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原天
引言:三農問題的解決是歷屆政府均極為注重的一項執政課題,較好促進農業發展更是成為了三農問題解決的關鍵。由于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升,農業在發展上對于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也使得農業融資成為了農業發展中的新問題。農業與第二、三產業在發展上存在很大不同,農業融資的整體難度也相對較高,盡管政府對農業融資較為重視,但農業融資所面臨的實際困境并未有效減少。新時期下,農業融資進程中問題負面影響越發凸顯,探尋出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對策是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在保障國民經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農業發展同其它產業發展均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在農村經濟活力不斷增加下,農業融資需求也不斷增加。從含義上來說,農業融資是農民,農業相關企業為了更好維系生產,確保各項生產活動可以正常進行所開展的資金籌措與使用的系列活動總稱。農業融資中包括商業融資,政策性融資等具體形式。國內農業融資起步時間較晚,農業融資相關經驗也較為欠缺,這直接導致當前農業融資系列困境的解決較為乏力。現階段,農業融資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融資活動,在某些農業產業化較高的地區,農業融資更加成為了區域內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較好進行農業融資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具有多重意義。首先,較好進行農業融資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本質要求,現代農業在農業發展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與傳統農業間具有本質區別,較好進行農業融資下,現代農業發展可以得到更多資金支持和保障。其次,較好進行農業融資有利于系列農業發展問題的解決,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農業這一對科學技術依賴較低的產業,其產業發展進程中很多問題的解決都可以依托資金進行較好解決。最后,較好進行融資融資能夠增強農業企業對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國內農業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這部分企業本身在融資上就具有天然劣勢,農業相關企業的身份更加影響了其融資成功率。農業融資較好進行下,農業企業在發展上可以得到更多資金支持與幫助,這也能夠增強農業企業對農業發展的帶動作用。
農業融資受關注程度與實際受支持力度不成比例是國內農業融資的首要困境,雖然農業融資得到了政府的較多關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現有農業金融服務體系對農業融資的支持力度明顯不足。國內金融服務體系正處于不斷完善之中,金融服務體系在服務能力有限下,更為傾向于向第二、三產業提供金融服務。農業這一產業本身具有投資回報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的現實問題,由于土地政策上具有的特殊性,農業產業價值增加的空間也相對較小。農業融資受支持力度較小下,農業融資需求往往處于一種不能被滿足和不能被完全滿足的狀態之中,很多農業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也無法通過資金支持予以較好解決。需要注意的是,農業融資受支持力度不足下,農業融資相關問題數量也會不斷增加。
我國農業融資在進行中也面臨著實際融資渠道較少這一現實困境,農業融資本身是一項通過融資渠道來達成融資目標的綜合活動,農業融資渠道是否暢通也會對融資成功率產生直接影響。國內農業融資對于外源融資渠道依賴程度較好,很多農業企業與農民習慣性的向信用社,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提供融資申請,但現有金融服務體系在農業支持與服務力度上的不足,卻影響了農業融資的實際融資效果。農業融資對將外源融資作為唯一融資選擇且對外源融資渠道較為依賴時,農業融資不僅無法達成預期融資目標,農業融資的風險系數也會相應提升。造成農業融資渠道較少且對外源融資的原因較為多樣,農業融資中對內源融資渠道的忽視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種具體原因。
廣義上的農業融資不僅包括資金的籌資,更加包括所籌集資金的使用,國內農業融資中存在著農業融資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具體問題。需要認清的是,當前農業融資需求滿足度普遍較低,很多地區農業融資需求也常處于一種未完全滿足的狀態之中。這一背景下,農業融資資金無法被充分使用與高效率使用便會導致農業融資需求與供給間的缺口不斷增加。農業融資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是一個普遍問題,農村地區企業以及農民大多對農業融資資金無法進行較好使用,粗放式進行農業融資管理不僅會影響到農業自身發展,更加導致農業融資進行后的償債能力受到了影響。此外,在農業融資資金低效率使用下,農業融資相關風險會呈現上升趨勢,系列金融機構也必然會減弱對農業的支持和幫扶力度。
農村地區信用意識較弱也是當前農業融資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之一,融資活動本身便是一項對“信用”較為依賴的活動,因此,農村地區信用意識較弱下,農業融資活動的開展也會步履維艱。國內農村地區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很多農民在“小農思想”影響下,其實際農業生產能力與效率也相對較低,這一背景下,一旦外部因素影響性較為明顯,農民的償債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農村地區信用意識較弱下,農村信用社以及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便不愿意為農業融資提供幫助。農村地區企業經營發展通常與農業發展狀況有很大關聯,農村地區企業在信用意識較弱下,也時常會出現不能按時清償債務的具體狀況。
我國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首先需要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業融資的支持力度,通過農業融資支持力度的增加,來對農業融資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良好解決基礎的確立。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促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從而使得金融服務體系能夠更好為農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提供幫助。金融機構對農業融資支持力度有了提升后,農民以及農業相關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也能得到較好管控。農業融資相關金融機構更是要進行服務意識與態度上的轉變,在政府相關政策引導下,農村信用社以及農商銀行需要減少拒貸以及惜貸現象,從而為農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提供具體幫助。金融服務體系得以完善后,農業融資中各種次生問題的解決也能更為順利,且良性循環形成后,農業融資環境也能得到很大改觀。
國內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也要從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選擇和使用上著手,特別是當前對外源融資較為依賴的局面需要進行及時調整和扭轉。農業融資主體首先要在融資意識上進行轉變,并結合自身實際融資需求,進行農業融資渠道的綜合對比。除外源融資渠道外,農業融資主體需要加大對內源融資的使用程度。建議農業融資主體通過集群融資的辦法對融資需求進行解決,廣大農民通過農業合作社開展農事活動也能為融資需求的減少以及融資需求的解決提供幫助。多元化農業融資渠道選擇與應用,更加要求農業融資主體對各種融資渠道進行橫向對比,并結合實際農業融資需求進行融資渠道的組合使用。不僅要對融資滿足度較高的外源融資進行應用,更要對內源融資渠道進行開發與應用,在融資需求得到較好滿足的前提下,對融資成本與融資風險進行較好控制。
農業融資資金較好使用下,農業融資所面臨的具體困境也能得到較好解決。正因如此,合理進行農業融資資金的使用十分重要與必要。農業融資主體在獲得農業融資資金后,務必要進行融資資金的專項使用,從而避免農業融資資金用于其它領域,從而影響到農事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對于農業企業而言,其對于農業融資資金的使用更是要進行較好統籌與規劃,農業企業的融資規模通常較大,這也增強了農業融資資金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合理規劃農業融資資金使用對農業融資主體是一種考驗,農業融資相關主體更是要不斷增強自身財務管理能力,并在有融資意向之前,確定好融資資金的使用計劃,從而為農業融資資金使用加上“雙保險”,避免農業融資資金使用不當導致的各種融資風險產生。
信用意識較差已經影響到了農業融資相關活動開展,更好進行農業融資就需要注重信用知識在農村地區的宣傳和普及。信用知識的普及需要政府以及農業融資相關金融機構來進行。鄉鎮政府以及農村村委會要注重向農業企業與農民進行信用知識宣傳,其不僅要將遵守信用的重要性進行宣傳,更要對違反信用規定的后果進行普及。農業融資中,農業企業是最為主要的融資主體,其融資需求較大下,信用資質也會對整體融資產生直接影響。這一情形下,農業企業也要注重自身信用狀況的改善以及償債能力的提升,通過優化內部管理,提升財務管理能力的辦法,來增強自身信用等級。普通農民在向農村信用社或其它金融機構提出融資申請時,則可以采取農戶共同擔保的辦法來增加融資成功率。
我國農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與現階段農業發展實際有很大關聯,系列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更是要結合農業發展實際。政府作為宏觀經濟調控者,需要對承擔起農業融資困境解決的主體性責任,特別是要發揮出政府宏觀調控上具備的能力與優勢,引導農業企業以及農民進行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值得注意的是,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不可能短時間內迅速達成,對于農業融資困境的解決需要成為一種常態化工作,在農業供給側改革逐步推進下,較好對農業融資困境進行解決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