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小燕
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作用是服務于人民群眾,因此,掌握著許多的公共權力。為了促進廉政建設,本文主要探討了運用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合理地分配事業單位中的公共權力,并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避免資金浪費現象的出現。風險評估機制的運用能使內控制度更加地具有科學性與民主性,有效地防止不良行為的發生。
(一)明確事業單位中的業務流程。明確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流程是單位一切工作開始的前提。由此可見,明確事業單位的業務流程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項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以事業單位的相關規定為依據,組織單位中相關的工作人員對單位的預算業務、收支業務、采購業務以及資產管理業務和建設項目業等務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調查。明確每項業務的特點,從而制定出業務流程的目標以及范圍。
(二)詳細分析各項活動的風險。在事業單位中,經濟上的風險是單位存在的最大風險。因此,在進行風險分析的過程中就應當將經濟上的風險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考慮,對這方面的風險加大力度進行研究。在分析經濟風險時,應當向專業的內控人員進行咨詢,尋求技術上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技術上的溝通,共同發現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并共同思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不斷地完善。
(三)找出風險點。找出風險因素是事業單位建設內控制度主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在這項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詳細地分析事業單位中的業務流程,對單位中各個部門的設置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從單位業務環節的視角來觀察,找出每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項。接下來,再對這些風險項進行詳細的分析,挑出可能會造成單位經濟利益損失的風險進行控制。
(四)選擇風險應對的策略。事業單位在制定內控制度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應當嚴格以國家相關的規定全方位地來完善事業單位中的內控制度。
(一)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是事業單位完善內控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若想將風險評估制度運用在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中,首先就應當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在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中主要應當考慮的內容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評估,充分地考慮外界環境的影響以及經濟環境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時刻關注管理要求的變化情況,做到隨機應變,對事業單位中的風險進行及時的評估。
(二)成立風險評估小組。在事業單位中,風險評估工作若想順利地進行,就離不開專門的風險評估專業小組。由此可見,在事業單位中成立單位獨有的風險評估小組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評估小組中,組長應當由事業單位中較有威望的領導來擔任,擔任組長的領導可以是單位中的最高級領導,也可以是財務管理工作部門的領導。副組長主要由內控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來擔任。小組成員涉及的范圍較廣,主要包括:財會部門的負責人,采購部門的負責人,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單位的資產管理人員等。
(三)制定出風險評估制度。事業單位若想對單位中的風險項進行合理的評估,單位中的風險小組就應當制定出完善的風險評估工作制度,制定出單位中風險評估的目標以及風險評估的任務。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以后,事業單位的相關部門還應當召開動員大會,對單位中風險的評估活動作出動員以及安排。首先,事業單位中的每個部門應當對自身進行嚴格的審查,找出存在的風險項目,并且針對這些風險項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隨后,再對風險項進行總結,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遞交到評估小組的手中。形成單位中各個部門的自查報告。
(四)制定重點評估環節。事業單位的風險評估小組應當以各個部門呈遞上來的書面報告為依據,對這些風險報告進行篩選,從中選擇出重點的風險部分以及存在風險較少的部門進行詳細的檢查,并以重點檢查的結果為依據,制定出風險評估表,將這些風險評估表提升到業務層面。
(五)制作匯總表。事業單位內部的評估工作完成以后,單位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就應當將風險評估小組所呈遞上來的風險匯總報告進行詳細地整理與分類,并對這些風險進行嚴格的分析。分析完畢后,生成完善的書面報告,并將這些報告及時地遞交到相關領導的手中。最后,將這些通過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整理,作為完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依據。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建立健全的內控機制尤為重要,單位中的各個部門都應當明確自身的職責,事業單位應當對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在對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嚴格地按照事業單位中的內控制度來進行,以這種形式來對單位內部的控制制度進行自我評價,使事業單位中的監督管理工作以及內控工作處于相互獨立的狀態。
在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中的審計部門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審計部門起到了良好的監督管理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對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合理的建議,并且及時改正,這種行為稱作建議權。
相關的監管部門對事業單位的人員進行著重的檢查,這樣,便于發現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出現的環境問題,找出存在問題的線索,以這些條件為參考依據,將審計工作的意見提交給事業單位的審計部門。相關的監管部門在進行監督管理的過程中,主要監管的是事業單位內部的經濟責任審計。這樣的監督管理能夠有效地促進單位內部的管理者加強完善單位的內控機制,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擁有相關事務的決策權,對決策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使雙方形成互動的模式,完善事業單位中整個業務流程的監管工作。
但是,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事業單位內部的審計部門應當處于一個獨立的狀態,在單位內部構建出審計部門與紀檢部門聯合檢查的組織,對事業單位中的業務流程定期進行風險排查,將二者的權利互相協調,使其能夠有效的配合,以降低事業單位在運行中的風險,這在無形之中促進了黨風廉政的建設。
古語有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在事業單位的內控體制中也同樣適用。事業單位若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就應當不斷完善自身的內控體制。而風險評估機制的應用恰好能有效地解決內控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運用風險評估機制完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事業單位內部的公共權力能夠得到合理的分配,并完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促進黨風廉政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