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梅
(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行政事務中心,廣東 深圳 518116)
作為事業單位資產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固定資產是單位業務執行和日常項目運作的物質保障。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是一個必須要予以重視的部分。尤其在我國經濟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加上新會計制度對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必須要加強改革。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成為現階段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本文重點闡述的內容。
新會計制度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而設立的一個新制度,該項制度針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很多新的要求,這也意味著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需要在新會計制度下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新會計制度要求。就目前情況來看,固定資產管理在新會計制度下發生如下變化:其一,行政單位資產管理在新會計制度下與員工績效評價有所關聯。單位執行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在一定程度上給固定資產管理提供了相應的參考條件。將員工績效與固定資產管理有效結合起來,可以對員工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使其積極參與到相關工作之中;其二,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產生的變化。“虛提”折舊是新會計制度實行的內容,主要通過“非流動資產基金”和“累計折舊”兩個方面進行[1]。針對固定資產管理進行計提折舊的過程中,行政單位應當做到對固定資產性質的有效把握,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折舊年限進行確定。一般來說,行政單位資產價值的消耗是可以通過計提折舊有效反映出來。這一改變對于原有會計制度下凈資產賬面價值虛增的問題可以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讓資產實物與價值能夠做到有效匹配;其三,固定資產分類的變化。新會計制度實施以后,固定資產的分類更加明確和規范,主要包括動植物類、裝具、用具、家具、檔案類、圖書、通用設備等[2]。對于原來按照通用設備、一般設備、其他資產這種籠統的分類管理體制,新會計制度下的資產分類更加細致、明確和規范;其四,固定資產確認上的變化。影響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有很多種因素,比如整體物價水平上升、經濟的發展等。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后,對于其固定資產價值,原有的會計制度是無法確定的,而新會計制度的執行普遍提高了行政單位設備的單位價值,比如專用的設備由之前的800元提升到1500元以上,而一般的設備則從之前的500元提升到1000元以上[3]。
就目前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來看,部分資產管理人員透露,在對金額進行核對、對賬目進行審查的時候,報表上總是會出現標準不清、對不上號或者記錄模糊的賬目,這些即所謂的壞賬、死賬[4]。對于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而言,壞賬死賬是阻礙資產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資產損失,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機,這些不法分子可以通過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為自己謀取私利。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歸根究底,是因為行政單位對資產的具體情況沒有進行專門記錄,也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分類整理。造成資產管理混亂。這種情況下都可能會出現壞賬死賬。
管理模式單一是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在新會計制度下暴露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很多行政單位,都是由會計人員去完成資產管理工作。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第一,會計人員面對較大的工作量往往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在資產核算過程中,經常將實物管理這一部分的內容忽視,只重視賬面的核算工作,致使賬實不符;第二,資產清查是一項具有專業性的工作,而大多數會計人員掌握的是會計方面的知識,往往缺少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單位固定資產的統計和清點缺乏經驗,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偏差,而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難以快速找到解決方法;第三,除了對資產進行核算清查,單位的會計人員還要完成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制備財務報告、分析各項財務指標、編制經費預算等,如果讓他們完成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身兼數職不僅會導致其精力分散,還很容易出現核算不準、數據錯誤等現象[5]。
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既是行政單位資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會計制度頒布并執行以后,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制度實行上還是制度控制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作為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對單位的固定資產缺少足夠的認識,沒有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形成清楚的意識和明確的概念,無法對單位普遍資產和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辨認和劃分。其次,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經常存在清點不到位的問題,這種情況進一步導致賬面和實際信息不對稱,從而增加資產管理難度;最后,自身審查工作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導致后期保障工作實效性低,對于資產損耗情況無法做到及時掌握,這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資產流失[6]。
我國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只花費十年左右的時間,轉變速度太快,很多行政單位管理人員的思想還沒有及時作出調整,加上傳統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很多管理人員在新環境下轉變速度較慢。雖然我國針對固定資產管理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最終取得的效果普遍較低,大多數管理人員還沒有形成憂患意識。
任何一項管理工作,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要得到領導的重視。領導的支持和理解是管理活動順利實施的根本,可以為其提供強有力后盾。針對當前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提高單位管理者管理意識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7]。通過學習新會計制度,將固定資產管理與新會計制度有效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制定全新的管理規則。比如,行政單位可以建立資產清查小組,針對單位固定資產狀況定期進行全面實地清查,同時還要依據固定資產的實際狀況做好相應的分析工作和使用記錄工作。在管理者重視的背景下,要加大對各項制度和管理理念宣傳工作,使其下達到每一個部門,確保每一個員工都能了解和掌握,讓每一個員工都能成為固定資產的管理者,在此基礎上做到管理和業績相統一、維護和使用相統一。除此之外,行政單位還可以建立系統的、完善的資產購置程序,確保購置資產之前做好充足的分析,購置資產過程中的信息真實完整,購置資產后及時準確入賬。
在新會計制度下,依靠會計人員進行管理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會計制度下的固定資產管理。行政單位要重視資產管理模式的創新,確保新的資產管理模式要適應現代社會需求:首先,行政單位要針對固定資產管理構建一個專門的部門,不能僅僅只讓單位財務會計人員參加,而應當集監督、審計、核算、清查為一體。具體措施如下:在行政單位的領導層選出一個有著較高綜合評價指數的人員,以此為中心成為管理委員會,在委員會下設置審計小組、資產核算組、資產清查組以及辦公室,這樣就能夠集審計、核算、清查、領導為一體,從而建立一個職責清楚、分工明確、完善的資產管理體系;其次,行政單位還要不斷推進信息化管理進程。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容量、精準化、高速度的優點實現固定資產管理效率的提升。由于信息技術具有虛擬性的特點,行政單位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將固定資產具體使用部門、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以及財務部門連成一個整體,這樣就可以針對固定資產管理效果進行及時控制和準確了解。
在資產管理活動中,人才發揮主體作用。行政單位要想保證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新會計制度能夠在單位內部得到有效的落實,必須要加大管理人員建設力度,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管理素質水平,為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首先,單位要針對資產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進行相應的業務培訓,針對資產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進行不斷更新。與此同時,行政單位還可以通過外聘的方式從單位外部引進具有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且管理經驗豐富的專業化人才,為人才隊伍注入新鮮的血液,以此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其次,行政單位還要加強管理監督力度。比如,單位應當根據實際需求增加固定資產的盤點次數。以往,行政單位采取的是定期盤點的方式,而且一年只盤點一次。這種盤點方式顯然已經不再適用。為了不讓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部門應當讓資產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同時參加,兩者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通過強化監督力度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對于會計行業來說,新會計制度的實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實施新會計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會計行為,建立新的會計秩序。行政單位要清楚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在新會計制度下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固定資產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促進行政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