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萍
自2015年醫療改革開始,政府為了讓公立醫院堅決履行公益原則,杜絕追逐利益的行為,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一是制定分等級的診斷治療制度,建立分級診療制度。2015國務院頒布了制定分等級的診斷治療制度的相關意見,并給出了指導方針。二是取消藥品加成。國務院頒發的有關公立醫院在城市改革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指出,以2016年底為最低期限,有關省份的全部三級公立醫院應該按要求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要減少通過銷售藥品帶來的收益,爭取在2017年年底之前,所有試點醫院藥品銷售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不超過30%。三是調整醫療價格結構,完善補償機制。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整治醫療費用不合理收取的現象的相關法律法規表明,各公立醫院要改進醫療費用的報銷機制,以后要禁止以藥補醫,制定合理的醫療價格,尤其要大幅度降低大型、常規的醫療檢查設備的醫療費用,根據各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適當提高其工資待遇。在預算、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基礎上,調整財務管理結構,從而適應醫療改革這一新形勢的需要,在保證公立醫院社會效益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經濟效益,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新出臺的“分級診療制度”,其著重點在于對三級綜合醫院的規模和數量加以控制,重新對三級醫院的服務功能進行了定位,即主要是進行重大的疾病和疑難雜癥的診斷和治療,要求三級公立醫院逐步下沉和減少普通的門診服務,要逐漸降低普通門診部門所占據的比例。隨著新醫療改革制度的逐步施行,三級公立醫院的住院人次和門診量被大量的分流到了基層醫院,限制了其業務和收入的增長,改變了以往依靠擴張規模實現發展的模式。在新制度下,公立醫院之前由于擴大規模而擴容的床位和設備有可能會被閑置,浪費了醫療資源,同時由于業務和收入的減少,加劇了公立醫院醫療設備購買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壓力。
現階段,我國的公立醫院其收入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部分:藥品的銷售收入、醫療服務業務的收入以及政府財政補貼的收入。在新的醫療改革政策出臺之后,我國的三級公立醫院按照國家的規定施行15%的藥品加成率,由于取消了之前一直執行的藥品加成制度,其收入的補償渠道也減少了,從之前的三個變成了兩個。
在新醫療改革的背景下,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結構性調整,大大降低了大型醫用設備的檢查治療價格,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院服務人員的醫療服務價格,這一舉措使得醫院的藥品銷售收入、檢查和檢驗的收入減少,相比之下,增加了手術費、護理費和治療的費用,大型檢查設備在醫院收入中的比重下降,改變了公立醫院的收入結構。
新醫療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對醫療費用不合理的過快增長加以有效的控制,這也是各項醫療改革舉措是否落實到位的體現。根據相關文件的要求,要求公立醫院把門診病人的診次費用、住院病人的平均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等指標全部納入到監測系統,這樣一來就增加了醫院的管理成本,給其運營和管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新的醫療改革,改變了傳統的醫保支付方式,致使一些治療項目的成本有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補償,醫保的定額超標加大,增加了醫保拒付和壞賬出現的可能性,同時也增加了應收醫療款對于資金的占用,另外,公立醫院還承受著藥品和醫療器械購買的資金壓力,有可能導致醫院的現金流中斷,從而引發財務風險。
出臺的醫療新政策,使得公立醫院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要求公立醫院必須加強自身的財務管理,堅持自身的公益性原則,努力完善醫院的預算管理制度。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依靠優良、先進的硬件設備以及優秀的醫療專家團隊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已經遠遠不夠了,因此公立醫院必須改變原先的管理理念,積極改進自身的財務管理方法,以此來增強其核心競爭力。要求公立醫院轉變粗放的財務管理方式,對其實現精細化的管理,同時對預算施行全面管理,加強預算的約束力,對成本加以合理的控制,堅持公益性的原則,使醫院的日常運營實現規范化,從而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提高資源的整體使用效率,以實現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
公立醫院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所以應該逐步淡化對利益的追逐,引導其日常的運營行為回歸“公益性”。要求公立醫院改變傳統的績效考核機制,以收支結余為導向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已經不適應新醫療改革的需要,建議采取“平衡記分卡”的方式,建立健全并完善工作量的效能考核機制。在具體的醫療服務和日常的運營管理過程中,要以醫療質量、工作量和病人的滿意度等公益性指標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逐步淡化經濟驅動力的激勵。同時,要堅持獎勵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并行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從而引導公立醫院的日常運營體現其公益性。
公立醫院應該努力形成全面的成本控制制度,強化醫保資金的控制和管理,對各個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加強績效考核的力度,積極完善成本核算的基礎,逐步改進并細化醫院成本的核算方法,從而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提高醫院資源的使用效率。同時,需要為價格的調整提供真實、全面、可靠的成本核算數據,以便于業務主管部門和價格管理部門作出科學、準確的決策,從而保證醫院的日常運營。
公立醫院要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層為著眼點,對醫院的各項業務加以梳理,優化管理流程,充分挖掘醫院內部的各種潛力,努力提升醫院運行的整體效率,從而降低其運營管理的成本。從公益性和服務性出發,需要明確病人的需求差異,對醫療市場的變動有一個清晰、準確的把握和預測,充分討論基本建設項目的可行性,以避免出現盲目擴張、盲目建設的情況,從而節約醫院的建設資金,實現成本的合理控制,保證資金的順利周轉,為日常運營的穩定打下堅實的物資基礎,努力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