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英
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序幕的拉開,當前需要重視組織在運行過程中的財務內控工作。事業單位財務內控不僅涉及到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內容,還涉及到對單位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事項。為了促使以上工作內容和事項的有序展開,則需要對財務內控績效開展評價。在實踐過程中促使筆者感知到,事業單位作為非營利性組織,其在財務內控評價中較為忽略資金和資產的“產出/投入”關系。正因如此,在現行的評價機制下則難以在各職能部門內,以及在事業單位的全體職工中樹立起資金節約、成本控制的意識來,且各級管理者也難以型塑起自身的組織資源有效配置意愿。為此,對事業單位財務內控評價中的缺陷展開分析,則成為了本文的中心議題。
(一)財務內控評價主體的知識結構存在缺陷。事業單位作為向社會提供公益性專業技術服務的組織,其財務內控職能應突出其服務特質。即,根據事業單位科室建設和專業服務能力提升要求,來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和固定資產管理。但在科室建設和專業服務能力提升中,內含有大量的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信息,這就使得財務內控主體面臨著知識結構方面的缺陷。該缺陷的存在,將使財務內控評價工作遭到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干擾,并最終降低財務內控的績效。
(二)財務內控評價手段的實施方式存在缺陷。事業單位由于屬于非營利性組織,所以在開展財務內控評價工作時,其手段較為剛性。具體表現為,以程序性管理為特征在對全面預算管理質量和固定資產管理績效的評價上,較為關注預算執行情況和固定資產在位情況,而對于資金使用效益和固定資產配置效率等關鍵信息則存在著缺陷。特別對于財政專項資金撥款下的科研和技改項目,目前的財務內控手段實施方式,難以確保專項資金在使用上滿足“產出/投入”的合理目標。
(三)財務內控評價結果的整改落實存在缺陷。事業單位作為科層組織,財務內控評價構成了財務部門的職能。在適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目標環境下,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需要對財務內控評價的結果反饋形成共識,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整改。然而,受到事業單位組織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在缺乏營利性目標約束的情形下,各職能部門的整改落實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一)著眼于引入互聯網思維模式。互聯網思維模式內含有三項核心要件,即共享、互助、平等。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所面臨的知識結構缺陷,其形成根源在于該類型組織的職能化壁壘問題。在短期內無法打破這種職能化壁壘的前提下,則需要在財務內控領域打造出知識共享平臺。知識共享平臺的形成依賴于一定的組織架構,以及在該架構下的人員互動模式。因此,在人員互動過程中應遵循互助和平等的原則。不難發現,將項目制引進到財務內控的評價中來值得思考。
(二)著眼于優化評價的指標結構。事業單位在分類改革中,部分單位朝向了企業化方向轉型,而剩余的單位類型則在財政撥款上實施了變革。因此,仍留在體制內的原事業單位類型,則需要重視組織資源在配置中的效率和效益。在此要求下,需要優化財務內控評價的指標結構。優化的重點在于,將“產出/投入”關系指標納入到評價中來。同時,根據事業單位作為非營利性組織的這一特征,細化“產出”的構成。細化的對象,應涵蓋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和固定資產配置績效兩個方面。
(三)著眼于落實部門的主體責任。“落實整改”應成為事業單位財務內控評價中構成要件,對落實整改情況的反饋則成為了評價工作中的組成內容。為了使各個職能部門能夠認真落實整改要求,則首先需要著眼于落實部門主體責任。在部門績效考核、部門負責人職務晉升、廉政考察等的多元激勵和規制機制的作用下,來實現財務內控評價工作的落地。
(一)采取財務人員蹲點制度。采取蹲點制不僅能夠更好的發揮財務部門的服務職能,還能使財務人員在全程參與專項建設的過程中,打破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的信息壁壘。根據事業單位財務部門的組織規模和人員數量,在采取蹲點制時可以按專項類型以“一對群”的方式來開展。這里的“一”是指一位財務人員,“群”則是指屬于同類專門建設項目。通過采取財務人員蹲點制,便能增強財務人員對財務內控評價的主動性和科學性。
(二)建立定向管理項目團隊。與采取財務人員蹲點制相配合的便是,在財務內控中應建立定向管理項目團隊。如,在事業單位科室建設中,科室負責人、骨干成員、財務人員等,應在建設周期內組成項目團隊。在項目團隊的運行過程中,上述成員之間能夠建立起高頻率的溝通與互動,從而為知識共享平臺的搭建提供現實載體。事業單位管理層在明確團隊成員各自的職責分工后,則可以在平等和互助中來提升財務人員對專項建設的認知,進而提高財務內控的評價能力。
(三)形成分層化的評價模式。這里便涉及到財務內控評價的手段方法問題,筆者建議,在評價中應形成剛性和彈性兼容的手段與方法。對于那些諸如人員出差經費、固定資產造價等財務內控評價,應采取剛性的手段與方法,嚴格防止超預算的問題出現。而對于那些諸如科研經費、業務交流經費、技術改造效果等財務內控評價,則需要根據事項實施的內外環境影響,建立彈性的評價模式。
(四)提升財務內控評價權重。解決事業單位財務內控評價缺陷的重要目的在于,不斷提升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質量,以及固定資產配置績效。因此,最終需要根據財務內控評價結果,落實各個職能部門的內控整改工作。這里首先就需要在單位制度層面,提升財務內控評價在部門績效考核、負責人職務晉升等方面的權重。再者,還需在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的協同下,對各職能部門的整改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財務內控評價的優劣程度將直接影響到財務內控質量控制的好壞,所以不完善財務內控評價體系、評價實施方法和落實評價結果等,都需引起事業單位管理層的重視。本文,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本文認為,在現行的評價機制下則難以在各職能部門內,以及在事業單位的全體職工中樹立起資金節約、成本控制的意識來,且各級管理者也難以型塑起自身的組織資源有效配置意愿。為此,當前需要對事業單位財務內控評價中的缺陷展開分析。在問題導向下,彌補缺陷的對策可為:采取財務人員蹲點制度、建立定向管理項目團隊、形成分層化的評價模式、提升財務內控評價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