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鋒妹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近年來網絡文學“IP”開發的勢頭,人們生活和娛樂的方式正在發生巨變?,F代信息革命所催生的互聯網時代,給了人們自由表達的空間。特別是被稱為網生代的90后、00后們,獲得了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觀點的自由與空間。文藝青年們的網絡聲音,代表了年輕人對于網絡文藝的訴求。需求倒逼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地把握網生代“年輕的力量”,讓這股力量成為關鍵的銜接點。
關鍵詞:網絡文藝;年輕;供給側;娛樂
整個時代已經開始注意到網生代年輕世代的力量,開始關注站在新起點上的年輕人在想什么。在這股年輕的力量驅動之下,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網絡綜藝、網絡游戲等一大批網絡文藝新形式,借媒體融合之風,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迎來了茁壯成長的青春期:在像打了興奮劑的同時,也帶來成長的迷惘甚至迷失:欲望驅動,感官刺游,大量三俗(低俗、媚俗和粗俗)作品迷失,迎來一輪又一輪的清理與整頓。于是,整個業界在亢奮之余,又都彌漫著一種淡淡的絕望的氣息——那是一種不知道其然、更不知道其所以然的狀態。
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我覺得那絲淡淡的‘絕望氣息彌漫的最大原因,就是對這種‘年輕就是力量過于隔膜和低估所致。我們需要重新了解這種‘年輕力量及其源泉。”[1]
需求倒逼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網絡文藝的青春期,撞上如今作為市場主體的網生代,兩者是否能形成互相匹配、互相引導的良性循環,就顯得至關重要。精準地把握網生代“年輕的力量”,以及這股力量正在孕育并膨脹的強勁需求潮流,成為關鍵的銜接點。
顯然,網絡文藝瞄定這種需求焦點上發生了偏差——因為,它們過于強調“娛樂性”了。無論是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網絡綜藝,還是網絡游戲,從歷史和現實的發展情況來看,當它們越強調網絡文藝形式“娛樂的目的性”,其本身內容供給的質量也越難以保證。
因為,相較普通受眾而言,網絡文藝界作為內容的供給側方,對于整個行業本質、角色、功能甚至使命的認識,本應該更加專業也更加清醒,因此可以更加主動地選擇供給的內容,順應時代發展的方向,創新文藝的內容和形式——亦即在激活、界定、滿足受眾的需求,更應該關注供給側內容的創新與變革,以引領并引導受眾發現和發掘自身那些細分或未得到充分滿足的新需求。
正如《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所言:“最重要的是,新的文學樣式、新文體和新的寫法,經常產生于‘年輕人聚居的地方以及集合的方式——它們驅動著潮流、熱點、話題和類型的板塊式遷移?!盵2]
網絡文藝供給側的引領和引導作用,在初創期時,尤為重要。因為這種新需求或細分需求,被激活并界定之后,在后期的發展中,年輕受眾對網絡文藝進一步匹配的形態和業態,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但目前,網絡文藝發展的根本問題就在于:它們不能精準地把握網生代的年輕受眾豐富、多元而且精細的需求,于是,只能簡單劃一將其概括為尋求刺激、感官股能、欲望驅動,并努力將這種心理需求轉化、濃化、強化為網絡文藝的“娛樂性”,從而將其界定成為“快樂文學”“感官文藝”“娛樂文化”。
《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對這種根本點進行否定和批判,認為網絡文學決不是“快樂文學”,網絡文藝也決不是“感官文藝”,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也不應該獨獨推崇“娛樂文化”。它直接拷問:在整個“快樂文學/文化”(快感/娛樂)的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和“中國好故事/好聲音/好話語”的文化逆襲戰略中,我們如何改造自己的“快樂文化”基因,又如何堅守“寓教于樂”(文以載道/思想含量)的傳統,在全產業鏈和全球文化直接競合中,找到自身在這兩個時代的話語權甚至是文化領導權,需求倒逼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最終構建起自己的“新型媒體集團”之路?[3]
全民娛樂帶來網絡文藝的繁榮,但以什么樣的內容和質量來滿足全民娛樂的訴求,卻必然會影響網絡文藝發展的方向。內容供給側要想實現自己的利益驅動和理念驅動,就要不斷地創新和變革網絡文藝形式,引導年輕受眾的價值選擇,提高網生代的精神娛樂層次——而這種“提高”并不是灌輸、填鴨式,而是引導式甚至是網生代自身的主層。因為,他們的接受需求和審美感受,對于網絡文藝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導向。
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生代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有了質的提升。他們被動接受的時代已經結束,開始主動搜索的時代,主動提出自己的需求,并用自己手中的流量、金錢和時間,影響網絡文藝創作和生產——這改變了整個網絡文藝優秀作品創作和生產的機制與體制。
近年來,那些成為爆款的網絡文藝作品,無一例外地均是無意或者有意貼合這種新文藝生產機制體制。特別是,那些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精品,除了精良的制作、專業的合作團隊加持之后,其成功的基因,毫無例外,均是主動對接了這種年輕的力量所驅動的需求潮流——在供給內容和需求潮流的接觸軌跡之上,切中年輕人真正的價值觀和情感渴求的元素,幾乎都會制造出引爆點。如:《甄嬛傳》《瑯琊榜》等網絡文學的IP開發;從《無心法師》到《河神》的網絡影視劇智造;從《奇葩說》到《明星大偵探》的網絡綜藝爆款誕生;從《全民消消樂》到《英雄聯盟》等網絡游戲的暢紅……
不管是不同網絡文藝形態的橫向比較,還是某種網絡文藝形態中不同作品的縱向比較,都會發現:若想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能夠匹配真正的需求軌跡——快感、娛樂和欲望驅動的快消文化,要讓位于高品質、高附加值、高口碑的品質文化。這樣的網絡文藝內容供給側,才能實現生存后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面對網生代的主流新需求,網絡文藝還側重于傳統的“供給”方式,而不是新“網絡”的創新和變革?!拔磥聿皇蔷W絡‘文學或網絡‘文藝,而是‘網絡文學或‘網絡文藝,才有可能適應整個新文化生產機制?!盵4]
“年輕人的世界越來越自成體系?!盵5]的確,思想得到解放的年輕人在占領網絡的陣地之后,開始謀求自己的話語權,并且越來越謀求自成體系的言說方式。以至于“就連執政黨都要考慮根據‘年輕人的聚居和集合方式來進行‘思想意識形態和輿論導向的管理?!盵6]何況網絡文藝自身的形態、業態和生態系統的變革與創新?這種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推進方式,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
中國的網絡文藝正處在發展的青春期,網生代的網絡文藝新主流眾,也憑借得天獨厚的先天和后天優勢,正在搶占屬于自己時代的文化話語權。兩者都充滿不確定性,但也因這種不確定性而充滿魔力的碰撞,將帶來怎樣的文藝變革與創新?或許,已經、正在、即將發生的網絡文藝供給側結構改革,將會給我們一個充滿驚喜的答案。
參考文獻:
[1]莊庸,王秀庭.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89.
[2]莊庸,王秀庭.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88.
[3]莊庸,王秀庭.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202.
[4]莊庸,王秀庭.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68.
[5][6]莊庸,王秀庭.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構建: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88.
(作者單位:上海松江松洞涇環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