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萬芬
近年來,為了有效的提升玉米的生產效率,相關研究者應加強我縣玉米高產種植栽培技術的水平,加大對該技術重點內容的關注度,為滿足我縣對玉米作物的需求提供有力的條件。
由于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基礎設施較差,導致很多地區地域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一旦突發災害,根本找不到合理且及時的救治方法,進而導致玉米的產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區的灌溉系統存在較為嚴重的老化現象,經常出現故障問題,使得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無法獲得充足的水源,最終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隨著玉米需求數量的逐漸增加,使得玉米種植的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展,同時對于玉米種子質量的要求也在明顯的提升。但是,在現今的玉米市場中,很多不法商販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在市場上出售假的玉米種子,導致玉米的產量不斷降低。通過對玉米市場的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現今玉米種子的質量已大不如前,離國家的標準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農民使用這些不合格的玉米種子進行栽種,很難有效的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為此,國家應加強對玉米種子質量的控制力度,從源頭遏制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以此改善我縣玉米的產量。
我縣南北方由于地質等因素的不同,其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不盡相同,同時土壤中有機肥的含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很多地區為了提高土壤中有機肥的含量,都會采用施肥的方式,不過從宏觀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該種方式的使用并不能很好的改善我縣種植土壤的條件,同發達地區相比,我縣還需要不斷的優化土壤的肥沃程度。其中占有絕對優勢的還是秸稈還田,為此,我縣要加強對秸稈還田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了解到秸稈還田的功效,做到秸稈還田而不是根茬還田,進而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肥沃性,為玉米種植提供條件。
在玉米種植時,大多都是由農民來完成的,這使得玉米種植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是因為農民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玉米種植的技術了解有限,這使得很多玉米種植的先進技術無法得到充分的運用,從而阻礙了玉米產量的增加,所以當地政府應盡可能的幫助農民去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的完善玉米種植的方法,這樣才可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的產量,使玉米產業的發展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2.1.1 品種的選擇
玉米種植品種的選擇需要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同時在品種選擇過程中,還應堅持四個基本原則:一是結合種植區域的降水以及環境溫度進行合適的選擇;二是根據種植區域的生產管理條件合理的選擇玉米品種;三是通過對種植區域病蟲害的了解,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四是科學合理的挑選種子。
2.1.2 種子處理
在種子種植之前,要利用人工將種子中存在的破損、霉病以及含有雜粒的不良種子進行相應的清理。之后在栽種一周前,要將種子實行晾曬干燥處理,并在晾曬過程中,定時的翻動種子,而且晚上也需做好相應的防潮回收處理,以免影響玉米種子的質量。且在播種前2天,選擇多功能種衣劑包衣,并放在干燥通風處待播。
2.1.3 播前整地
在玉米種植土壤的選擇上,應盡可能的將其栽植在土壤比較稀松、地勢較為平坦以及通透性好的區域,并且在栽種之前還要對土地進行細致的修正,確保土質松軟、細碎、平整以后再開溝起壟播種,這樣可為玉米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耕層構造以及生長空隙,以此增強土壤水分調節能力,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2.2.1 時間的選擇
玉米播種應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通常情況下,玉米播種的天氣溫度要控制在8到10攝氏度之間,也就是在每年的4與下旬左右開始播種。此外,玉米播種還要避開病蟲害的高發時段,以免影響種子的正常生長,造成經濟損失。
2.2.2 加強密植的合理性
密植性的選擇需要結合玉米種子的生長特征進行合理的選擇和規劃,如果栽種的過于稀疏,則會造成土壤的浪費;但如果栽種的過于密集,又會導致其生長出現問題。加之,玉米的密植度還要根據天氣狀況來確定,既要方便于施肥也要方便打藥,達到玉米高產的目的。
2.2.3 施肥
對玉米作物施肥期間,首先應詳細的掌握肥料的調配原則,一般都是采用農家肥和化肥相結合的方式,再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而成。同時在施肥前后,還要對土壤的情況進行合理的管控,因為玉米的根系相對比較發達,所以可以通過對土壤干濕度以及松軟情況的觀察,來判斷玉米生長的具體情況。此外,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要綜合的分析灌溉的水量同降水量,如果降水量較大,需及時做好排水處理;如果降水量較小,則需加大灌溉的次數,進而避免天氣對玉米產量的影響。這里還要注意,應定期組織除草殺菌處理,促進玉米的健康生長。
2.2.4 病蟲害防治
在玉米播種前,有必要做好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也需注意病蟲害的防治處理,相關人員要利用合理的措施減少病蟲害對玉米產量的威脅。具體措施為:
2.2.5 農業防治。利用輪作、施肥或者是使用抗病品種來防治病蟲害,并加強對田間情況的監督,及時的發現和解決病蟲害帶來的威脅。
2.2.6 藥物防治。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相應的藥物治療,不過由于市場上藥物的品種較多,需要集合區域土壤的特性以及病蟲害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以降低病蟲害的威脅。
2.2.7 田間管理。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最常存在的病蟲害威脅為金龜子、灰象甲與地老虎,為此需要加強田間的巡查力度,嚴格的把控好水、肥料以及光照的情況,從而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增加玉米的產量。
綜上所述,只有對玉米種植中的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的減少種植中問題的產生,最終增加玉米種植的產量,優化玉米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