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明
毛竹是重要的經濟竹種,具有生長期短、再生性強、收益期長的特點,用途十分廣泛,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貴溪市竹產業發展已有一定的基礎,被列入全省雷竹產業發展示范縣,雷竹基地1萬余畝,主要分布在貴溪周坊、鴻塘、泗瀝、白田、塘灣、羅河、雷溪、三縣嶺林場、冷水林場,雖然竹林資源豐富,但低產林比例高,竹林經營水平較低,加工企業實力不夠強,品牌知名度較低。為進一步將竹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做大做強該市竹產業,筆者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竹資源優勢作用,按照“竹種植業、竹加工業和竹旅游業”三大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模式,抓好一產,帶動二產,發展三產,最終形成以二產帶動一產,一、二、三產協調聯動發展,推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0年,實現全市毛竹林面積穩定在50 萬畝左右,建成毛竹豐產林基地30萬畝,筍用毛竹豐產林基地3萬畝,新建竹林經營道路400公里;毛竹蓄積量增長至8000萬株,年畝產竹材由現在的不足10根增加到30根,培育1~2個年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10個以上年產值超3000萬元的骨干企業;全市雷竹基地達到3萬畝以上,實現綜合產值達到25億元以上。
突出抓好以雙圳、西窯、冷水、耳口、樟坪、塘灣等鄉(鎮、場)為重點的毛竹產業帶;以及以貴溪周坊、鴻塘、泗瀝、白田、塘灣、羅河、雷溪、三縣嶺林場、冷水林場等鄉(鎮、場)為主要分布區域的高產雷竹基地。加快發展進程,2018年,改造毛竹筍用和筍材兼用林0.5萬畝,改造毛竹材用林1萬畝,新造雷竹筍用林0.5萬畝;引導企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應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提高竹筍產量和品質。2019年,改造毛竹筍用和筍材兼用林0.5萬畝,改造毛竹材用林1萬畝,新造雷竹筍用林0.5萬畝,擴大豐產竹林示范輻射面,扶持竹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2020年,改造毛竹筍用和筍材兼用林2萬畝,改造毛竹材用林1萬畝,新造雷竹筍用林0.5萬畝,積極組織參加相關竹產品展會,扶持竹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堅持分類經營原則,以提高現有竹林林分質量為重點,新造和擴鞭為補充,采取砍雜除草、深挖墾復、灌溉施肥、合理采伐、精細管理等措施,努力培育優質高效的毛竹林基地。同時,在不損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探索對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中竹林進行適度經營的辦法和措施。支持和引導企業、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和其它社會力量參與竹資源開發。提升林農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筍類資源的能力,加大筍類資源開發利用力度,促進筍類資源產業化發展。每年完成竹林低改5萬畝,建成2~3個高產竹林示范基地。同時,加大優質竹筍、筍材兩用林、特種工業用竹和工藝原料用竹的培育力度,豐富竹林資源。
加大現有企業扶持力度,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走集團化道路,強化產業內部整合,通過引進、重組、兼并、聯合等手段,促進企業做強做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技術先進、市場占有率大、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完整產業鏈、較強競爭力和較高知名度的龍頭企業。
鼓勵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子,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新產品開發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
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提升企業主導產品的附加值。依法采取關停并轉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企業。
結合農村公路和新農村建設,加強林區道路建設。按每300畝竹林修建1公里林道和主干道寬3米以上、作業道寬不少于1.5米的要求,完善竹林道路。同時,依托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筍用竹林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的建設和推廣,科學配置自然引水或動力引水等設施,促進竹林集約化、機械化經營。建設和完善竹產業市場體系,推進貴溪市建設集生產加工、營銷物流為一體的贛東北最大的竹產業園區。鼓勵企業強化市場營銷,大力發展連鎖店、直銷店和電子商務等營銷網絡,提高竹產品營銷的組織化程度。
加強財政資金引導。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進一步加大竹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竹林培育補助標準,按照以獎代補的原則,重點支持毛竹筍用和筍材兼用林基地、雷竹林基地、竹林經營道路、竹產業品牌等建設。各級政府應多渠道籌措資金,共同促進竹產業健康發展。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依托銀行、國家林業產業投資基金、融資擔保公司等金融平臺,加大竹產業發展信貸支持,扶持龍頭企業貸款融資、股權合作,緩解竹企融資難困難。搞活竹林經營機制。推進竹林資源經營權依法有序流轉,鼓勵市場主體以承包、租賃、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竹林基地建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跨區域聯合經營。推行“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竹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