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峰
我國事業單位屬于非盈利性單位,主要是將公益性服務提供給社會,但部分事業單位還是會結合自身能力開展展一些經營業務。事業單位在2013年正式開始實施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章》,第24條明確指出:“事業單位應加大經濟核算力度,可以立足于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開展的實際需要,實施內部成本核算辦法”。所以,應逐漸建立和事業單位相適應的完善的內部成本核算辦法。
現階段,一些事業單位為了將單位內部的盈虧狀況充分掌握到,將一些收費標準制定了出來,以達到增收目的,進而使成本支出保持平衡,財務管理工作和企業模式越來相符。同時,政府財政撥款是事業單位的經濟主要來源,針對所撥款款項,政府并不會過多要求收益率,導致部分事業單位十分關注社會公益效率,而不重視市場的經濟效益。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面臨的市場經濟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對資金來源方式予以了豐富,事業單位應更加嚴格的要求成本核算與管理,以提高資金收益效率,從而為事業單位的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為事業單位的一些業務活動既有生產性內容,也有為公益設置的事業支出,成本支出也是事業單位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需要加強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強對成本支出的監控。在具體實施時,借助成本核算和管理將可靠的開支依據提供給內部人員,以使單位預算有據可依。同時,利用成本核算還能夠對各項成本支出的合理性進行檢查,讓事業單位的開支結構更加合理,從而確保開支的合理性。
如今,我國已進入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我國社會發展中,事業單位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必須將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做好。但是因為我國市場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造成一些事業單位在開展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并未摒棄傳統的理念,和當前社會發展趨勢相悖,造成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僅把注意力放在平時的經濟審核上,而未對運行成本投入進行分析與預測。因此,事業單位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演變成本核算和管理理念,這樣才可以使成本核算工作的成效得到保障,促進單位的良好發展。
成本核算囊括了一個單位的各類開支、間接費用的分攤、直接費用的統計、固定資產的折舊的核算等,需要各部門展開密切配合,確保所獲得基礎數據的準確性,但現階段事業單位各部分的職能和人員配置中并未作出明確規定。且會計人員缺乏充足準備,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根據事業單位管理特點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更為重視年度預算的完成和支出的合規。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基本上都并未接受過成本核算方面的培訓,實踐經驗十分缺乏,找不到開展此項工作的切入點。
在現代財務管理中,全面預算管理占據著重要位置,但通過其在事業單位的落實情況不難看出,大多數事業單位均未充分認識這一管理制度。部分事業單位沒有有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身的預算管理制度,一些事業單位的預算組織規模較小,且預算編制也流于表面,同時預算規劃的執行力較差。在這樣的形勢下,很難發揮主全面預算應有的效果,反之,還會影響事業單位的發展。
立足于新會計制度,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還應將權責發生制給利用起來,就事業單位的各項收支而言,應真實反映出每一項工作活動責任人的權責,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等,有效落實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既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同時也可以確保權責一致。
相較于收付實現制而言,權責發生制的優勢極為顯著,針對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情況來說,權責發生制可以對其展開有效評價,使事業單位可以獲得最為真實的成本信息,使事業單位決策更為科學、合理。但和收付實現制相比,權責發生制的復雜性更強,應分步驟、分階段將權責發生制引入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中。
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提出了明確要求,其在購買固定資產的過程中,應基于資金的來源將相關的支出科目借記完整。其次,新會計制度和預算管理,對事業單位作出了明確要求,其必須切實落實核定收支和定額定項補助,換言之,即將事業單位當作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看待。如此事業單位只需要保證資金的充足性,就可以對固定資產進行購買,而不需要進一步對資金的來源展開劃分。因為固定資產的購置并不屬于收益性支出,而是一種資本性支出,所以不能作為費用一次列支。同時要在經營支出和事業支出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所以事業單位在成本核算中應對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進行劃分,如此就和成本核算配比要求相符。
基于新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需要在“結余分配”科目核算中引入單位的所得稅,但是新會計制度對支出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不僅要囊括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資金消耗,同時還要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消耗納入其中。所以這種情況就不能將其視為所得稅在“結余分配”科目中納入,而是作為費用支出進行核算。基于新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要針對“所得稅”科目在支出類科目下對類似于此的特殊情況展開核算,使事業單位會計報表工作和成本核算的順利開展得到保證。
在新會計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信息應盡可能滿足事業單位的需求,同時事業單位應將單位的經營成果真實的反映出來,改革財務報告體系,并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事業單位的發展環境相較于企業的發展環境而言,特殊性更大,為此就要求事業單位對投資與債務予以嚴格控制,以減少財務危機的發生,而政府也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事業單位的舉債比例與資金投資,進一步規范審批程序。
結語:現階段,事業單位得到了顯著發展,要求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和財務管理可以立足于最新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不斷改進和完善,促使事業單位轉型和發展的順利實現;財務人員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財務素養和專業知識,對新的發展和管理途徑進行探索,以此促進單位財務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