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冰
(遼寧師范大學會計系,遼寧 大連 116000)
目前對于小微企業來說,無法用確切的語言來定義它,通常將改革開放以后迅速興起的規模小、技術要求較低、經濟產量少的小型甚至微型企業統稱為小微企業。我國經濟市場主要根據銀行貸款限額、企業納稅額、從業人員數對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進行不同的標準劃分。
針對銀行貸款限額的界定標準來看,小企業貸款限額不得高于500萬元,而微型企業的貸款限額僅有100萬元,因此小微企業初期融資時,銀行貸款限額小就是一大障礙。由于小微企業規模小,其招收的勞動力資源必然少。工業企業、交通運輸業、郵政業等企業的從業人員數只有300人左右,而批發零售行業從業人員數甚至達不到50人,勞動力少從而導致企業每年創造的資產總量較其他大中型企業低很多。年總資產額小于3000萬元的工業企業以及年總資產額小于1000萬元的其他企業都屬于小微企業的范疇。同時,小微企業的年應納稅額也不超過30萬元。
1.生產規模小。大多數小微企業在創業初期資金比較緊張,信貸信譽不佳,很難從銀行籌集到大量資金,從而小微企業沒有能力雇傭大量勞動力,導致無法創造更多的資產總量,且難以擴大生產規模。伴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多數小微企業在高新技術行業中占領了一席之地。雖然高新技術行業中的小微企業仍然處于生產規模小、雇傭員工少的階段,但是由于其不低于大中型企業的技術含量,同樣也產生了較高的經濟利潤,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的進程。
2.小微企業占比大。我國目前屬于發展中國家,而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有一半多以上都來源于小微企業,可見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中最基礎的企業類型。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據了解,小微企業在國家經濟市場中同樣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不論我國處于哪個發展階段,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小微企業的經營主要針對國內市場。由于現階段大多數小微
企業初步發展,經營方式、自身素質、資金鏈等方面存在較多缺陷,生產技術也不夠成熟。在雇傭員工、生產產品、銷售渠道等方面主要考慮國內因素,并且針對國內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產品制造和產品銷售。
從目前國家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小微企業的融資空間日益擴大,但由于小微企業自身行業特點使其融資方式具有局限性。同時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等對于小微企業融資方面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及扶持,使得小微企業融資難成為國家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大障礙,小微企業經常陷入融資困境。
一方面,根據小微企業的行業特點來看,其生產規模小,資產流動性強,從而小微企業的貸款期限一般比較短,貸款金額少,貸款次數也較多。同時小微企業主要以向銀行提供抵押物進行貸款,而銀行需要對其抵押物長時間的審核,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程序的復雜性。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全面推進創新技術發展。所以大多數小微企業是大學生白手起家創辦,而大學生往往剛步入社會,沒有創業經驗,沒有資金供給,導致其擔保抵押能力較低。同時,大學生創業往往急功近利,過度追求眼前的利潤最大化而忽視企業長遠的發展。小微企業在申請抵押貸款時,商業銀行為降低其信貸風險,會針對申請公司整體的發展運營進行嚴格考評,當小微企業運營能力和還貸能力不足時,商業銀行會拒絕向其貸款。因此在向商業銀行融資時,小微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運營前景是融資成功的關鍵因素。除此之外,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透明度低,不能及時對外提供完整確切的財務報表數據,同樣會增大小微企業的貸款難度。
部分商業銀行對于小微企業不僅放貸條件高,而且審批程序復雜,導致商業銀行不愿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為小微企業辦理貸款業務。目前我國經濟市場缺乏與小微企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雖然愿意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與日俱增,但這部分金融機構自身發展能力不足,通常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量。與此同時,由于小微企業貸款期限短,貸款頻率高等特點,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時往往會提高貸款利率以彌補短期借款給其帶來的利潤損失。小微企業前期投資成本高且回報率低,即使到企業快速發展階段,小微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其用工成本會大幅度上升,從而導致小微企業的年平均利潤率只有5%左右,而日前我國央行規定的短期基準貸款利率達到6%以上,經濟市場中的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通常要高于基準利率。因此,從目前金融機構的貸款限制條件來看,小微企業根本沒有能力承擔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條件。
國家對于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不僅在小微企業的貸款融資方面沒有提供完備的信貸擔保,而且也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保護小微企業的正常運營。雖然日前政府給予全國小微企業106億元的資金鼓勵其發展,但對于全國達到50%以上的企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國家缺乏對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視,沒有綜合性地制定關于小微企業貸款的相應信征體系,導致小微企業無法向商業銀行提供自身的信用記錄,同時商業銀行會增加信貸風險系數和數據收集成本。我國法律也缺乏對于小微企業的明確界定,通常將所有企業混為一談,使得政府在實行優惠政策時無法優先考慮生產能力薄弱的小微企業,反而會偏向于經營狀況良好的中型企業,導致大多數小微企業無法得到政府的有效扶持。
面臨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不止需要小微企業腳踏實地進行科學的長遠規劃,結合自身發展以及市場需求進行大膽創新與改革,提高信用水平以滿足商業銀行的貸款限制條件,更需要國家政府的支持以及金融機構對其適當放寬貸款政策。
小微企業要想順利脫離融資困境,自身的運營方式與發展水平是關鍵所在。首先,小微企業要打破常規,產品生產方式不局限于傳統的生產技術水平,要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不僅包括生產能力、銷售能力、管理能力等,還要注重其技術研發能力。其次,在當代經濟市場中,小微企業的信用標準至關重要。小微企業要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以獲取商業銀行的信任,從而為從銀行貸款降低難度。最后,小微企業有必要完善其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政策,建立企業防范風險的管理機制,強化內部審計管理,加強真實性財務數據的對外披露,以防內部財務數據與提供給外界金融數據的不對稱,從而造成企業信用水平不佳。
金融機構應認識到小微企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市場的重要性,調整貸款制度,積極辦理小微企業的相關貸款業務。具體而言,金融機構可以適當增加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限額,以滿足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金融機構對于發展前景優良的小微企業可以給予貸款優惠政策,以鼓勵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建立專門的金融機構解決小微企業的貸款問題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金融機構可以針對性地建立信貸機制,開發創新性的適合小微企業投資的金融產品,而不局限于僅以抵押物貸款方式為主的貸款政策。
國家應保障小微企業在經濟市場中的發展地位,為其今后發展創造有利的經濟環境。
第一,政府方面要做相應的管理制度調整。為增加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民間借貸方式,從而將閑置的民間資金轉移到小微企業生產發展中,不僅可以減少資金浪費,而且可以推動小微企業的大力發展,相當于政府將民間資金進行再投資。另外,政府在資金補償上要給予小微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同時對于積極向小微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給予獎勵,從而鼓勵雙方的進一步發展運營。政府也可以通過降低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對小微企業進行經濟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建立風險補償機制,以彌補金融機構遭遇不良貸款帶來的損失,從而增強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拓寬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第二,國家法律應對小微企業有明確的界定。國家相關部門應完善對于小微企業融資、運營、投資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小微企業給予法律保護,以免小微企業受到金融市場上其他企業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