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凡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其知識、技能為目標,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開放型、探究型教學方法[1]。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即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認為學生通過教師輔助的教學資料、自己的思考和同學的協作,在實際的“任務”情境中,能逐步建構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發展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收集和設計案例,引導學生通過案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該教學方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提出,他們將商業管理的真實案例用于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是將上述兩種教學方法結合,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
《融資實務》是會計專業投融資管理方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專業核心課,該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以教師單純的填鴨式講解無法激起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實踐動手能力強但理論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薄弱的特點[2],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融資實務》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融資實務》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
《融資實務》是一門應用性要求很高的課程,通過采用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首先能夠培養學生建立自己的思維方式。其次,自主學習的過程,能夠提高高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再單純的依靠老師給答案。另外,小組合作、成果匯報等環節也能增強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首先需要教師積累一定的與課程相關的案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網站、書籍查閱、校企合作下企業鍛煉等不同途徑獲得案例,再結合每堂課課程內容選取符合課程需要的案例。在《融資實務》這門課中,根據不同的融資方式,教師將每種融資方式設計成一個大任務,再將其分為若干個小任務,學生通過對案例中問題的解決來完成知識的構建。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整個過程都需要學生擁有團隊合作的精神[3],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以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先組建好自己的隊伍,一個小組中的各個成員都有一個角色(組長+組員),為了避免“免費搭車”的情況出現,每次不同任務大家的角色都必須變換一次。學習小組建成后,教師將任務分配給學生,由學習小組組長將該任務分解后分配給每一位組員。教師指導學生可以通過網站、圖書、實地調研等形式,嘗試著先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上市融資操作程序與要點是上市融資的要點內容,學生可以通過一些官方網站了解我國企業上市的有關條件和規定;還可以通過觀看一些企業上市的路演視頻,更直觀的了解什么是路演。小組成員首先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共享與交流,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提高了他們與人溝通的技能。
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監督學生的合作與討論,當學生遇到方向性問題時,及時提供指引;當小組成員之間產生溝通不順暢的情況時,教師也要及時協調。小組討論,查找資料完畢后,各小組要指派成員(組內每個人都要輪到)以PPT等多媒體形式上講臺進行成果匯報。通過成果匯報這個環節,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在聽取的過程中也要對每個小組的作品內容、匯報者的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打分,甚至可以邀請每個組派出一個學生作為評委,最后再將教師和學生評委的打分成績按一定權重相加得出最終成績。
教師在聽取所有學習小組都匯報完畢后,結合各學習小組的匯報詳情,開始講解案例,針對學生遺漏或者表述錯誤或不清晰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強調。講解完畢后,再開始成果評價。評價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4],教師對學生的成果匯報、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對小組成員相互之間的協作能力進行自我評價。這個過程中,大家能夠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圖1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在《融資實務》中的教學設計圖
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操作上要比傳統的講授法難很多,如案例的選取、任務的設計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該教學方法目前仍處于引進理論、實驗探索的階段。另外,如何設計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量化考核機制也是該教學方法應當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但是,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體現了“學生、教師雙主體”的思想,改善了傳統講授法中教師講的單調局面,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繼續探索實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