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勇
“財務共享中心”是集團公司集中化管理模式在財務領域的全新應用,其目的在于通過建立一種有效的共享模式,解決集團公司財務工作效率低下、資源重復配置等問題。
作為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財務共享中心”誕生至今已有30年。作為公認的第一家建立財務共享服務的企業,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就在歐洲成立。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將其下屬公司標準化的、共同的、重復的、簡單的財務作業進行集中管理,從而在全集團范圍內實施有效的共享服務。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截止目前,全球五百強公司超過三分之二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科學技術的的快速發展,國內財務共享中心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如海爾集團、中國移動、萬科集團等,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實施運行效果良好。
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對維護企業有效運行,合理規避、弱化、轉移、分擔各種風險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傳統模式下,企業基于經驗積累,對于常規存在的各種風險有著較為深刻的認知,能夠找到對各種風險的有效規避措施。
采用財務共享模式進行會計處理所面對的風險特性與常規模式下存在很大不同,并且由于財務共享模式在我國起步較晚,還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對以往的內部控制模式不能照搬,要充分結合財務共享模式的特點對其做出進一步的優化完善,才能有效保證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模式目標的合理實現。建設企業財務共享模式對傳統的內部控制體系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共享對業務審核方式進行了有效重構。財務共享模式下人員職能分工更加明確更加精細、作業流程更加合理規范,在財務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員術業有專攻,他們只對當前所做的工作負責,雖然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但是他們對這些數據所涉及的經濟業務活動并不了解,而在傳統模式下,由于財務人員負責業務鏈的寬度遠遠多于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對于各項經濟業務更加了解,在處理信息之前,就已經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以及合規性進行了審核,導致更多的財務風險。
2.財務共享對業務控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由于數據信息的集中化管理、批量化處理,工作人員一個小小的失誤就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失。傳統模式下,財務信息逐級傳遞,歷經各級審核,出錯的幾率較小,因此,企業需要對以前的內控體系進行調整改變從而來防止現如今新出現的各種風險。
3.財務共享要求企業內部控制加強對信息安全領域的重視。信息技術是財務共享得以存在發展的基礎,所有財務共享中心的運作都是基于對信息技術的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的高度應用使財務共享中心可以更快更有效的處理信息,但是任何技術的存在都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如信息泄露、丟失、篡改、為不法分子利用等,都將給企業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在給企業帶來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組織結構優化等一系列好處的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我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內部控制體系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環境薄弱。雖然財務共享模式在我國經歷了30年的發展,但是截至目前很多企業對其存在的風險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更談不上建立起一套健全、有效的監督控制體系。
2.信息安全問題。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更加依賴信息技術來實現對于數據的高效處理,財務信息高度依賴財務軟件,如果財務軟件存在漏洞、黑客攻擊、系統崩潰等,那么整個企業的財務信息都將面臨巨大風險。
3.增加內控風險。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更多是跨地域的,公司間的信息傳遞完全依賴計算機網絡技術,如果在信息傳遞過程中疏于防范,很容易出現各種風險,從而大大增多了防范內控風險的任務。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質量、風險點相較于以往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內部控制必須動態調整,充分把握內部控制的難點和重點,從而對公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穩定性、適用性、高效性提供合理保證。
1.完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內部控制環境。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完善使之與企業共享服務中心相適應,對組織資源的配置方式進行優化,強化風險管理控制在部門間的實施,加強財務與業務的融合、夯實對財務管理的控制,規范業務操作流程由于是對前端業務的規范,使管理人員能夠正確的做出相關決策。
2.建立健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風險管理制度。內部控制人員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充分配合下,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制定有關風險控制制度。
3.加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內部控制活動管理。對公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流程進行優化、再造,重組優化職能相同或相似的部門,使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提升業務處理效率、效果。
4.完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信息與溝通機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應有效建立起與各部門、各分子公司之間的溝通渠道,規范溝通機制,避免出現業務處理環節溝通不及時導致的工作脫節、推諉現象。同時,應建立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外部溝通機制,達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外部價值鏈的協同,實現與客戶、供應商、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
5.逐步完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內部監督體系。通過績效考核機制的建立健全,充分調動中心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技能水平,減少差錯率,從而實現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建立起自我評價、內部審計評價、外部審計評價交叉的審計監督體系。
綜上所述,企業要實現及時有效地防范相關風險,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保障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必須不斷完善并改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內部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我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才能高效的發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