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升 周曉龍 李愛霞
花生是山東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100萬畝左右,是各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然而,花生種植在各個地區的病蟲害發生程度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花生的品質和產量。要想花生獲得優質高產,必須懂得花生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為了規范花生種植,筆者將多年從事花生種植工作的實踐經驗總結如下,供花生種植戶參考。
花生是地下結果的作物,需要較深的土層,做到上松下實,應在冬季或早春進行土地深耕,并進行整平,利于灌溉及排水。可以先澆底水造墑,將肥料施在壟溝里,準備播種?;ㄉ矚g生茬,連續重茬病蟲害會明顯加重、產量顯著降低。
選擇好的花生品種是實現高產的重要因素,一般選種中、大型果花生品種,如濰花八號、魯花11號等,不僅豐產而且抗病性強,出油率高。
花生比較耐瘠薄,施肥應以基肥為主,也可以施加有機無機復混肥、控釋肥等,建議施用花生專用肥?;ㄉc化肥同時下地時不應相隔太近,以免出現肥料燒苗的現象。
花生的適宜播種期為5月上、中旬,應視天氣情況而定,當5厘米的地表面溫度穩定通過15℃時開始播種。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每穴播2粒種子,覆蓋土厚度3~5厘米。一般選擇機器播種,做到播種、噴除草劑農藥、覆膜、培土起壟一次成型。播種的同時鋪設滴灌管道,做到旱時能澆灌。如果播種時土地干旱,則必須在播種前對土地進行澆水造墑。
1.5.1 及時放苗、補種、清枝
地膜覆蓋的花生,出苗期應經常檢查,當幼苗頂裂土堆現綠時,將播種行上方的土撤至壟溝,露出葉子。發現不能自動頂破地膜出苗的,應人工將苗摳出。齊苗后,及時查苗,相鄰兩株以上缺苗的,要催芽補苗。自團棵期開始,及時摳出壓在膜下的橫臥枝,開花前需進行2~3次摳苗。
1.5.2 花生幼苗的管理
花生苗期是根系的發育和花蕾的形成期。苗期管理要保證苗子健康生長的同時對地上部分的生長進行適當控制,達到苗壯、莖粗、節間短的目標。
1.5.3 防旱、防澇、及時排灌
花生苗期適當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發育,提高了植珠的抗旱性和耐澇性,生育中期是花生對水需求最敏感的時期,這一階段需水量最多,當植株葉片中午前后出現萎焉現象時,要及時澆水。生育后期遇旱要小水潤灌。另外,花生田要做到排水溝渠通暢,保證雨季不發生漬澇災害。
1.5.4 適時追肥、中控、培土、除草
追肥一般結合澆水同時進行,可施用磷酸二氫鉀等肥料,也可在花生植株一側開溝追肥,隨即覆土澆水,適墑進行中耕除草。封壟前,在兩行花生行間穿溝培土,做到溝清、土暄、壟腰胖、壟頂凹,使更多的果針入土結實。當花次,主莖高度達到30cm時每畝用5%烯效唑40g可濕性粉劑兌水40kg進行葉面噴施,如果主莖高度超過40cm可再噴1次,控制苗子長勢。果實成熟期每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20g+尿素350g+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g的混合液40kg,間隔10天后再噴一次,可延長花生葉片生長期。
農業防治:采用輪作、深翻、適當早播,降低植株密度,掩埋病株殘體,覆蓋地膜等措施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藥劑防治:選用1∶2∶200倍(硫酸銅∶石灰∶水)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防治。病害防治以出現中心病株時開始第一次噴藥,以后視病情發展,相隔10天噴1次,病嚴重的連續噴2~3次。
預防和控制方法:播前用50%多菌可靈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0.12%, 先將種子濕潤,然后拌勻即可播種。發病初期用3%石灰水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淋病株; 也可在發病初期可噴施3000倍的農用鏈霉素或新植霉素,或2000倍的32%克菌溶液,隔7天噴1次,可連噴3次。
花生害蟲有紅蜘蛛、蚜蟲、蝗蟲、棉鈴蟲、斜紋夜蛾,地下害蟲有根結線蟲、地老虎、蠐螬等。防治紅蜘蛛和蚜蟲的可用吡蟲啉和菊酯類農藥;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水50公斤,兌干土300公斤,每畝施毒土15公斤;根結線蟲病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棉鈴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可葉面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深翻曬土,利用滴灌設施,根據花生不同生長階段需水情況決定澆水的時間和數量,整治排灌系統,雨季注意及時排水,杜絕內澇,提高花生田防澇抗旱能力,可減少花生的染病機會;適期播種、及時清除病原菌殘體,減少植株的染病機會,從而能減少病原蟲害的危害?;ㄉa必須是綜合平衡施肥,除常用的氮、磷、鉀有機肥外,適當增施石灰,調節土壤酸性,可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料也很重要,科學合理施用,可以實現增產抗病,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