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放緩水平加深、利率市場化加快和金融監管趨嚴,銀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我國銀行業面臨不良貸款率上升和盈利下滑的兩重壓力。如何應對復雜的形勢,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必須要面對的重大問題。信貸資產在銀行資產中占絕大多數比重,因此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2015年上半年對11家上市銀行研究的成果表示,中國商業銀行對于部分超過90天的貸款并未確認為壞賬。如果在經濟形勢下滑時,超限期90天以上的貸款金額沒有反映在壞賬總額上,那就意味著真實的不良貸款率比賬面上的不良貸款率還要高,未來幾年中國銀行業面臨的運營壓力還將進一步上升。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對信貸風險有清醒的認識,及時總結、分析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信貸風險,并適時作出有效應對。
經濟運行一般具有周期性,許多研究表明,宏觀經濟波動與銀行信貸投放情況相互作用。經濟形勢好時,貸款人往往對經濟形勢及行業發展情況比較樂觀,而使信貸需求增加,商業銀行也會不斷擴大放貸規模;而經濟形勢不好時,企業經營狀況堪憂,財務狀況惡化,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信貸風險加大。那么,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現狀如何?在經濟形勢不好時,應如何應對可能加大的信貸風險呢?本文結合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現狀,以提高宏觀經濟波動影響下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的應對能力為目標,針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提出了相關建議。
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下,商業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宏觀經濟環境產生的重大波動。存貸差仍是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自有資金主要用于發放貸款,使銀行信貸風險尤為突出。對于企業來說,銀行借款仍然是它們取得借款的主要來源渠道。存貸差的利息收入易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在我國經濟增速換擋背景下,實體經濟困難重重,潛在風險隱患不斷累積,信用違約風險增加。一旦多個企業無法按期歸還貸款,就會給商業銀行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盈利能力出現嚴重問題,若員工長期拿不到績效,收入下滑,還會出現多個員工跳槽的現象,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岌岌可危。一旦銀行信貸風險事件披露出來,也會使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控面對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信貸投放渠道和行業比較集中,在經濟下行時,部分行業信貸風險會集中爆發;二是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對同一類型客戶的信用風險評級沒有統一的標準,而同一商業銀行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客戶都采用相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具有局限性;三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體系不健全,風險內控部門責權利界限不清;四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流程銜接不夠,很難整體把握信貸風險狀況。
商業銀行要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波動,同時緊密關注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對宏觀經濟形勢可能給信貸風險帶來的影響做出合理預估,對經濟波動的把握和判斷能力逐漸增強,從而及時合理地應對宏觀經濟波動,根據對未來經濟形勢的預測,合理布局信貸業務,把握信貸資金投向,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
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包括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處理。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構建科學的預警系統。此外,商業銀行內部相關部門,應該整理好每一個信貸客戶的資料和信息,實現無紙化管理,各商業銀行亟需建立信貸客戶信息的大數據庫,在各商業銀行間實現客戶信息互通有無,從客戶的歷史信用信息、企業貸款金額和貸款用途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息庫,實現信息共享。
商業銀行需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加強權利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建立分級審批授信制度,建立權責利明確的信貸崗位制度;提升信貸員工的風險防范素質,創造良好的信貸風險管理環境;完善信貸風險評級系統,提高信貸風險的評估技術,各商業銀行對于信用評級實行統一標準,同類客戶標準相同,不同行業的客戶區分評級標準和評價指標。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避免和減少信貸風險。
宏觀經濟波動是影響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重要因素,為此,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宏觀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信貸資產的配置,對于宏觀經濟政策支持的行業可以調增相應的信貸資產,對于不景氣的行業及時調減信貸資產;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信貸風險量化機制,在風險量化模型中納入宏觀經濟波動因素,同時建立健全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加強風險管控,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防范不同類型的信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