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潔
(長治學院科普研究所,山西 長治 046000)
新媒體的高速發展將人們帶入了智能化時代,同時也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加方便、 快捷的渠道。 而科學素養是大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素質和能力。 在新媒體發展下, 需要利用新媒體的優勢, 快速地提升大學生的科學素養, 確保大學生在高校的學習中,掌握專業的科學知識, 并為自身后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大學生社會競爭力的不斷提高。
新媒體主要指由技術的進步引發的新的傳播形態,其與傳統的電視、報紙等傳播形式不同,更具快捷性、實時性、容量大等特點。 像互聯網、移動媒體、數字媒體等,都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信息的快速傳播,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便利。
大學生科學素養主要指大學生需要具備扎實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科學研究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并秉持著實事求是、探索真理、服務社會的原則,從而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可見,大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由知識、方法、能力以及精神方面組成。 科學素養是大學生需要具備的重要素養之一, 也是大學生在日后工作崗位中需要使用的一種能力。因此,高校有責任和義務擔任起培養大學生核心素養的義務, 以實現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快速提高,為大學生未來更好的就業打好基礎。
新媒體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同時也實現了信息高速的傳播。 可以說,新媒體對傳播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 而利用新媒體進行科技傳播,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獲取科學信息的渠道。如大學生想要獲取相關的科學信息, 可以利用手機、利用網絡、利用平板等等,通過多渠道獲取信息,能夠快速地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養。 此外, 新媒體下的科技傳播具有人性化的特點, 如可以利用網絡等將一些科技信息傳播給有需要的人, 也就是特定的人群,這樣一方面能夠避免對不需要此信息人的騷擾, 另外一方面也能夠為需要此信息人提供更多的便利。
新媒體科技傳播的發展,強化了大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可以說,新媒體傳播的速度是現有技術中任何一項技術都無法比擬的。 海量的科技信息可以同時推送,其傳播的速度和數量是驚人的。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收信息最快的一類群體,他們能夠快速地了解新媒體科技傳播的信息,同時也能夠快速地利用新媒體進行科技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的推送功能也無需大學生再面對面的進行信息交流,而是通過新媒體等手段進行信息交流。 如哪位學生手里有一些較為稀缺的科學信息資源,這位學生就可以利用QQ 郵箱將信息推送給需要的同學,只需要幾秒的時間,其他人就能夠接收到信息,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更便捷、 更快速, 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科學視野主要指對科學知識的了解范圍。而利用新媒體進行科技傳播, 大學生能夠實現科學視野的快速開拓,對大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了解更多的科學內涵以及涉獵更多的科學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快速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養。 由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實現了知識的無紙化及無障礙的傳播, 大學生可以利用多種新媒體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其能夠獲得海量的科學知識資源,大學生可以在日常的學習中、生活中利用非常瑣碎的時間就可以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這對學生科學視野的開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在過去,大學生在遇到科學難題的時候需要教師為其解答,但是,隨著新媒體科技傳播的發展,大學生在遇到科學難題的時候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一些資源進行視頻、語音解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增加了信息的容量。
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過程中, 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媒體傳播。 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因此,高校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新媒體科技傳播。 首先, 應引導學生認識新媒體科技傳播的雙重影響。 新媒體科技傳播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學生利用得好,則能成為其發展、學習中的有利推動, 如果學生利用不好, 則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與發展。 通過使學生客觀地看待新媒體科技傳播, 才能夠使其對其進行科學的利用, 最終獲得良好的利用效果,實現自身科學素養的提高。 例如,部分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科學作業的時候, 如果學生為了圖方便直接利用新媒體搜索答案, 這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提升造成巨大的阻礙。 因此, 只有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新媒體進行科學信息的獲取, 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高校教師可以對學生灌輸正確使用新媒體的方法, 或者將一些不正確的獲取行為進行糾正, 在循序漸進中使學生科學的利用新媒體科技傳播,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從目前大學生參與科學實踐活動的情況來看,其數量有限,且內容單一,導致大學生科學素養低,對科學問題處理能力差, 且缺乏獨立的科學思考能力。 因此, 在新媒體科技傳播下,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多參與科學實踐活動, 使學生在科學實踐活動中快速提高科學素養。 例如, 學校可以組織互聯網科技創新大賽。 鼓勵各個專業學生參加, 凡是具有創新元素的科學項目都可以參賽, 而學生在準備大賽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對科學知識學習、了解、深化、吸收、創新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素養會不斷的提高。 此外, 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媒體組織, 通過參與, 能夠及時的了解社會媒體科技傳播的情況, 并能夠在此過程中接觸到大量的科學信息,了解到一些專業以外的科學知識, 這對于擴展學生的科學視野是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的。 學校還應該組織大學生到相關的媒體單位實習, 讓學生能夠了解科學信息通過媒體傳播的過程, 提升學生對相關科學信息的甄別能力,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的就業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利用新媒體進行科學教育主要指, 將一些新媒體教育形式融入到日常科學教育中, 從而在科學教育中強化新媒體傳播的滲透, 這樣才能夠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時實現學生科學素養的快速提高。 例如,目前在科學教育中應用比較普遍的藍墨云班課平臺、 微課等方式, 就是運用新媒體和網絡進行視頻輔助教學,制作學生能夠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范圍內的簡短視頻, 實現自我檢測和反饋更加方便, 通過視頻的信息傳遞和課堂上的吸收內化, 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 也鍛煉了科學的思維方式, 同時也提高了對學生科學教育的質量, 學生在課堂上快速的吸收知識,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實現了對學生的有效教育,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此過程中也會得到快速的提高。
由于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內容新、容量大等特點, 因此, 在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素養培養的過程中, 可以充分的利用新媒體, 將新媒體中一些與科技傳播有關的內容快速的教給學生, 并引導學生自行利用新媒體的科技傳播功能獲取相關的科技信息, 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識, 掌握相關的科技技能, 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