或補種造成幼苗強弱差異,形成以大欺小、以強欺弱的不良群體結構,致使小苗、弱株不結實而形成空稈。
在玉米雌穗形成或發育時期若遇干旱,雌穗不能正常抽出或抽出不能吐絲,或抽出時間過晚,錯過授粉期而形成空稈。此外,病蟲為害如玉米螟、絲黑穗病侵害果穗也易引起空稈;大風、大雨等極端異常天氣對開花授粉也有極大影響而形成禿頂、缺粒。
針對上述各項癥狀形成原因,采取有針對性采取預防手段效果往往較好。
選用豐產潛力大、空稈率低的雜交種做到適期播種、因地種植。
精細整地,采用肥團育苗,實行分級移栽,確保苗齊、苗全、苗壯。
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實行合理密植,以改善群體的中上部光照條件。
堅持“施足底肥、輕施苗肥、巧施稈肥、猛攻穗肥、酌施粒肥”的施肥原則,做到氮、磷、鉀和有機與無機肥配施,以滿足玉米各個生育時期對養分的全面需求。及時灌溉和排水。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吐絲期是需水的臨界期,一旦遇旱應及時澆水,保持田間持水量達到70%~80%,促進雌雄穗分化和雄穗花粉的形成和發育。同時,春玉米開花結實期正值雨季,暴雨等極端異常氣候極易出現,遇澇還要及時排除積水,促進玉米的正常生長。
人工輔助授粉是滿足雌穗所需花粉、減少禿頂、缺粒的一項有效措施。去雄可起到減少養分消耗、促進雌雄協調、減輕螟害和提高產量的作用,但遇連續陰雨或高溫時,不宜去雄。
在玉米中后期要及時搞好大、小斑病、紋枯病、玉米螟、蚜蟲等病蟲的綜合防治,確保玉米果穗能正常生長和發育。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生長期間必然要消耗大量養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過多,會造成土壤缺氧。這時根系活力減弱,吸水困難,但葉片蒸騰不減,尤其是晴天,葉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謝失調,出現葉片卷曲,生長緩慢,若此時缺肥,就會出現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所以,下雨季節時一定做好排澇防漬工作。如果出現早衰趨勢或葉片落黃,就應該在開花初期噴施磷肥,以延長綠色葉片,增加果粒。苗期多施草木灰或硫酸鉀肥,也可以防早衰。
礦物質供應不足,就會營養失調,不能滿足果穗分化期對養分的要求;密度過大,光合作用弱小;氮肥多、磷素少、缺鉀等都會造成空稈。因此,在播種時一定要注意密度。要求大行玉米不封行,以保證株行通風透氣。還要適時適量供應養分和水分,以利果穗分化發育。同時應在施肥時注意氮、磷、鉀三要素適當結合。土壤肥力差的土地應多施有機肥。土壤肥力高的土地,苗期要多施磷肥,以便長根壯稈,果穗分化期要進行追肥。抽雄前后看苗適當補肥。如過密或株弱的要及時拔掉。
土壤中缺少磷肥,植株在孕穗開花期如果糖代謝和蛋白質的合成、細胞分裂就會受阻,穗頂就會萎縮,花絲伸長也減慢,影響自然授粉,就會導致禿頂甚至空穗。土壤如缺鉀,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運輸受阻,粒籽淀粉也必然少。假如早期受蟲害、風害致使株苗運送養分不足,或開花期遇雨、花粉受精受阻等都會造成禿頂、癟粒或空粒。要想預防玉米缺粒、禿頂,關鍵要防止病蟲為害,多施磷肥、鉀肥。如在抽絲時遇天旱,要及時澆水和灌溉,開花期最好進行人工授粉。
留苗密度過大,在莖稈伸長時肥水管理不當,就容易造成倒伏,影響產量。防治措施是播種時要加深耕作層,增施基肥;中耕時要適當培土,使玉米扎穩根架;施肥時應注意氮、磷、鉀結合,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證生長期葉片有足夠的陽光,使植株粗壯,使植苗粗壯,以增加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