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是由專項安排投入到貧困村的財政扶貧資金,讓村民自愿以入股的方式投入的自有資金組成。在貧困村實行“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轉使用、滾動發展”的管理模式,從而有效緩解貧困村民發展中資金短缺、貸款風險高等問題。本文通過對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發展目標、治理要點及各地政府支持度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相關分析。
1.緩解貧困村民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問題
互助資金的主要目的就是扶貧,緩解我國貧困村民發展生產的資金短缺問題。這個扶貧過程要求通過改善貧困群體金融服務可及性,通過提升組織的發展能力來提高增加收入的能力,幫助貧困村民脫離貧困,實現我國全民步入小康生活的目標。在扶貧工作開展中,首先要考慮到貧困村民缺乏入股的資金,應該采用贈股等方式將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給貧困村民,令村民感受到國家這項政策所帶來的好處,從而提高村民的積極性,促進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開展以及目標的實現。
2.提高貧困村民的綜合能力
通過對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相關工作無法有效開展以及其目標未能真正實現的主要原因進行探究,發現其主要原因是自身能力不夠,沒有受過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使得自身的發展能力達不到要求,從而導致向村民提供資金幫助,進行互助資金的工作無法開展,貧困村民無法真正的享受到國家頒發的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好處。所以想要實現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真正的目標就要提高村民的綜合能力,根據相關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參與貧困村民需要具備哪方面的能力及需要了解的相關知識進行集中培訓,提高村民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促進互助資金相關工作的開展以及目標的實現。我國貧困村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村民自身能力差、技術技能和知識掌握少之又少,嚴重阻礙了我國貧困村的發展,拉低了我國經濟總體水平,所以想要扶貧、脫貧首先就提升村民的綜合能力。
3.實現互助資金的扶貧和組織可持續發展
扶貧和可持續發展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少了另一方都無法繼續進行。因此,為了實現扶貧和可持續發展,互助資金為實現扶貧目標和可持續發展,就在互助資金開展時采取配股、送股等方式將資金直接發放給村民,將部分運作交給社區內部,一些事宜也讓村民參與,并擁有決定權,由此來提高貧困村民的參與積極性與參與度。
1.成員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互助資金的規章制度、成員組成、管理機構以及貸款方案等方面的決定權交由社區內部成員決定,強調了民主的重要性。成員擁有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時,能夠增強社員在互助資金組織中的歸屬感,提升成員參與、管理互助資金組織以及監督其他成員等工作積極性。所以貧困村民在得到賦予的權利后,更應該具有一些權利的管理能力,通過對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進行互助資金的相關管理工作,推動互助資金的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扶貧。
2.精英控制
精英控制就是整個事件都是由全部參與人中有優勢的人控制。例如,在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實踐中,大都會出現這種精英控制的現象,其中那些所謂的精英多是村里的負責人、村官、經濟能力強的村民。而這種現象的普遍發生主要是因為貧困村的村民大都是沒有文化,知識水平較低,對管理互助資金日常的運營工作一無所知,無法勝任這些工作,所以出現那些精英也是無法避免的。在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進行過程中,可以說如果沒有村里那些所謂的“精英”,這項互助資金政策相關工作的開展很可能無法進行,在那些村里的精英中也不乏有具有淳樸憨厚的特質和優秀的精神的人,他們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在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相關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隨著精英控制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大,這些精英干涉的其工作以外的事業越來越多,出現控制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工作開展的趨勢走向,導致扶貧工作失去主導地位,從而影響互助資金政策的有效開展[1]。所以,應及時控制相關工作的發展走向,對相關制度進行改進,充分利用精英控制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能提前避免其帶來的弊端。
3.有效保護凈儲蓄者的利益
凈借款者所主導、成員參與和民主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對于互助資金的民主管理,可以說是成員之間交流與協商的手段與方式,與解決凈借款者和凈儲蓄之間的利益沖突不存在必然關系,即使沒有精英控制,現有的成員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也能夠發揮作用。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互助資金處于凈借款者主導狀態,而規章制度、成員代表大會決策、管理人員選舉則按照民主的方式進行,其中選出來的代表、制定的規章制度以及貸款處理方法也都是與凈借款者的利益相一致。可以看出互助資金監督管理者與防范精英控制強大的后盾是機構的凈儲蓄者,所以,應該發揮出凈儲蓄成員參與的作用,有效保護凈儲蓄者的利益。
1.賦予貧困村民一定的權利
所以,為保證貧困村民的相關利益和權益,政府在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實施時也應該賦予村民一定權利,培養村民的相關能力并提升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讓貧困村民在真正意義上參與到互助資金的開展工作中去,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協助互助資金的開展并維護自身的利益與權益,從而實現扶貧與可持續發展。
2.保障貧困村民的權益
貧困村民在社會階層中本就屬于最低層,是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由于其較低的社會地位和知識掌握程度,本就貧窮的他們還無法保證他們僅有的利益,但是他們仍是中國公民,國家在給予他們相關幫助、頒發扶貧政策時,也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利益保障。因此,在分配權利時,政府應該拿出強硬的態度,提出相關規定,保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在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實施時,也要保障貧困村民參與的權益,絕對不能為了方便就放權了事。在互助資金的實施過程中,相關政府應該加大對貧困村民的配股、贈股力度,對保持較高分紅率的互助資金試點進行適當的獎勵,明確各級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責、權限的劃分,相關政策文件都要給出明確的規定,對貧困村民采取利于村民發展的分配制度,這就有助于實現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開展,也促進了互助資金政策的目標的實現。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政策的開展過程中,在與貧困村民展開合作時,必須有政府做強大的后盾,給予支持和保障。在與貧困村的精英相互合作時,應該避免貧困村的精英控制住整個資金互助的發展。根據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的目標,找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案,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效的開展這項工作,實現扶貧與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