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爾肯·吾拉孜漢
奶牛繁殖能力下降,或者不能繁殖的異常生理狀態,稱之為奶牛繁殖障礙,該種疾病是以妊娠母牛出現流產,產下死胎、僵尸胎、弱胎、畸形胎為主要癥狀。奶牛繁殖障礙是臨床上經常遇到的一種生殖系統疾病,該種疾病會直接影響到奶牛的繁殖能力。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奶牛繁殖障礙的臨床癥狀和發生原因,然后論述了相應的預防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總結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發現出現繁殖障礙以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奶牛產后子宮弛緩,子宮不能完全恢復。奶牛產后或流產之后,子宮膨大,不能自主恢復到原來狀態。嚴重的導致陰道和子宮頸粘膜出現流膿發炎現象。進一步導致出現子宮內膜炎,子宮囊腫和子宮積液;其次,隱性發情,持久性黃體。有的奶牛在流產或生產之后,隱性發情,不表現出明顯的發情狀態,但可以正常排卵,常常錯過最佳的配種時間。部分母牛產后長時間不能正常發情,發情無規律,直腸檢查可以發現黃體遲遲未消退,一側或兩側卵巢體積增大,卵巢表面存在突出黃體,質地較硬。同時還能夠觸摸到1~2個或多個發育停止的卵泡,子宮松軟,不能自主收縮;再次,卵巢靜止,卵巢囊腫。母牛流產或生產之后出現繁殖障礙,會導致母牛長期不能正常發情,直腸檢查發現卵巢形態變小,質地和狀態無明顯變化,表面具有光滑感,既沒有黃體也不存在卵泡。有些患病牛會呈現持續發情,但不能正常排卵,屢次配種都不能成功受孕;最后,排卵障礙,胚胎早期死亡。有部分患病就出現長時間不能排卵或者排卵延遲現象。不能正常排卵的患病牛表現出能夠正常發情,直到發情末期卵泡能夠發育到正常水平,但長時間不能排卵,進而導致生長成熟的卵泡在子宮內退化,形成閉鎖細胞。胚胎早期死亡,稱為胚胎吸收,是因為胚胎在著床之前就已經死亡。
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可以發現,母牛生殖系統疾病與奶牛繁殖障礙有著密切聯系。母牛出現防止障礙,常常和生殖系統所分泌的某些激素不足,有著很大關系,當卵巢和子宮發生病變或者異常變化時,勢必會導致體內激素分泌失常失衡,從而引起繁殖障礙。生殖系統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子宮修復不全,子宮弛緩。導致上述兩種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母牛分娩過程中,出現難產胎衣滯留、惡露不排而引起出現了一種病理學變化。導致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母牛分娩過程中犢牛個體較大,或者養殖過程中飼草飼料較為單一,日糧配比不合理,奶牛運動量不足而引起子宮弛緩,產后子宮肌肉收縮無力所致;其次,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子宮頸炎。陰道炎是因為陰道黏膜及陰門出現嚴重病變,導致出現該種疾病的原因是因為分娩過程中,胎衣不下,子宮發炎所致。由于炎性分泌物直接危害精子,因此造成母牛不孕。子宮炎癥是導致胚胎早期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成不規律,不能正常受孕;最后,子宮蓄膿和子宮積液。這兩種疾病是因為在進行人工配種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致病菌侵入子宮,而引起胚胎或精子死亡所致。
奶牛養殖過程中,外界環境質量好壞,對奶牛繁殖能力有著很大影響。牛舍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都會對奶牛產生應激,特別是牛舍通風不良,溫度突然降低或突然升高,會加重應激反應。在應激條件下,奶牛會通過機體調節分泌出更高水平的黃體酮,從而影響發情期,促黃體激素的分泌,導致奶牛不能正常發情和發情無規律,性行為減弱。此外,在冬春季節,外界溫度低于零下20度,地面結冰,糞便清理不合理,往往會導致奶牛在光滑地面上不愿意站立讓公牛配種,主要表現出發情活動減弱,發情周期縮短。另外,養殖場的飼養密度,通風條件,運動場面積,衛生條件,都會對奶牛的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養殖環境不良,衛生條件較差,地面污水橫流,很容易導致奶牛誘發多種疾病,從而影響到奶牛的繁殖能力。
飼養管理和飼料營養價值也是導致奶牛出現繁殖障礙的主要原因。首先,飼料能量和蛋白質因素。飼料中能量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奶牛繁殖能力提高。因此就需要結合養殖場實際情況,科學控制好飼料能量。只要確保飼料營養平衡,做好科學飼養管理工作,才能夠有效預防各種傳染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發生。此外,奶牛分娩之后,圍產期和泌乳期的能量負平衡,對奶牛繁殖能力也有著較大影響,該種情況會造成奶牛排卵不良,卵泡不能正常發育,奶牛發情后不能形成成熟的卵子,導致受胎率下降。若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就會導致奶牛身體過于肥胖,運動量下降,胎兒過大,引起難產;其次,礦物質與維生素因素。長期的研究結果顯示,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是導致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飼料中鈣、磷缺乏,會嚴重影響到奶牛的繁殖性能,降低奶牛受精率,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而某些維生素與礦物質有效結合,能夠增加機體免疫力水平和繁殖能力,如維生素D和鋅元素供給充足時,會進一步提高奶牛的生產能力。此外,還要確保飼料中碘元素和某元素的投入平衡,這兩種元素是奶牛在妊娠期、生長期、繁殖期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奶牛養殖過程中,要使用全價配合飼料,確保奶牛日糧供給平衡。使用奶牛專用的配合精飼料,定期對飼料營養成分進行化驗,保證飼料質量,同時還要確保飼料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投入。
3.2 推廣奶牛繁殖技術規范
大力推廣標準化人工授精技術,推廣使用標準凍精。在進行人工授精之前,一定要對解凍后的精子密度、活力和有效精子數量進行嚴格的鏡檢。高度重視母牛發情鑒定,定期觀察直腸檢查,選擇最佳的配種時期。同時還要嚴格執行人工操作規程,做好嚴格的消毒防控制度,明確輸精部位和輸精時間,人工授精結束后,要做好定期檢查工作。
母牛在產后15天要重點檢查子宮胎衣和惡露排出情況,觀察排出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是否存在炎癥分泌物等。產后40天以內,通過直腸檢查,全面掌握母牛子宮收復程度。產后60天,要重點檢查母牛卵巢恢復情況,以及首次發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