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昌
很多人心中的美食,往往源于童年時代的一段記憶。因此,美食具有很強的個人色彩。那么,在我的記憶里,究竟有些什么樣的美味呢?
在我剛記事時,外公開在上海音樂廳正對門的“江二村糕團店”生意還很興隆。那里的年糕團是新上市的粳米做成的水磨粉,經(jīng)蒸熟后,由大師傅手工制作的。師傅不怕燙,兩只手沾一沾冷水,就去和剛剛出爐熱滾滾的年糕團。當然,一邊和,嘴巴里一邊還“噓噓”吹氣。據(jù)說,和的時間越長,年糕團越有韌勁,也就越好吃。那時我們到外婆家,首先要經(jīng)過店堂間。如果大師傅正在制作年糕,那就口福來了。他一定會揪下一團熱乎乎的年糕團,用手拍拍平,在中心包上一點點豆酥粉,像做包子一樣捏起來,遞給我們每個孩子。這個味道,軟滋滋,糯滋滋,暖滋滋,一直香甜在記憶中數(shù)十年。
后來的人生中,我再也沒有吃到過類似外公店里做出來的年糕團。何故呢?寧波的朋友告訴我,一是,手工制作的手藝,估計已經(jīng)失傳;二是,現(xiàn)在新上市晚稻的口味,也遠不及那時的新粳米。那時新上市的粳米,煮出來的飯香氣四溢,不用下飯菜,就可以一連吃三碗。三是,現(xiàn)在食物多了,誰會像你這么一個窮孩子,老惦記著熱乎乎一吃就飽的年糕團呢?
在饑荒年代,父母還曾給我吃過另一種家鄉(xiāng)寧波的美食。記得那是1961年10月18日,我虛歲十歲生日。那天晚上,我照例早早躺在床上,但餓得睡不踏實。半夜時分,我忽然發(fā)現(xiàn)枕頭底下有一個小小的紙包,紙上露出了鹽漬干了的白色痕跡:??!那是爸爸媽媽瞞過兄弟姐妹們,偷偷給我準備的生日禮物!
打開紙包,里面是一顆顆青色的豆子,外面裹著鹽粉。一顆豆子放進嘴里,立即一股咸咸的奶油的香味充溢口中。這些豆子,不軟不硬,很有嚼勁。我也舍不得吃完,嘗了幾顆,竟然在青豆子的香氣中忘記了饑餓,甜甜地睡著了……這包豆子,我珍藏和享受了很久,當然有時也給姐姐妹妹,要好同學,分享一兩顆。
后來,爸爸告訴我,那是“雞肫豆”,是他們鄉(xiāng)下的一種特產(chǎn),也稱作“熏青豆”。做法是,把新鮮的毛豆連殼一起放在鹽水中煮熟,然后放到風口吹干或自然晾干,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大約在我四五歲光景,家里陰云密布,空氣異常緊張。因媽媽經(jīng)常吐血,醫(yī)生檢查后認為肺部有病變,馬上要進一家大醫(yī)院治療。全家惶惶不可終日地等待著媽媽入院的消息。
其間,某天中午,媽媽突然帶著我,來到南京西路上的一家著名的點心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走進高檔的飲食店。寬敞的店堂,眾多的食客,氤氳的食品香味……
記得媽媽點了一碗爆魚面,然后對服務員說,再拿一只小碗,可分給小孩子吃??墒?,當面端上來后,媽媽卻自己拿小碗挑了幾口面,然后把一大碗都給了我。媽媽說:“吃吧,這里的爆魚面在上海是頭一塊牌子。以前你阿爸鈔票賺得多,你哥哥姐姐小時候經(jīng)常吃。生了你以后,屋里條件差了,你一次也沒有出來吃過。過幾天,我要住院,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力氣帶你出來吃一碗面……”
我的淚水默默地滴落到一大碗的面條里。為了不讓我媽媽和旁邊的食客發(fā)現(xiàn),我把頭深深地埋進大碗里,假裝大口喝湯吃面。
說實在的,這碗面真的非常好吃。和家里煮的面條不同的是,這里的面條很硬扎,面湯很鮮很鮮,而作為澆頭的爆魚,一口咬下去,就骨肉分離,魚肉一絲一絲的,很入味。
我一邊流淚,一邊埋著頭吃面。我刻意吃了很久,才把一大碗面吃完了,然后忍住哽咽,抬起頭。媽媽問我,好吃嗎?我使勁點點頭。媽媽笑了,悄悄對我說,把嘴巴擦干凈,回家不要說。
隔日,媽媽就收到醫(yī)院的入院通知。整個治療過程長達一個半月。抽掉了二根肋骨,割掉了左面的兩頁肺。媽媽出院時,醫(yī)生對我父親說,一定要好好待她,好的話,六七年,差的話,兩三年。
醫(yī)生的話,就像懸在我們?nèi)翌^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還在幼年的我們,經(jīng)常半夜忽然驚醒,那是在做媽媽不見了的噩夢。所幸,這話并沒有應驗。媽媽一直勇敢地堅持活著,看到她所有的孩子都有了第三代!
六十多年過去了。在我人生的經(jīng)歷中,南京路上這家高檔的點心店,我只進去過那么一次。以后的數(shù)十年間,我再也沒有勇氣踏進這家店……但是那碗爆魚面的滋味,我始終未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