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武
雞蛔蟲病是禽蛔蟲科禽蛔蟲屬的雞蛔蟲寄生于雞的小腸內所引起的一種常見寄生性線蟲病。該病感染率高,且分布廣,危害較大,雛雞易發,造成雞只消瘦、腹瀉、生長不良;成雞則產蛋量明顯下降,出現下痢和貧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原生態、綠色食品的不斷需求,養殖戶在樹林、果園下放養土雞興起熱潮,而由于在同一地點重復放養、對場地消毒和預防驅蟲不夠重視,導致雞蛔蟲病反復發生,給養殖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現將2018年4月對某場林下養殖土雞發生雞蛔蟲病的診治情況匯報如下。
浦城縣南浦街道解放村程某在桂花林下飼養土雞500羽,在2018年4月中旬,陸續發生土雞食欲減退,下痢,產蛋量下降,甚至有雞死亡。程某認為是雞拉白痢,在飲水中加入可溶性阿莫西林粉,飼料中拌入桿菌凈散,效果不明顯,且患病雞數量不斷增加,遂來求診。
患病雞表現為發育不良,羽毛蓬松無光澤,翅膀下垂,常呆立不動,雞冠蒼白,食欲減退,飲水增加,排出白色黏液性的稀糞。常呈慢性消耗性而死。
剖檢4羽病死雞,病變部位主要發生在十二指腸,腸黏膜脫落,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腸壁上有顆粒狀化膿灶或結節形成,肝臟有出血點,其中病死雞腸道中有發現長0.3~6.5厘米,直徑0.5~1.0毫米身體不斷扭動呈黃白色兩端尖的粗圓線狀蟲體。蟲體相互扭曲成團,將腸道堵塞,其它內臟器官無明顯肉眼病變。
4.1 鏡檢 采集少許剖檢雞腸道黏膜,置于載玻片上,添加少許生理鹽水制成涂片,顯微鏡下發現未成熟的蟲體。
4.2 飽和鹽水漂浮法 取患病雞新鮮糞便少量,加入一定量的飽和鹽水,充分攪拌均勻,取一滴放在載玻片上,蓋上載玻片,鏡檢,可發現大量呈橢圓形的蟲卵。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確診為雞蛔蟲病。
6.1 治療 用抗蠕敏(丙硫苯咪唑)按10mg/kg體重拌料讓雞自由采食,1次/天,連用3天,對全群雞用電解質多維兌水,讓雞只自由飲水,有利于雞群快速康復。
6.2 綜合防制 清除雞舍和地面的糞便,進行集中堆積發酵處理,并將病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用二氯異氰脲酸鈉粉兌水,對雞舍、食槽、飲水器及環境進行全面噴灑徹底消毒。
經上述綜合措施治療,患病雞病情快速得以控制,第2天發現雞糞中有蟲體排出,雞群病情有所好轉,食欲開始恢復。10天后,雞群恢復健康。
4月齡以內的雛雞應與成雞分群飼養,防止交叉感染。改善林下散養的場地、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糞便,集中堆積發酵處理,殺滅寄生蟲卵;定期對雞群進行體內外預防性驅蟲,以有效防止蛔蟲病的發生;定期對環境全面消毒,加強飼養管理,在飼料中添加足量的VA和VE,同時注意飲水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