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金
由于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制度的實施,使商業銀行不僅取消了核算單位的基本賬戶,還撤并了其在銀行內的專戶。從預算單位的角度來說看,賬戶管理主要有三種方式:(1)使用有一國庫集中支付機構的“戶頭”的方法進行管理;(2)使用有兩個國庫集中支付機構的“戶頭”的方法進行管理;(3)使用國庫集中支付1個“戶頭”,其他資金不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的方法管理。
撤并資金賬戶,不在建立賬戶與賬套間的對應關系,一般來說預算單位調整會計賬套都會選擇以下兩種方式進行調整。(1)將單位所需的所有費用放在一個賬戶里,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在會計賬套內進行核算。(2)將單位所需的費用進行分類并建立多個賬戶,采用“一對多的方式在會計賬套內進行核算。
賬套里核算的基本支出資金和基本建設項目資金的方式有3種,一是適用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二是適用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三是兩種制度并行。
在經過了多次調查研究后,發現單單應用行政單位的會計制度,或者將兩種制度的混合使用的現象都是存在的。每個縣(區)的交通局都是一個行政單位,所以行政單位的會計制度是理應執行的,可是如果所有基礎資金都只按這個制度來核算的話,是違反了基礎會計建設的相關要求的,無法貼合基礎建設財務管理提出的要求的。
因為基層單位預算對公共基礎設施管理的不全面和對公共基礎設施價值管理不夠重視導致了現行會計制度“基建并賬的要求”無法落實。同時使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的現狀。
會計動態監督系統不完善,從上至下存在難以實現全口徑預算管理、申報用款計劃與資金實際用途缺乏一致性、賬表不符、存在零余額賬戶、出現紅字余額等問題。
第一,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完善,一些財政資金缺乏動態監管。以漢中市為例,其八個縣(區)中有六個縣(區)財政資金轉移到國庫集中支付的詳細賬戶進行管理,有兩個縣將支出投入到國庫集中支付資金賬戶管理機構中。關于其他的基礎設施項目費用,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的管理工作僅由五個縣承擔完成。第二,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缺乏規范性,管理模式有待健全。財政部中央支付機構普遍非常重視預算安排,其他資金的來源卻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如上級劃撥的專項資金,應當列入資金實物賬戶管理,造成一些資金沒有被列入單位預算管理。同樣的建設項目,只是資金的來源不同,卻往往被劃分到不同的賬戶管理中,與同一建設項目,不論資金來源的性質,要在同一賬戶上進行核算這一原則相悖。第三,現在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一定的漏洞,使得會計核算受到影響。會計制度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有些企業采用權責發生制,無法同時實現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目標。行政機構會計制度中界定的資產,還停留在被單位占有或使用上,那些潛藏公共服務實力的一般公路很難被納入到公共基礎設施會計中。對折舊也是一語帶過,無法將機關中的經營費用和行政運營成本充分體現。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現有資金沒有統一的計算方法,國家金融機構應當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核算規則。會計制度中還沒有涉及為調整零賬戶中使用的數額編列的經費開支。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實施幾十年,基礎設施建設財務管理運行了十多年,其實它們早已脫離實際,發展遲緩。
目前,會計主體假設內容已經被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實務增添了新內容。如,由于各個單位,各個部門的財務預算管理方式與要求存在差異,而出現的分設不同的管理機構進行賬務管理的方法和采用獨自核算不同的賬務的方法進行賬務管理方法,就是新增的內容之一。因為基本建設項目資金在納入本級機關財務預算管理時存在審批的周期長、需要的數額大及經濟技術相對獨特的問題,在工程項目的計價、考核和編制竣工決算上要求嚴格,與本級機關財務管理的資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將基本建設項目看做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對其建立單獨的賬單并單獨對其進行賬務核算。
根據《預算法》的相關規定,預算單位在對全國范圍內預算進行管理時,要將來自不同“地方”的并被納入了本部門或本單位的預算資金上繳國庫,作為國庫集中支付的范圍內。同時,在管理資金賬戶上,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機構應該綜合考慮各種預算需求,不能采用“一刀切”方式,需要對預算單位的賬務進行查對后再針對該單位的情況合理設置其在財務會計管理上的需求。同時,為了更好的進行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我們可以通過采取分級管理預算方法來促進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在各級財務單位上建立不同級別的賬戶,根據其預算資金的多少和用途的大小按級別建立單獨的明細賬戶,進行單獨的賬戶核算和賬戶管理。
在對會計服務對象進行探析和化解了賬戶管理問題后,我們知道了選擇合適的會計制度國庫集中支付會計實務操作十分有利。如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有利于行政財務機構,機關進行財務管理,基建會計制度有利于基本建設項目進行財務管理。這樣根據對不同的會計服務對象的不同屬性進行分析后選擇出來的會計制度對它們的適用性會更強,對國庫集中支付會計實務的操作的發展也會更有利。
由于某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龐大、經歷管理層級較多、資金來源的渠道復雜多樣,所以就導致了這些改革基礎設施的撥款入賬經歷的時間長。這就要求我們要完善修建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的入賬規定,減少他們的資金入賬時間,規范它們資金入賬的標準,肯定現有的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的計價原則。通過實地調研來掌握某些大型改革基礎設施的情況,并將情況記錄到專門的賬簿內及時向相關的政府財務部門反映,為新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奠基。
國庫管理機構需要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綜合性業務平臺,與國庫集中支付機構的各項指標相銜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庫集中支付體系,實現真正的會計動態監測。同時還要建立明細賬戶,并需要定期對賬戶進行核查以此來加強會計動態監督的時效性,準確性,防止國庫資金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