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喬 何依琳
(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生改革,企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因此,企業應健全內部控制體系,不斷改善經營管理理念,全面提高經營效益,但是很多企業內部控制仍存在問題,會計基礎知識薄弱,會出現信息系統失真現象,嚴重影響企業運營的效果,造成財務經濟活動不合法,因此要加強內部審計制度,有效控制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監督企業的執行力,從而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內控的重要性,沒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多管理內容存在落后性,不合理性。只是將制定的規章制度簡單的貼在墻上,這些規章制度只做表面工作,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檢查,流于形式的控制制度難以起到制約作用。對于采購、驗收、銷售管理制度不明確,出現問題職責不清,各個部門之間會相互推脫責任,而且執行效果跟管理人員素質有關,很多執行管理人員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出現違規操作現象。
很多企業內控手段不先進,沒有科學的管理軟件,很多企業存在手寫現象,不能將信息和數據及時提交到管理部門,會造成數據統計出現誤差,不能及時更新,造成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不能得到保障。比如,企業發貨存貨時采用手工寫單據,若這些重要的單據不能及時進行匯總和處理,還有可能造成單據缺失,單據被改,因此,更能保障企業財產的安全性、科學性。企業存在采購、生產和銷售環節的信息不能及時得到記錄,會出現人為捏造數據、資產不清現象,出現數據失真情況。
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多數是因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不能發揮其監督作用,很多企業沒有設立審計部門,缺乏相應的審計工作,對企業經濟活動管理薄弱。很多管理人員認為審計工作就是挑毛病,擔心其他部門從心理上排斥,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有些企業即使設立審計部門,但沒有配備專業素質人員,造成審計部門出現權責不清,敷衍了事現象,相關審計人員不能主動配合,造成審計工作遲緩,起不到監督作用,使企業處于被動局面。
因為企業部門多,組織結構復雜多樣,審計工作人員需要多個部門打交道和溝通,因此,審計人員應具備綜合素質,才能確保與每個部門順利溝通,適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需求,真正起到監督作用。但是很多企業工作人員素質低,文化知識老化,基礎知識薄弱,不能及時更新理論知識,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而且很多審計人員身兼多職,從財務部門臨時調過來,對審計工作了解甚少,不了解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計算機管理系統了解一片空白。
企業應重視內控制度的重要性,根據自身實際經營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使內控工作順利實行有章可循。同時要將責任明確分配到個人,不能出現一人多職,崗位要互相分離,同時存在相互制約,確保工作人員按工作流程執行,當出現問題時,能夠找出負責人。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稽核制度,能夠確保采購、驗收、銷售各個環節的信息得到核實,避免出現舞弊現象,從而確保企業經營業務的真實性。內控制度環環相扣,能夠促使企業的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能夠增強責任人的執行能力。
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記錄和處理,能夠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隨著電算化的不斷發展,更有利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利用計算機技術實施內控,將原來的手工記錄、審核和匯算,通過ERP系統生成集成數據,更能確保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公司及時掌握資金動向,同時也能避免虛假賬目出現,避免企業資金挪用,現代化信息處理能夠進行權限設置,實現內控管理人員對各個部門的監督,同時將信息共享。先進信息化建設能夠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安全性、及時性,準確的信息反饋為企業提提供數據支持,有利于企業制定規劃,確保企業持續發展。
根據企業內部經營情況,設立審計部門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將審計工作明確分配到個人,賦予審計人員不同的職責權利,將審計工作落實到內控管理中。審計計劃不能一通到底應結合企業情況制定不同的審計計劃,不斷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能夠將審計工作變得規范。針對內控情況發現企業問題,作出真實可行的審計報告,提出相應的意見,不斷改進管理制度,能夠規避企業存在的風險,發揮審計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企業的正常運轉。
企業應重視審計人員的培養,不僅專業素質過硬,同時要學習多方面知識,比如法律、經營理念、工程建設、計算機技術等,成為企業所需的復合性人才。同時要健全審計考核制度,引進先進人才,對審計人員進行綜合考評,執證上崗。同時也要加強審計人員的道德修養,要按照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執行,從而確保內控的有效實施和評價。另外也要重視企業審計人員的配置,不能只選擇年輕型人才,因為很多年輕人雖然理論知識強,但是經驗不足,應采取老中青結合方式,從而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我國經濟體制發生巨大改變,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內控的必要性,不總改進內控管理制度,加強內控審計工作,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多先進可實施的經營理念,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健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