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6月4日,“錦繡中華一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在恭王府拉開帷幕,6晚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服飾秀展演,選取非遺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展現振興中國傳統工藝、非遺走進美好生活的盛況。本刊特別采訪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由他為大家解讀這次活動的特色。
此次活動,孫淮濱認為意義重大:“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是極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紡染織繡類非遺活動,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服飾時尚融合,呈現傳統工藝的精湛絕妙和創意設計的奇思妙想。在一定意義上說,它是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優秀實踐成果中的一個縮影,也是振興傳統工藝的生動案例。今年的系列活動亮點很多,我認為最大的亮點還是各大品牌和著名設計師演繹的非遺服飾秀,特別是藝之卉、木真了兩場以苗繡為主題的非遺服飾秀以及以榮昌夏布為主題的壓軸非遺服飾秀均堪稱經典。”
隨著我國對弘揚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高度重視,紡織服裝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與設計師將傳統文化與技藝廣泛運用于時尚設計,使傳統文化與技藝得到活態傳承和創新發展。為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作為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活動的主辦方之_,今年負責推薦和組織兩場服飾秀。孫淮濱談道:“今年在非遺服飾秀的推薦上有兩個原則:一是不重復推薦。去年中紡聯推薦了依文集團黔西南布依族刺繡服飾秀和名瑞集團的潮繡和中國嫁衣龍鳳褂兩場秀,他們的精彩演繹讓人記憶猶新、印象深刻。考慮到紡織服裝行業還有很多將傳統文化與技藝運用于時尚設計的優秀品牌、企業和設計師,因此,中紡聯今年不重復推薦去年參演的品牌,目的在于讓更多的品牌有機會在恭王府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這一特定的專屬平臺上展示自己的風采,同時也讓這個舞臺更加豐富多彩,不斷呈現新面孔、新形象、新作品、新故事,充分體現文化與藝術的多元化與多樣性。二是堅持推薦精品。今年中紡聯推薦的深圳藝之卉與杭州合集置合兩大品牌在紡織服裝行業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這兩大品牌與設計師都致力于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將其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同時,在她們呈現的設計作品中充分運用與體現了苗繡、夏布等國家級紡織非遺項目獨特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
對于現在的非遺保護傳承現狀,孫淮濱說:“隨著我國對弘揚傳統文化、振興傳統工藝的高度重視,在紡織服裝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與設計師將傳統文化與技藝廣泛運用于時尚設計,使傳統文化與技藝得到活態傳承和創新發展。從國家到行業和企業,正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的良好氛圍,中紡聯作為行業組織,做好非遺工作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今后會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促進非遺傳承、創新、合作與交流。而且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很重要,發揮非遺傳承人及傳承人群在紡織非遺認定、保護和傳承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非遺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的體現。傳承人及傳承人群的學習與傳承創新能力建設,直接關系到紡織非遺在時代變遷中的可持續發展。應重點培養非遺傳承人及傳承人群對本地區、本民族紡織傳統文化與技藝的認知和感悟能力,對紡織非遺項目知識和技藝的掌握能力、進行再創造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在相關紡織非遺項目傳承實踐中獲得相應經濟收益的能力。加強非遺傳承人及傳承人群能力建設,對于保持紡織非遺旺盛生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大眾普遍覺得非遺離自己很遙遠,如何能讓非遺走近生活呢?孫淮濱說出了他的答案:“紡織非遺與大眾生活不僅不遙遠,而且具有天然的融合性。紡織傳統工藝主要通過家用紡織品、服裝服飾來呈現,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紡織非遺能夠很好地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具有走進生活、融入生活的天然優勢。同時,紡織非遺遍布各民族、各地區,生產形式靈活多樣,對于促進就業,實現精準扶貧,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城鎮化發展,建設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