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保加
摘要:我國西藏區(qū)域因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開展了“政教合一”的模式,使得佛教思想開始向各個領域進行延伸,其中包括了社會政治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等眾多方面。而且在藏族讀點文學中也可以看到佛家思想的身影,本文就是對藏族古典文學中暗含的佛家思想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
關鍵詞:藏族古典文學;佛家思想;諸事無常;出世
明清時期是我國藏族古典文學發(fā)展的高潮時期,這一情況也引發(fā)了歷史學家以及藏族文化研究人員的注意。對其發(fā)展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第一方面是與當時階段的社會發(fā)展情況相關,另一方面是與當時佛家思想在西藏區(qū)域的流行程度以及逐漸取得的統(tǒng)治地位相關。對藏族古典文學與佛家思想進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諸事無常”的佛家世界觀
佛家思想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向各個領域進行滲透,藏族古典文學表現(xiàn)出了兩個基本特征:其一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制約和限制,作家希望可以將當時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與佛學概念進行融合,例如:作家會應用世間存在的眾多苦難來表示“諸事無常”的佛家世界觀。其二,作家也是社會民眾中的一員,他們的人生閱歷以及思想觀念都是在現(xiàn)實社會影響下產(chǎn)生的,他們在自身作品中融入的中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現(xiàn)出了當時社會發(fā)展的真實情況,并且對社會中存在的眾多丑陋行為進行揭露。所以可以將藏族古典文學看作是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情況的一種曲折反應,一種隱性的呈現(xiàn)方式。
例如:藏族古典文學中存在的《朗薩姑娘》這一部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是一個非常美麗且善良的姑娘,在一次廟會中被山官扎欽巴看上,他逼迫美麗的朗薩與兒子結婚。朗薩結婚后的生活并不快樂,她受到了眾多人的虐待,最終被他人毒打而死。從故事情節(jié)中可以了解到到這是一個在努力封建社會中婦女被迫害致死的戲劇性故事,雖然具備戲劇性特點,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中卻是真實存在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目。作者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增加了比較濃郁的宗教色彩,書寫了朗薩地獄游。作者借助主人公這一角色進行了佛教中“諸事無常”觀念的傳播,將人生比作是天空中存在的電光,將其比作草尖上的晨露,也將其比作是雨后的彩虹。“無常”觀念經(jīng)過文學作品形象化的表達,可以直入社會民眾的內(nèi)心。在那個封建的奴隸制社會,人們的生活飽受磨難,他們看不到自身的力量。將朗薩的悲慘遭遇與唱詞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就不難理解佛教中存在的“無常”理念為什么那么容易被社會民眾所接受。
二、出世思想
佛家思想對藏族古典文學的影響除了“諸事無常”思想上以外,同時還反映在出世思想上。在元、明、清時期,幾乎所有宗教文人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出世思想的表達。《米拉日巴傳》這一作品中就對出世思想進行了反映,作品前三章主要是對米拉日巴遁入空門之前的悲慘遭遇進行了介紹,闡述了當時社會存在的矛盾問題。米拉日巴所處的那個年代正是王朝崩潰的動亂時期,主人公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他和自己的母親還有妹妹在現(xiàn)實生活的壓迫下只能到富貴人家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富人眼中就只是奴仆。米拉日巴逐漸長大,她的母親希望他能夠有所成就,重振自己的美好家園。但是生活總是不能如人所愿,米拉日巴的遠方親戚應用一些較為卑鄙的手段侵吞了他們積攢的所有財產(chǎn)。受到這種沉重的打擊之后,她的母親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外出學法出人頭地。米拉日巴外出再度回來之時,沉重的現(xiàn)實狠狠擊潰了他內(nèi)心的防線,他母親的白骨無人去收斂,連自己的沒滅也無法找到了。無法面對的現(xiàn)實讓他覺得人生也失去了意義,強烈的出世思想導致他最終產(chǎn)生了遁入空門的決心,導致他人生悲慘結果的主要因素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作品中任務形象更加具備的真實性和形象性,可以起到非常典型的作用。米拉日巴舍身修行,雖然生活枯燥苦悶,但是他想要舍去那些生活世俗的煩惱,他也認為這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男子漢。作品中這種思想的表達也是佛家出世思想與藏族古典文學進行融合的展現(xiàn)。修行成佛當然是不可能存在的虛幻說教理念,但是群眾在社會現(xiàn)實的壓迫之外,希望感受天國的幸福生活、逃避世間的苦難缺失真真切切存在的。
三、結語
以往藏族文人的文化活動較為單一,更多的是對佛經(jīng)進行翻譯。到了明清時期,很多博大精深的佛經(jīng)已經(jīng)出世,并且被眾多文人所得知和研究。藏族古典文學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加強這方面內(nèi)容的研究力度,不僅可以更深的了解藏族的古典文學與佛家思想,同時還能強化藏族文化的傳播,促進藏族文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完瑪南加.論藏族古典文學中的蓮花意象[D].青海民族大學,2016.
[2]李冬梅.從藏族古代文學作品看苯教信仰習俗的痕跡[J].青海民族研究,2004(03):43-46.
[3]李志松.藏傳佛教與藏族文學[J].中國文學研究,1994(03):83-87.
[4]陳光國,徐曉光.藏傳佛教與藏族文學[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4(01):87-92.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