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志喊
隨著現代化農業的快速發展,各種輔助農業生產的工具也逐年增加,農機裝備尤為吸人眼球。如何讓農機高效地服務農民,脫離農民自動完成作業成了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此情況下,如何進一步的建設和完善農機服務組織,同時讓農民感受到農機服務組織建設的帶來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義。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自然不能忽視農機服務體系帶來的便捷和高效。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機服務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展現代化農業,建設現代化農村需要機械,更需要機械化,農機服務決定著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成果。自十九大以來,農業也成為國家的重點扶持對象,供給結構戰略的調整和改進,對我國的農業經濟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種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農業服務組織,推動農業朝著機械化進程前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
改革以來,我國農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村城鎮化的加快,使得農村農業機械化呈現蔓延之勢,機械化得到了空前發展。如今,我國的農機服務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主要包括:
個體農機大戶是指那些擁有自己的農業機械,多服務于自己以及周圍農民。與其他農戶之間口頭交易,服務快,價格靈活。為了保障自己的高收入,個體農機大戶大對工作都比較積極,但是這種模式規模不大,只服務于周圍農民,無法達到大范圍使用的問題,難以推廣。
這種組織是在農民自愿,平等的條件下自發形成的,約束性比較小。組織內人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各發揮所長,為其他農民提供有效的服務。從而該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在購買設備上和自身的技術上對個人的限制,降低了個體戶經營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這個模式是農民為了增強農村市場競爭力,能夠獲取更大的收益,由多數人聯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不論人力、物力,都遠非農機股份合作社可比,農業機械種類和數量也大大增加。規模相較對于農機股份合作社更大,實力更強,影響更深。
這種組織是把上述不同的農民聯系起來,農機中介服務組織自身實力雖然不強,可是它掌握大量的農業信息,提供給那些農戶,為農戶和需求者牽線搭橋、傳遞信息,從而推動農業機械化的進程。
雖然農機服務蓬勃發展,但它畢竟屬于新興產業,其中也會存在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現如今發展的農機組織,都是在基層農村發展起來的,受到管理水平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基層農民并不能建立出完善的規章制度,只能通過自己的意愿,怎么想怎么干,看到了發展,卻看不到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因此,基層農村需要聯合鄉鎮,一起推出新的制度,學習新的技術,引進新的設備,全方面平衡發展。
從我們廣西省來看,多數市、鎮轄下的農機服務組織都是農民自發發起的個體營利組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但由于其服務范圍和服務能力有限,決定了其難以長久發展。就柳州市而言,此前幾個有一定影響的服務組織,已難在輝煌。缺少所謂的“龍頭”企業支撐,農村農機服務組織服務種類少、人手資源不足,致使農村農機服務組織難以長久發展下去。
現在的鄉鎮農機服務組織中,由于青年壯丁外出求學打工,導致留守鄉鎮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再加上沒有受過什么教育,普遍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知識和職業眼光,很難將鄉鎮農機服務組織發展壯大。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經過一定階段,農業機械化也不例外,起初的鄉鎮農機服務組織雖有成效,但要想要穩定而快速發展,還需要尋找新的方法,新的出路。筆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3.1 增長見識,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全農民對農機服務的認識。大力宣傳農業機械化的好處及其重要意義,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想參與,要參與,主動參與這項活動,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
3.2 明確自身所處的位置,清楚的知道發展的方向和思路,促進農機服務市場化,大眾化。
3.3 國家應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宏觀調控,注重落實。
3.4 積極處理典范,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加強“龍頭”企業落實,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3.5 面向農村市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使農機服務普遍化。應全方位開拓農機服務市場,引導農機服務覆蓋不只是農業領域,還應該包括畜牧業,漁業,林果業等各個產業。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普通農業模式必然會被新型模式取代。新型模式——農機服務組織具有普通農業模式難以具有的優點:高效、便捷及成度高等等,都使得農機服務組織在與普通農業的競爭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并終將取而代之,這是大勢也是必然趨勢。西方國家自實行農業變革以來,在農業方面取得了顯著地成效,做為農業大國,改革勢在必得,在推動農村城鎮一體化、順應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大趨勢下,進一步完善和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機服務組織更快的發展成熟。在這種理論下,筆者認為,農機一體化,不僅僅是國家的任務,更是我們無數個小集體的奮斗目標,我們應該自身做起,首先建設我們成團鎮農機站農機一體化,為社會主義事業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