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浩
前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化企業也面臨著轉型的問題,如何才能促進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管理工作的質量,是企業管理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通過外部中介結構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信息資源的失真和造假工作,保障財務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再加上中介機構具有專業化和高效化的特性,可以在短時間內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一)有效保障企業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傳統企業在實行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經濟信息容易失真,難以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大大降低了投資效率。通過中介機構的介入,由專業的團隊和人員對企業的各項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和計算,能夠更加有效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類和處理,整理流程更加細化,核算結果更加準確,從而保障了經濟信息的真實性,防止暗箱操作的行為。
(二)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起到監督作用。傳統企業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為了節省預算和開支,將財務控制和內部管理工作交給企業的會計人員來執行,無形之中加大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強度,在審計和核算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紕漏。再加上會計人員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聽從管理者的指示,使得財務管理結果具有壟斷性。但是企業將全部的財務管理工作委托給中介機構,可以保證各項經濟信息的準確性,一旦發現有任何偷稅漏稅、信息失真等問題會第一時間指正,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起到強有力的監督作用,從而有效規范了經濟市場的運行秩序。
(三)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隨著經濟市場的轉型和發展,企業除了要擴大經營范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尤其是在財務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中介機構的審核和監督作用異常重要,可以幫助企業轉移信用危機,從而得到商業銀行的認可,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同時,可以使企業上下各部門積極配合財務管理的工作,促進企業的經濟活動協調機制,促進各類經濟信息的即時共享。除此之外,中介結構具有強有力的市場敏銳性,也可以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科學的市場行情和趨勢走向,從而保障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鞏固市場地位。
(一)企業管理者的財務管理意識不足。現代企業在實際發展和經營的過程中,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開展財務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存在過于重視財務管理,而忽視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監管等。由此可見,企業管理者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無法發揮企業財務內部監管機制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業認為財務內部監督和管理工作只是簡單的經濟核算和會計審核等,全權交給會計人員就萬事大吉,使得很多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意識不足,嚴重限制了企業的長足發展。一些企業也為了能夠節約管理成本,沒有與社會上專業的會計核算機構聯合,導致了企業內部信息失真的情況,大大降低了財務管理在企業內部的監督作用,長此以往會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
(二)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基礎性的會計審核和管理工作不夠規范。由于一些企業在實際經營和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制定科學的管理和會計準則,使得很多財務管理人員濫用職權,故意擾亂財務信息,使得各類經濟信息嚴重失真,大大降低了管理者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企業也沒有設置獨立的財務監督部門對會計審核工作進行監管,使財務工作的原始憑證大量缺失,企業實際資產和出具的資產證明嚴重不符,降低了企業的經營信用,影響了領導者的投資和決策,也不利于提升行業地位。
(一)強化財務管理的意識。首先對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發展來說,需要制定科學的財務監督和管理依據,強化全體員工的財務管理意識,促進各類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為中介機構和管理者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和決策依據。其次,對中介機構來說,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體單位,需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嚴謹性和重要性,管理者必須要為全體員工樹立財務管理意識,認識到進行科學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各類財務管理知識和基礎,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職業素質。除此之外,由于中介結構和企業財務部門是兩個主體,因此在開展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權責分明,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偽造和更改企業的財務信息,這樣只會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中介機構中的從業人員也需要不斷嚴格要求自己,爭取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最有效的經濟信息和財務管理結果,在提升中介機構自身品牌實力的同時,也能企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從而促進經濟市場的發展和運行。
(二)嚴格規范會計工作。大多數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機制都不夠規范,與財務管理工作相對應的監督機制也嚴重匱乏,長此以往不僅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阻礙,為會計審計部門添加負擔,也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基于此,也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企業的角度而言,應該強化各項財務管理的工作機制,制定有效的規章制度,有效規范各種財務管理和會計工作行為,從而為中介機構的審計和核算工作提供動力,使各類經濟活動的經濟信息和原始憑證得以保存。對于中介機構而言,也應該強化自身的管理機制和人員規劃方案,在為現代化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始終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問題,處處為企業著想。同時還需要對最新的行業資訊有一定的了解,發揮好監督的職能,保證企業各項財務信息的真實準確性,以免由于自身的原因使企業陷入經營瓶頸。
(三)中介機構需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企業想要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除了要擴大經營范圍,拓展企業規模之外,還應該做好各項投資工作,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但是,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和變動,如今的投資活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投資成功會使企業得到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一旦投資失敗,企業將會承擔巨大的風險和損失。因此,中介機構在對企業進行實際的財務管理過程中,需要認識到當前經濟投資市場的緊迫性,幫助企業建立規范嚴格的投資風險防范體系,不僅要提升中介機構自身、同時也要提升企業的投資風險防控能力。企業所有的投資方案都在經過中介機構的審核和判斷之后,予以糾正才能實際運行,一旦中介機構和企業內部的財務部門發生意見沖突需要專業的監督機構進行審核和分析,做出正確的裁定之后才能實行決策計劃,保證投資的萬無一失,為企業實現預期的社會效益做鋪墊。由此可見,中介機構只有提升企業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才能提升此物顧問的管理效率,從而保證企業各類財務工作的有序展開。
總結:綜上所述可知,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和變化,企業想要提升之身的競爭實力,除了要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和內部管理質量之外,還需要借助社會中的中介機構,強化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提升財務管理的意識,嚴格規范會計工作,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信息和依據,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運行,規范經濟市場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