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偉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沒有形成足夠的認識,造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不規范,預算管理失去應有的作用,國有資產流失嚴重等問題的重復出現。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也開始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參與到市場經濟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也因此更加復雜,這時對于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在2008年,我國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審計署和財政部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從而開始要求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但對于事業單位,我國還沒有出臺專門的內部控制框架來進行約束,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仍然參考的是普通企業的相關規定。這就造成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實際運行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首先,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崗位設置不合理:在很多單位中,因為經濟業務比較簡單,所以整個財務會計部門的人員就比較少。這就使得很多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員安排的時候,常常讓同一個人兼任不相容的職位。比如,有些事業單位的出納同時負責現金日記賬的登記,資產管理人員同時又要進行明細賬登記,審核人員與記賬人員是同一個人,決策制定者、經辦人、監督審核者根本沒有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這種對于“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原則的違背帶來的后果是很嚴重的。工作人員挪用公款,國有資產無故丟失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更是頻頻地出現,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其次,現金開支作為事業單位日常核算的重要一部分常常在實際執行中出現很多紕漏。比如,很多單位管理人員巧立名目將現金開支最終轉入自己腰包;還有些單位對于現金的使用沒有一個合理的提前規劃,在一些日常的開支(尤其是管理費用)上面就耗費了很多現金,真正到了需要現金的時候又難以及時的籌集。對于財政撥款很多情況下都沒有做到專款專用,單獨管理核算。而是與單位其他現金來源相互混雜,造成上級審計部門對于單位專用款項的使用的審計困難。
(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門的人才來適應相匹配的崗位。但實際的情況是,在很多單位內部,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工作通常都是由財務人員兼任,并且缺乏相應的頂層設計。有些單位的財會人員甚至都沒有專業的財務知識背景,這就造成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人才極其缺乏。但無論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還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都是需要人員的參與才能取得成效,缺乏對內部控制相應知識的了解使得有關人員內部控制工作經常失效。比如,有些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道德意識不強烈,粉飾報表或者專業能力不強,對于重大事項的判斷出錯,使得財務報表失真。還有些人員雖然掌握了一籮筐的理論知識,但是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卻很差,收入費用賬戶亂入、資產負債價值隨意更改等情況經常出現。而內部控制人員缺乏監督的動機和能力,對這些現象視若無睹,進一步造成企業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監督與執行失效。
(三)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評價與考核機制不完善。事業單位必須要建立公正公開的內部控制評價機制,否則對于內部控制就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得到真正的執行。但是目前事業單位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評價與考核機制的建立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事業單位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積極性蠻高,卻不注重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不少單位根本就沒有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考核制度。或者有的單位建立了考核評價機制,但是卻沒有嚴格的執行,超出預算的情況經常存在,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及時進行糾正。其次,很多單位缺乏管理人才,對于內部控制的考評機制的建立缺乏科學性,這體現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考核方式過于簡單以及評價指標過于單一,沒有全面綜合的評價有關人員的責任與貢獻,難以調動職工規范內部控制的積極性。第二,過于注重結果指標,忽略一些過程變量,這樣就掩蓋了單位內部控制績效的真正情況。最后,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評價與考核結果缺乏反饋性,很多單位雖然通過內部控制的執行與考核發現了財務會計日常核算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但對于這些問題卻沒有進行合理的解釋和反饋,造成事業單位在下一期會計核算的時候,仍然出現原來所出現過的問題。對于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考核評價機制根本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首先,各個事業單位應該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認識,領導部門要加強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頂層設計工作。一個良好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內部控制制度順利執行的必要前提,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就會造成后續工作難以展開。其次,事業單位應當組織制度建立人員定期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建立內控制度的過程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從而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盡量健全與完善。最后,事業單位還需要加強相關人員的儲備,因為制度的建立需要人員的參與,人員的知識儲備決定了最終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與否。事業單位在進行招聘的時候就應當積極引進有著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
(二)加強相關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預算的執行成功與否需要各個環節人員的參與,而這些人員對于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是他們參與內部控制過程的首要前提。如果相關人員對于內控制度缺乏適當的了解,那么他們就缺乏參與這個過程的積極性。具體來講,對于單位不同管理層級的人員需要認清自己在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系統中所起的作用。單位的頂層管理人員,需要明確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最終目標,即通過建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單位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而單位的會計部門管理人員需要對下屬進行合理的分工以實現有效的控制。最后,單位的財務核算人員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權限與職能,按照單位的規章制度進行會計核算。
(三)完善內部控制執行考核與評價機制。首先,事業單位應當制定明確的考核標準,并且對于標準的制定應當具有綜合性與全面性,不能只關注內部控制的最終成果,而是應該從整個內部控制過程來考慮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比如,不僅應當關注單位將當年的年度支出控制在了某一個較低的水平,還應當關注支出的具體名目。其次,對于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的考核與評價應當注重公正性與透明性。最后,事業單位還應當注重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的反饋作用,主動在下一期會計核算的時候進行糾正,讓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