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琳琳 劉國峰
生態旅游相比于傳統的大眾旅游來說,以其眾所周知的保護自然和創造生態效益的特色大力推崇和迅速發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生態旅游引入我國,結合我國的地理和自然資源特點,通過30多年的大力推廣和發展,基本形成了山地、森林、濕地等類型的生態旅游方式。在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下也提出了以開展和推動生態旅游的發展帶動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生態旅游作為朝陽產業在惠及社區居民,創造經濟利潤和產生良好社會效益方面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諸如發展失衡、生態破壞、社會附加成本高等問題。生態旅游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應對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代價進行合理控制,以保證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通過對野三坡生態旅游成本問題進行分析,實現對生態旅游成本的控制成為了本文研究的關鍵。
野三坡生態旅游景區目前還無通過審批的總體規劃,景區的開發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基礎娛樂設施投資規模不合理,節假日旅游高峰時期經常造成交通擁堵,隨著客流量的逐年增加,百里峽景區停車場、廣場的承載能力都略顯不足,形成游客蜂擁;在入口處,售票口與檢票口的距離太近,導致買票的、等待檢票的以及剛進入景區欣賞城樓的游客都涌在入口處,給入口造成更大的壓力。景區內漂流、觀光小火車等娛樂設施存在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部分設施陳舊,影響游客體驗和景區生態旅游效益。目前景區的運營由野三坡管委會組織,屬扁平式結構形式,科室繁雜,尤其是非生產性部門的實際有效工作量不大,人員數量與景區規模相比顯得過剩,人工成本支出龐大,占據機構運行成本較大比例,部門及人員冗余嚴重,影響景區生態旅游效益。
野三坡生態旅游景區帶動了周圍社區農家樂的發展,附近農家樂經營范圍涵蓋多種方式,農家樂的發展極大的改善了農村風貌,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近幾年野三坡附近社區生態旅游經營顯出疲軟態勢,尤其是住宿農家樂,很多農家樂經營者的投入得不到更多的回報,出現虧損趨勢,經營模式單一,無法滿足游客日益增長變化的旅游需求。飲食農家樂在飲食開發上,依舊是貼餅子熬小魚,烤全羊,在京郊周圍能有的這里都有了,卻沒有開發出像“延慶豆腐宴”與“昌平春餅宴”這樣的特色餐飲文化品牌。由于近幾年農家樂規模的逐漸擴大,經營模式都是單純地效仿,沒有創新點,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原始的經營風格,幾十年一貫制的經營模式仍在主導著整個市場。
野三坡生態旅游在吸引龐大的游客量時,也對當地的交通、安全、文化等方面產生了不利影響,對社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壓力。大量外來游客的涌入造成當地交通堵塞,極易產生安全問題,犯罪事件較以往呈上升趨勢,影響社會秩序,同時還有文化沖擊和碰撞,對野三坡當地社區文化產生不良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野三坡旅游景區開始營業初期,整個三坡鎮民風淳樸,村民熱情好客,待游客如親人照顧,后游客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交通、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多重社會沖擊,導致當地居民品質下降,開始出現違法犯罪現象,極大的影響了當地的社會秩序。
野三坡生態旅游雖以“生態”為特色,但同樣會對生態產生不良影響,目前野三坡生態旅游也面臨著生態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的問題。在龍門峽文物保護區的核心范圍內建賓館,在拒馬河道內興建娛樂設施,村民在公路兩側隨意建房、河道內采石挖沙等等行為,都是對野三坡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威脅。人滿為患,造成生態環境退化,近些年的旅游季節隨著每天大量游客的涌入,影響了海棠的生長環境,大片的野生海棠消失。拒馬河水體近些年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每年幾百萬游客來野三坡,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絕大部分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傾倒在拒馬河沿岸,遇到大風,各種顏色的塑料袋滿天飛,掛到兩岸的樹枝上;生活污水也絕大部分直接排放入拒馬河,前些年的拒馬河水一眼就可以看到河底,現在的河水顏色暗綠,若趕上降水較少的年份,還會散發一陣陣腥臭。
野三坡生態旅游景區應根據景區生態旅游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預期事前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總體規劃,按投資建設規劃進行項目招標,建立投資預算機制,實行投資項目全面預算管理,嚴格運行已建立的機制,按規劃對投資項目進行實地考察,防止無規劃投資產生不良后果,按成本管理機制控制投資建設成本投入;根據景區內娛樂設施使用情況建立定期定員查看制度和設備更新計劃,定期查看娛樂設施狀況,利用投資資金及時淘汰和更新陳舊的娛樂設施,控制設施維護成本,避免花費不必要的維修費用影響游客娛樂體驗造成效益損失;、對景區內管理費用等運行成本嚴格執行支付制度,實行全過程控制,按人員計劃進行招聘、管理、崗位分配及解聘工作,精簡景區機構和人員,合理分配崗位,避免機構人員冗余,控制人工成本。在建立機制規劃、執行規劃的基礎上對運行情況進行事后監督是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個步驟,能有效的發現規劃與機制是否執行順利或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對計劃進行改進。在按著投資計劃對景區設施進行投資以后,要對設施運行情況即諸如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是否滿足游客需求等情況進行反饋;對娛樂設施出現的問題及更新情況是否提高游客體驗進行跟蹤調查;對景區內管理費用等運行成本是否按著支出制度嚴格進行登記支出,是否存在名不符實的情況進行事后監督;對景區機構運行和人員數量是否嚴格按機構及人員計劃進行,是夠符合景區實際運行情況進行調查,避免人員機構冗余。
農家樂經營者應在倡導發展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提高創新意識,轉變經營觀念,賦予農家樂野三坡文化內涵。通過創新農家樂經營模式,科學投資,合理控制投資成本,避免盲目投資。今天的野三坡,以松樹口村和大龍門村少數幾家特色民宿模式為代表的新型旅游接待模式正在被更多客人接受,深受游客喜愛。要在創新經營意識提高的基礎上,善于改變往日農家樂單一食宿模式,發展以生態休閑農業旅游為特色的“民宿”經營,延長生態旅游服務鏈條,引入生態農業技術進行學習,打造全新的生態旅游圈。通過提高創新經營意識,建立科學投資機制,按機制合理運行創新經營模式控制農家樂經濟成本,在此基礎上建立反饋監督機制,對創新經營計劃執行情況及創新經營模式運行情況進行事后監督,發現投資項目出現偏離現象和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和修正,保證投資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景區應制定科學的游客流量限度,嚴格遵循限度刻線,控制游客觀光量和社會附加成本,以避免其持續大幅度增長。提高景區安保成本,不僅要通過高新技術全方位對景區安全進行監控,還要加派人手維護和及時解決景區及周圍社區的旅游安全問題。政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或管理條例,對旅游地游客及居民不文明行為進行管控;加大社會秩序維護宣傳力度,提高游客及居民遵紀守法的意識;在野三坡生態旅游地易擁堵路段附近設立交通崗位,緩解旅游高峰交通堵塞壓力;還要對野三坡生態旅游地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實施監督和管控,為當地社區居民及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旅游安全環境。游客應注意自身素質,自主提高文明意識,避免不文明行為,防范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當地社區居民在面臨文化沖擊時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應隨意模仿,刻意吸收不良文化,對本土文化產生負面影響,避免從事違背道德甚至違反法律的犯罪行為,恪守文明公約,做守法人。
應堅決貫徹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著景區環境承載力控制游客規模。對于景區內自然環境極其脆弱的地區應放棄對其開發,保持其原始狀態,控制林地占用成本,提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加大環境保護成本投入力度,及時處理廢水廢棄物等垃圾,增加固體廢水處理設施,避免水體污染,維持生態平衡。當地政府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社區居民進行補償;加大景區宣教成本,加強對社區居民和游客的環保宣傳教育,通過報刊雜志、電視網絡等途徑提高周圍村落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游客進入野三坡生態旅游地進行觀光游覽,要時刻注意自身行為,實施低碳環保旅游方式,不要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肆意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減少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消耗,為提升野三坡生態旅游綜合效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謹遵道德與法律約束,提升自身環保意識,避免出現破壞環境資源現象的發生,努力做一個生態保護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