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貸之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2月,我國停業及問題P2P網絡借貸平臺累計達3530家,停業及問題平臺發生率接近70%;就地區分布而言,廣州省占比16.23%,其次為山東省,累計達610家。在P2P網貸行業存在的風險中,信用風險是最為突出嚴重的。在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強對信用風險的管理并阻止其向社會風險演化,不僅有利于P2P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推動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P2P網絡借貸主要涉及到借款人、貸款人以及網貸平臺三大主體。劉洪彬等[1](2015)認為按其與P2P 網貸交易進程的相關性,P2P網貸信用風險形成機制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交易前征信體系的構建不完善;二是交易中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三是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法律監管缺失。Kenneth J.Arrow[2]文中提到信息不對稱,而Stiglitz、Weiss 將這一概念應用到互聯網金融領域。國內學者鄭良芳[3](2014)在研究中也指出,P2P 網貸公司主要根據借款人的身份信息、財務狀況、還款能力,以及資金用途的真實性決定是否借款及借款額度。董鵬[4]等(2014)指出,當前P2P 網貸對借款者違約機制還未形成。秦軍[5]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經典動態博弈,定量研究了投資者和P2P網貸平臺在網絡借貸中的博弈策略:投資者的預期收益與否取決于網貸平臺的資質;網貸公司的收益與否取決于承諾給與投資者的收益。P2P網貸信用平臺和借款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平臺方無法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到從社會征信系統中,并不排除借款人為了取得借款而隱瞞個人負面信息,或虛構個人信息,因此個人違約的風險較大。平臺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借款資金追蹤機制,出借人因受到各種時空限制無法查清資金流向,借款人取得資金后可能會用于高風險投資或者其他不利于貸方資金順利回收的地方,借款人可能會因為這種信息不對稱產生道德風險。所以相對于完全信息博弈而言,不完全信息演化博弈更能準確地刻畫有限理性的群體參與者通過各種具體的動態學習模仿最終達到演化穩定均衡ESS。
P2P 網貸信用風險的演化博弈構建
基本假設1:演化博弈研究對象不是單個行為個體而是“種群”的行為,博弈方是從大的總體中隨機抽取的,他們是按照生物或者社會的方式反復進行博弈[7]。
假設 2:博弈方為 P2P 網貸平臺和借款人。
假設 3:借款人的策略空間為:{守信,不守信},借款人分為守信和失信兩種類型,守信的借款人一定會按時還本付息,失信的借款人到期一定不會按時還本付息;平臺的策略空間為:{合規經營,違規經營},合規經營的網貸平臺對借款人提供的個人信息進行查證,定期公開公司的財務數據報告,不存在資金池,對借款人認真監管并建立了完善的借后資金追蹤機制,懲罰借款人的失信行為。
假設 4:博弈雙方是有限理性的且存在信息不對稱。
當P2P 網貸平臺違規經營、借款人守信時,網貸平臺并得到額外收益P,各自收益為 A+P,B。
當P2P 網貸平臺違規經營、借款人失信時,網貸平臺會因為借款人的失信行為損失相關性利潤(受到上級部門的懲罰而損失的收益)Q,平臺收益為 A-Q;借款人得到超額收益 R,總效用為 B+R。
當P2P 網貸平臺合規經營、借款人失信時,網貸平臺監管成本上升 C,并因為借款人的失信得到負效用D,平臺收益為A-H(H=C+D-kR),借款人得到超額收益為R,但受到平臺的違規處罰kR(k為平臺的罰款系數,根據失信者逾期情況k值隨之變化),所以借款人收益為B+G(G=(1-k)R,k>1,G<0)。
當P2P 網貸平臺合規經營、借款人守信時,網貸平臺并得到關聯性收益(良好的公司形象、市場份額擴大、工作效率提高而產生的收益)M,但監管成本上升 C,網貸平臺收益為A+M-C,借款人收益為B。
構造借款人和平臺之間博弈收益矩陣,如表1。

表1 博弈策略和收益原表
為了簡便計算,將原表分別減去A,B。

表2 博弈策略和收益簡表
假定P2P網貸平臺違規經營的概率為x,合規經營的概率為1-x;借款人守信的人群比例為y,失信的人群比例為1-y,則:
P2P網貸平臺的期望收益為:
E1-x=(M-C)y-H(1-y)=(M+H-C)y-H
Ex=Py-Q(1-y)=(P+Q)y-Q
借款人的期望收益為:
E1-y=xR+(1-x)G=G+(R-G)x
Ey=0
P2P網貸平臺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1)
借款人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2)
在不完全信息對稱情況下,P2P網絡投資中借款人和平臺在一定的規則中雙方進行博弈,以此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P2P網貸選擇合規或者違規經營的博弈過程都可以用式(1)復制動態方程描述,在這個過程中網貸平臺通過調整自己的策略來達到穩定狀態。
本文所構建的演化博弈復制動態方程組為:
其對應的雅克比矩陣為:

detQ=(1-2x)[(P+Q-M-H+C)y-Q+H](1-2y)[0-G-(R-G)x]-y(1-y)(G-R)x(1-x)(P+Q-M-H+C)
矩陣Q的跡為:
trQ=(1-2x)[(P+Q-M-H+C)y-Q+H]+(1-2y)[0-G-(R-G)x]
根據雅克比矩陣的行列式及跡,可以得到五個平衡點(0,0)(0,1)(1,0)(1,1)(G/(G-R),(Q-H)/(P+Q-M-H+C)),由此可以分析五個平衡點的局部穩定性。

表3 平衡點的穩定性分析
從上表可知,該博弈模型有一個穩定點(1,0)即(違規經營,失信)和(0,1)即(合規經營,守信。在穩定點(1,0)處,平臺違規經營的收益大于合規經營的收益,所以“違規經營”是最優策略;借款人失信獲得的收益大于借款人守信獲得的收益,所以“失信”是最優策略。P2P網貸平臺違規經營的情況下監管成本會下降,但平臺不加強對借款人的信用跟蹤及監管,經營業績不穩定,內部多存在資金池,并受到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懲罰;借款者在失信的情況下能獲得超額收益,所以當多數借款人選擇不守信策略,P2P平臺資金流動性不足,導致系統性風險不斷膨脹并傳染整個P2P網貸行業,此時P2P網貸平臺集體跑路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在穩定點(0,1)處,平臺合規經營的收益大于違規經營的收益,所以“合規經營”是最優策略;借款人守信獲得的收益大于借款人失信獲得的收益,所以“守信”是最優策略。借款人遵守信用及時還款,網貸平臺資金流動性良好,也提升了公司的整體形象,市場份額也隨之擴大。
對博弈模型進行數值實驗,分析P2P網貸平臺對借款人失信懲罰力度、P2P網貸平臺的監管成本以及對違規平臺懲罰力度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圖1 借款人失信懲罰力度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令參數C=1,A=10,B=5,D=3,R=2,Q=0.5,P=2,M=6,x0=y0=0.5。當k取1.5時,H=C+D-kR=4-1.5×2=1,G=(1-k)R=-0.5×2=-1;當k取1.7時,H=C+D-kR=4-1.7×2=0.6,G=(1-k)R=-0.7×2=-1.4,數值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s1(t),f1(t)表示x隨t的變化趨勢;s2(t)、f2(t)表示y隨t的變化趨勢;且s1(t)、s2(t)表示第一次仿真結果,f1(t)、f2(t)表示第二次仿真結果)。由圖1可知,當加大對借款人失信懲罰力度,系統收斂到良好模式的速度增大,系統的整體性風險可能性也有所降低。所以,借款人失信懲罰力度的提高加快了系統向(合規經營,守信)這一良好模式演化的速率,增加了P2P網絡借貸平臺合規經營的概率及借款人守信的人群比例。
令參數A=10,B=5,D=3,R=2,Q=0.5,P=2,M=6,K=1.5,G=(1-k)R=-0.5×2=-1,x0=y0=0.5。當C=1時,H=C+D-kR=4-1.5×2=1;當C取0.5時,H=C+D-kR=3.5-1.5×2=0.5,數值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當降低P2P網貸平臺的監管成本時,系統收斂到良好模式的速度也會加快,其中網貸平臺合規經營的概率逐漸1。所以降低P2P網貸平臺的監管成本,有利于系統向(合規經營,守信)這一良好模式演化,同時借款人守信的比例也會增加,給平臺帶來關聯性利潤。

圖2 P2P網貸平臺監管成本大小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上級部門對違規P2P網貸平臺懲罰力度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令參數C=1,A=10,B=5,D=3,R=2,P=2,M=6,k=1.5,H=C+D-kR=4-1.5×2=1,G=(1-k)R=-0.5×2=-1,x0=y0=0.5。令Q分別等于0.4、0.8,圖像如圖所示。由圖3可知,當上級部門增大對違規P2P網貸平臺懲罰力度時,系統收斂到良好模式的速度會加快,P2P網貸平臺選擇合規經營的概率增大,借款人守信的比例增加。

圖3 上級部門對違規P2P網貸平臺懲罰力度對演化結果的影響
P2P網貸信用風險的生成與演化主要涉及到P2P網貸平臺和借款人群體的博弈行為。本文通過構建兩這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平臺與借款人的策略行為及博弈均衡點,并通過仿真發現加大網貸平臺對借款人失信懲罰力度、減少P2P網貸平臺的監管成本有助于推動博弈結果向良性模式發展,減緩信用風險演化的速度與可能性。
P2P網貸平臺內部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監管部門,各部門定期向監管部門報送借款人借款金額、利率、期限、償還方式及違約情況等,加大借款人的違約成本,并將其失信行為納入到社會信用體系中,通過失信懲罰機制制約、懲戒其失信行為。對于行為惡劣的逾期不還款者的懲罰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申請法律強制執行手段,在法律層面進行一定的懲罰[6]。
在平臺上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披露系統,將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記錄進行加工儲存,在社會上形成聯合征信,平臺也可以通過聯合征信獲取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記錄,降低P2P網貸平臺與借款人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政府部門可以對平臺監管進行財政補貼,減少2P網貸平臺的監管成本,提高平臺監管的積極性。
上級部門應圍繞“合規”和“備案”的主題,積極開展整改工作,對平臺的成立時間、資金存管、項目額度、凈值標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做更細一步評測,加大對違規經營的P2P網貸平臺的懲罰力度,積極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推動建設互聯網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長效機制。
(江蘇大學財經學院/理學院,江蘇鎮江2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