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登博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使用系統預算方法優化企業內各種資源分配的過程。這主要體現在基于公司戰略目標的綜合預算管理,結合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和客戶需求來分析和規劃企業的業務,通過組織、編制、監控和考評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企業資源的最優分配,從而獲取最大的經營效益。通過全面的科學管理,全面的預算管理實現了人,財,物的完美配合,使企業的運作更加順暢、高效。目前,它已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業的戰略思想是企業獲得長遠發展的目標,所有業務發展都是圍繞戰略目標的實現進行的,而全面的預算管理是關鍵環節之一。全面預算管理通過分析企業戰略目標和內外部商業環境,預測企業的投資規模和利潤結構。然后將總預算投入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使他們都按照企業的戰略思想進行工作。
全面預算的綜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根據戰略目標制定的總預算目標將分配到各項具體的業務之中,于是每項業務都將經過確定預算指標,規劃,預算執行和評估的一系列流程;另一方面,綜合預算管理將企業的人員,財務和物資有機地結合起來,公司的每個員工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預算管理過程,然后,通過人的行為,實現企業財務和非財務資源的最優配置。
全面預算管理開展的前提是對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充分了解和分析,預算的編制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其重點就是實現計劃與市場的融合。首先預算管理部門對外部的市場經濟環境進行充分的分析,判斷所存在的機會和威脅;然后梳理公司目前擁有的資源和業務,總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最后根據對這兩方面的分析,再結合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出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預算編制,按照這個流程開展的全面預算管理使企業自身的計劃能夠與市場相適應,是符合動態市場環境要求的。
企業的整體預算管理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根據企業和外部環境的戰略目標設定的總體預算目標將分解為各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試圖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情況來實現這些目標,以此來實現公司的整體業務目標。具體來說,部門根據所應實現的目標,制定各自的預算編制,這些編制一方面應建立在企業總體預算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部門自身的實際情況,各部門預算編制完成后經過全面預算管理部門的審核后開始執行,在此期間應盡可能避免變動,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勢在于將預算落實到部門后能實現有效的監管,由于每個部門都有具體的目標和計劃,因此可以更清楚地識別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從而更好地促進企業整體業務目標的實現。
在預算管理之初,最基本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并降低成本。這個功能仍然非常重要,它在促進業務目標的實現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面的預算管理通過事先規劃,過程控制和事后反饋起到最大化壓縮成本的作用。首先,預算管理部門對企業過去各項業務中所消耗的成本和費用進行分析,判斷哪些是必不可少而哪些是可以縮減的,并以此為基礎確定下一年度各項目的預算水平,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然后,在執行過程中做到實施監督,嚴格防范亂支出現象的發生,確保每一筆資金每一項資源用到實處,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可能出現的浪費;最后,預算周期結束后,全面預算管理部門要將預算計劃與實際的投入支出進行對比,將反饋進行總結后再制定下一周期的預算編制,形成良性循環,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
公司業務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公司各部門的努力。因此確保部門績效考核的準確性和激勵作用的有效發揮也是企業經營目標實現過程中所應引起重視的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綜合預算管理也在績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公平性方面發揮著作用。全面預算管理不同于傳統預算管理重要的一點在于預算執行后的反饋,這為部門的績效考核和評價提供了依據,通過將部門的實際工作結果與預算目標進行比較,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各部門的工作效果。以此為基礎進行獎勵或懲罰可以說是相對公平的。另外,計劃與結果的對比也能夠幫助各部門的員工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這對于部門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夠推動企業整體的進步和提高。
全面的預算管理涉及企業生產和管理的各個方面,并推動企業所有管理操作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作為企業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全面預算管理可以促進內部控制的發展。而內控的實現能從更長遠的方向上促進企業長期目標的達成。一方面,全面預算管理將公司所有部門和員工納入內部控制范圍,了解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全面預算管理,這對于進一步內控管理的開展是非常好的契機;另一方面,通過事前,事后和事后控制,全面預算管理實現了對公司生產經營過程的全面監督。內控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以此為前提,在這種控制中,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也逐步樹立起來,這些對于內控的實現都極為有利。總而言之,全面預算管理帶動內控的實現,從而更進一步的促進經營目標又好又快的達成。
要想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加速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首先應該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戰略管理理念就在兩者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逐步由初始期走向成長期,再由成長期轉向成熟期,戰略管理的思想要求在各個不同周期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的戰略目標,相應地,全面的預算管理也應該與之相容。企業在初始發展階段,站穩腳跟是最重要的,這時的全面預算管理應著重于籌資能力、銷售能力的建設,應計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這兩方面;到了成長期,企業的目標是抓住機會快速占領市場,于是這時全面預算管理在指標的建立上應更加側重于市場占有率和銷售增長率等等;進入成熟期,全面預算管理就應考慮怎樣將成本降到最低以獲得最大收益,總的來說,全面預算管理必須具備戰略觀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的整體預算管理也應該適應這一進步并做出改變。全面預算管理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需要其他部門的合作。借助ERP系統,企業可以建立以預算管理部門為中心的信息化預算管理平臺。平臺應能實現向上和向下兩個方向的信息傳輸與反饋。一方面,平臺與生產經營的各個部門相連接,總的預算編制和各部門細化后的預算編制都在平臺上得以體現,預算部門可以監督生產經營中的預算執行情況,并對不合理的方式予以制止;另一方面,該平臺與高級管理層相關聯,預算,執行和評估通過平臺傳遞給管理人員,幫助他們判斷預算管理是否符合企業目標,并加強對整體預算管理的控制。最后,基于大數據的全面預算管理還應實現預警功能,通過預先設置的風險指標,在風險信號出現時及時調整經營方案,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全面預算管理作用的有效發揮,離不開對各方面細節的把握,預算編制就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點,編制是預算管理執行前相當重要的一步,它的好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預算效果的優劣,因此根據業務的不同,預算編制應分為不同類別,包括資產預算,投資和融資預算以及專項預算。同時,預算編制方法決定了預算的可執行性,零基預算法,增減預算法和其他預算編制方法各有利弊,必要時可以多種方法結合使用以獲取最優效果。此外,預算管理過程也應該是科學和標準化的。預算目標的制定、指標的選取、執行過程中的控制和最后的考評都要有嚴格的流程標準進行把控,所有工作必須以有序的方式進行,以確保達到業務目標。編制方法和管理流程都涉及到具體的人員操作,企業也應適當的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如上所述,作為綜合預算管理的最后一環,績效考核對企業目標的實現也有很大的影響,必須得到積極的對待。當前很多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過多的重視財務目標而忽略了對非財務指標的考核,平衡計分卡的引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種失衡的狀態,幫助企業建立更合理的績效考核模式。在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中,財務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三個是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創新。這三個方面在實現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目標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該納入到績效考核的范圍,也就是說,在全面預算管理中,預算目標的實現與否除了看利潤率、成本等財務指標外,還應關注顧客滿意度、產品質量以及企業的成長性等,將這幾方面結合起來對各部門和人員進行考核,實現科學、全面的評估結果。
現代企業的管理思想不斷成熟,各項管理手段也被運用的越來越好,但要使這些管理手段真正為實現企業經營目標服務,就必須找到正確的途徑。全面預算管理的科學應用可以幫助企業優化配置資源,獲得更穩定的競爭地位。在實際業務流程中,企業應不斷探索最符合企業特點的綜合預算管理策略,加強人員,財力,物資的合作,再輔以先進科學的預算方法和考評系統,最終實現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