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月
二十一世紀初,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迎來了經濟的全球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國際競爭,由于中國的資本市場相比國外資本市場發展時間短、完善程度低,外國企業加快進入中國本土的步伐勢必會造成對我國企業的沖擊,這引發了中國現代企業家的擔憂。
中國資本市場不完善,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著明顯的東西南北差異,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還處于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過渡階段,這些企業普遍存在著企業規模小、企業競爭力弱、發展速度緩慢、生命周期短等問題。資金的匱乏、激烈的競爭、技術的落后都是導致企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究其根本,企業缺乏一個精良的團隊,缺少一種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所推崇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文化的實施是通過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的建立,將企業文化所倡導的理念轉化為職工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者發現企業的核心價值不在于企業所擁有的資本、技術、信息等資源,而是企業文化。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著重強調堅持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與發展的靈魂,企業文化不僅能夠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而且本身就是生產經營結果的內在反應。
1.太極文化的內涵
屹立于東方的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的中國古時有著令人驚嘆的文明社會: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天下太平。這是古代中國的圣賢“無為而治”的成果,這不得不讓今天的人們折服。太極,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太極最早出現在《易經經·系詞》一書中,融合中國的儒家、道家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汲取了各家文化的精髓,被稱為“國粹”。道法認為:萬物之始為一,稱之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繼而生萬物。換言之,世間萬物都存在一個根源和一個有規律性的發展脈胳。
2.太極蘊含的哲學思維
貫穿太極思維的核心思想是:萬物之始為一,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特有的東方文化結晶。圣賢的智慧凝聚在太極之中,太極所蘊含的哲學理念,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核心,研究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包含從量變到質變,從無到有;一分為二,合二為一;事物的兩面性辯證關系;物極必反;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發展的觀點,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等一系列辯證思維和哲學理念。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從規模小、產權結構單一的古典企業階段到現代企業階段,在這一段發展歷程中,由于社會分工、生產要素的結合導致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致使股份制、有限責任制、職業經理人的出現。在企業變革的過程中,企業如何處理管理者和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利的分配、如何激勵經理人努力工作,約束職業經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如何及時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如何在企業的十字路口做出有效的戰略選擇等是企業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必然面臨的問題。企業家運用的管理方法層出不窮,但究其根本,萬變不離其宗,企業家在做出決策時企業文化對其起著支配作用,太極文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對現代企業的管理有著至深至遠的影響。
1.量變與質變
在企業成長與發展過程中,一般經歷成長期、成熟期、穩定期、衰退期四個發展階段。在成長期和成熟期這兩個階段企業通常通過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以及在企業規模和企業品牌方面不斷進行積累,從而在規模上實現擴張,進而引發企業發生質的變化。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一般企業從小微初創企業逐步嶄露頭角,再到行業領先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完成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再進行新一輪的周期循環。
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如果不進行戰略的調整和選擇以及創新等因素,那么這一過程將從始而終,不會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只有先進行質的改變,才能創造突破性的量變增長。企業亦如此,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持續提升的情況下,企業往往忽略了質變帶來量變的突破,質變的潛在內涵是創新,創新意味著創造性的突破,在創新中打破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脫離周而復始的死循環,才能創造新的增長格局。
2.剛柔并濟
先賢從古時用兵之計中總結出一條真理:天下有常勝之道曰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剛,避實以擊虛,持后而處先。《老子》第八章云: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剛柔并濟的哲學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亦如此,剛性的制度使員工被迫服從,而柔性的文化則使人心悅誠服。剛與柔的辯證關系在管理中主要體現為一種剛柔并濟的管理之道,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企業文化、企業價值、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假設,注重彈性管理的原則,培養“家文化”的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與規范的管理制度,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于企業來說,文化與制度兩者不可或缺。柔性的企業文化,是讓員工長久追隨企業的有力武器;剛性的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約束員工的工作態度和日常行為。一個企業,只有將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兩者有機結合,平衡各類資源,有效處理權責利的協調關系,協調處理各類沖突和問題,相互滲透、軟硬兼施,才能形成獨特的企業內涵,將企業治理到極致。
企業一切的生產經營與管理活動都是動態變化的。伴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制度的發展而不斷演變,追隨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規模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斷改進和發展。在社會生產實踐中,企業的一切活動都是動態變化的,充滿了各種矛盾與變化。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的普及,企業的生產方式、工藝流程、經營理念、組織架構都發生了質的改變,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導致原有模式的失效,需要在現有的模式上尋求變革和創新。未來的管理模式會更加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為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