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天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000)
特許權使用費是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知識、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為商品交換而形成的[1]。根據2001版《UN協定范本》第12章第3款,特許權使用費是指由于使用,或者有權使用任何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任何專利、商標和設計或計劃、模型、秘密配方或者程序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或者由于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或科學設備,或有關工業、商業或科學經驗的情報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在本文中,特許權使用費是指人們為獲取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它特許權的使用權等無形財產而支付的款項。
通過貿易數據顯示,近年來金磚國家在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領域發展速度較快,呈現良好的發展狀況[2]。貿易額方面,通過10年的發展,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總額從2006年的131.95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429.3億美元,貿易總額增長3.25倍。進出口增長均超過3倍,除2015年貿易額出現下降外,2006—2014年均保持增長態勢。從貿易增速方面來看,2006—2015年,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年均增速為15.36%。2007年,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增速達到31.15%的峰值,隨后出現下滑,并在2009年增速降為0.26%,但之后迅速反彈,隨后四年均出現兩位數的增長。但從2013年開始增速開始出現下滑,2015年出現了負增長。
總體而言,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發展速度良好,從貿易額和貿易增速上體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樂觀的前景。但是從2008年30.12%的增速降為2009年0.26%的增速,體現了受國際貿易環境的影響,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體現了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抗外部沖擊能力弱。從2006—2014年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到2014年逆差達到最大值,為406.48億美元。到2015年實現了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逆差的減小,為369.64億美元,主要是由于俄羅斯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的進口額減少,同時導致了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了負增長[3]。
在進行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競爭力比較的時候,引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四個傳統服務貿易強國與金磚國家進行比較,才能更好地了解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發展所處的階段和結構性問題,找到與主要發達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的差距,以便更好地發展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4]。
從金磚國家特許權使用費貿易出口總量來看,出口額依然較小。2006—2015年,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出口存量為194.41億美元,年均出口額小于20億美元,總額接近英國的1/8,美國的1/58,和西方國家相比體現出巨大的差距。金磚國家中,中國的出口額最大,達到68.13億美元,俄羅斯位居第二,為52.65億美元。巴西、印度和南非的出口較低,均低于35億美元,其中南非的出口存量最低,為10.17億美元。2006—2015年金磚國家各國的特許權使用費貿易出口額每年都低于11億美元。
從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進口總量來看,進口總量得到持續的增長。2006—2015年,金磚國家服務貿易進口存量為2834.85億美元,高于英國,德國和法國,僅低于美國的3402.99億美元,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減小。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總額達1473.74億美元,在九個國家中位居第二名。此外,金磚國家各成員國的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進口差距很大,中國進口額是南非的8.3倍,是印度的5.3倍,俄羅斯在金磚國家進口額排名第二,也僅是中國的36%。
通過計算凈出口比較優勢指數,對金磚國家及英國、美國、法國和德國四國2006—2015年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進出口數據,得到著九個國家的TSC指數,并由此測算出各國特許權使用費貿易國際競爭力。計算凈出口比較優勢指數的表達式為∶
TSC=(X-M)/(X+M)
其中,TSC代表一國在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領域的比較優勢,X代表一國對世界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領域的出口額,M代表一國在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領域的進口額[5]。當TSC的值小于零,代表某國在該服務貿易領域缺乏競爭力,當TSC的值大于零,則代表某國在該服務貿易領域具有比較優勢,如果TSC大于0.8,則表示某國在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通過數據結果我們發現,在特許權使用費方面,發達國家均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其中法國的比較優勢在逐年減少,而德國的比較優勢在逐年增加。英國和美國保持著穩定的比較優勢,美國比較優勢最大,均值達到0.54。而金磚國家的劣勢非常明顯,數值均在-0.70以下,中國和南非更是達到-0.91和-0.89,這體現出金磚國家在特許權使用費貿易上與發達國家有著較大的差距。
為金磚國家在未來更好發展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結合前文分析,本文給出政策建議如下∶
第一,從貿易進出口額來看,金磚國家的特許權使用費貿易還在起步階段,發展潛力非常大[6]。進出口額存在非常大的貿易逆差,出口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建議政府應減少監管,加大開放力度,提高國際競爭力。
第二,金磚國家政府加大對本國企業的研發和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政府這些年在這方面尤為重視,過去十年,中國的研發支出的年增長率到達了18%,并于2016年超過1.5萬億人民幣,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研發支出金額排名世界第二,按照這個增速,中國預計能在2019年實現超過目前排名第一的美國,成為研發投入金額排名世界第一。而且,政府對創新的投入增速的一直是高于GDP增速,體現了國家對于創新的重視。同時積極鼓勵各省市成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并對高科技企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2016年,全國21%的工業和制造業企業能夠享受到15%的優惠稅率,稅收優惠了40%,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創新的重視。
第三,中國的特許權使用費貿易總量在金磚國家中排名第一,并且已趕超部分發達國家,體現出廣闊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我們應充分發揮通過多年教育積累的工程師紅利。2017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95萬人,近7年累計畢業生人數超過5000萬人。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人數只有114萬,16年間畢業生人數增長了681萬。按照專業大類統計,2017年高校畢業生超過40%是工學類。大量的理工類人才和緊張的研發就業機會的局面將持續下去,會使中國的研發人力成本持續保持優勢,低于外國水平。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再逐漸消失的同時,工程師紅利在逐漸顯現出來并有望在未來持續下去。
第四,利用充裕的儲蓄以提供大量的創新資金。中國的儲蓄率一直比發達國家高,為投資多元化,應鼓勵將資金從房地產與股票市場流出,轉而流向風投和其他的創投領域。有數據顯示,中國的創業企業中自有資金高于美國。目前,中國風投的規模就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美國,具有良好的市場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