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通過與會計相關的一些工作來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一定的引導和監察,這就是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以進一步提高單位內部的管理水平及廉政的相關防控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控制,使得單位內部運轉具有高效性和規范性。目前,我國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機制還十分薄弱,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財務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會計控制的問題迫切需要大家引起高度的重視,通過一些措施來進行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在我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著社會公共安全及公共設施,承擔著社會公共保障、教育、行政等一系列責任,內部會計控制則是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目標是保障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資金的安全及正常的運行機制,對單位整個內部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運作過程中,無論是公共服務的經濟活動,或是單位財務部門的管理監督,都離不開內部會計的控制,因此健全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相關機制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進行可持續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實行編制上崗的制度,但因其名額有一定限度,所以在崗的員工數量較少,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審計控制時,員工崗位設置的不合理,導致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沒有覆蓋到單位的各個部分,并落實到人,另外,還存在一個人承擔多種職位,并且這些崗位具有不相容性,如會計、管理、監察一人承擔的狀況,這樣就很容易出現管理上的問題,而且會導致員工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好好完成其中的任務。有些成員也應本身素質不高,目光比較短淺,對行政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不全面,認為其可有可無,不必要進行財產方面的精確管理,因此,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出現了很多的沖突[1]。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行政工作上的支出缺乏嚴格的標準,或在有標準的情況下,也沒有真正具體的去落實執行,支出收入的業務管理沒有到位,就很容易在具體業務和會計對接的過程中出現脫節的情況,不能夠真實地反映業務的狀況,當前,拿著公款私自消費的現象不在少數,但因受到國家政策及財政規定不能報銷的,就通過文具材料這一類的發票進行報銷,當私自消費的金額較大不能解決時,就以大額化小額的方法進行分次的報銷,這樣導致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在財政上的嚴重消耗[2]。
由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有效落實內部的管理制度,會計財務部門對單位重要事務的決策、執行、最終結果等的了解都不深,十分容易出現相關資產進行變更或轉移等缺少相對應的一些手續過程,在財務方面一些制度沒有能夠嚴格的去執行而導致資產不實、不清等情況的出現,進一步擴展成會計財務方面對單位事務預算彈性過大、失真,造成了一些難以控制的局面[3]。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觀念比較的淡薄,一些單位領導人和單位管理層的權力遠遠高于內部控制,無視單位內部控制,這樣極其容易導致兩者之間出現相互包庇的情況。也有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由于工作人管的業務能力不夠或缺乏一定的創新精神,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不足,或只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
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隊伍的建設,從專業知識水平、業務處理能力、全面綜合素質等幾方面入手,整合會計人員,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通過培訓、選拔、淘汰等機制來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養,來建立一個高效率的會計部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應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強內部會計的管理制度,及時發現財務方面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4]。
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進行完善,制定相關的規定及對于日常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對于相對重要和薄弱的環節加強控制,使得員工和員工之間,部門和部門之間能夠相互監督和制約。對業務往來有關財政發面的要按照流程嚴格審查后再進行審批,多成員多部門參與,形成制衡,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成敗與否主要取決于負責人對其的重視程度和自身的控制意識和行為,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對內部控制比較隨意或者不重視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得單位的管理變成了“人治”,而非靠相關規定約束,這就會導致單位內部混亂的現象產生,所以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的自控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新的社會形勢之下,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問題需要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科學、完善、合理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明確相關的責任意識并落實到每個人身上,相互監督和制約,這樣才能夠確保單位自己的安全和合法、有效的防止腐敗、推進廉政風氣的擴散、提高行政單位公共服務的效率和保證內部會計控制更加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