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陽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美之間的貿易往來發生變化,這種戰略互動模式的轉變,成了新時代大國之間建立平衡的重要方式。平衡在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全面展開,并且擴展到全球各個領域,在貿易往來中,既需要減少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需要建立共同的合作框架,形成政治、經濟、文化等交往的新模式。
在1784年以前,北美大陸和中國之間沒有任何直接往來,兩國貿易都是通過歐洲商人得以間接進行。1784年8月,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抵達廣州黃埔港,當年年底返回美國,美國人爭相購買船上從中國帶回的貨物。此后40多年時間里,美國來華船只達到了1104艘,貿易額排在英國之后位列第二。抗日戰爭期間,美國開展對華援助,密切兩國之間的聯系。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與蘇聯之間的密切聯系,美國最終選擇了一條對華全面經濟封鎖的道路,直到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雙方一致同意要為逐步發展兩國貿易提供便利,并簽訂協定,中美之間開始進行正常的貿易往來。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國力逼近美國,中美之間已經由“會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問題變成“何時陷入”的問題,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政治上國家之間的正常交流,經濟上密切的貿易往來,才能保障兩國之間的合作共贏的關系。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職后,雖然在政策上有較多的不確定,但是作為商人總統,他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他提出反對全球化以及貿易的保護主義,影響了國際貿易往來。中國應對特朗普這樣的重利的美國總統,想要在政治、經濟貿易往來上取得勝利,政府需要從大國視角,運用智慧采用剛柔并濟的方式。
在特朗普看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美國處于不利的地位,自由貿易的發展也讓美國的制造業轉向中國內地,帶走了美國人的公司。在特朗普的演講中,他提出中國搶走了美國人的公司和工作機會,美國會采取措施保護內地的發展,與中國進行對弈。
在中美的貿易往來中,特朗普曾經暗示,要對那些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內部市場的企業征收邊境稅,讓美國的更多企業回流,同時在他提出的1億美元的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美國通過財政手段吸引更多的制造業企業轉移到國內生產。在特朗普提名的美國政府官員中,很多都對華采取強硬的態度,白宮的貿易經濟委員會的彼得·納瓦羅隊中國采取炮轟政策,在他的書籍中也批判中國的貿易行為。美國白宮商務部的富豪威爾伯·羅斯,經濟重心也在中美的鋼鐵貿易。
盡管美過的本身是處于“三權分立”狀態,總統的很多權力受到約束,但是在美國的現行制度下,特朗普的可以在兩件事上進行獨立的決策,一是認定某國為匯率操縱國,二是總統可以在法律的允許下,向貿易對象征收關稅,這就給了特朗普向中國發起貿易戰的機會。
特朗普在此次中美貿易戰中,最直接的目的是通過貿易戰的壓迫,迫使中國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深層次目的在于試圖再一次遏制中國復興,同時在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前拉票。從領域看,中國對美國擬中止減稅的領域包括水果、豬肉這樣的農產品,而美國對中國加征稅的領域不是中國更具比較優勢的中低端制造,中國制造2025中計劃主要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包括航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這就不僅是貿易戰了,而是從政治層面上遏制中國的復興夢,通過霸權主義遏制國家的興起。
在特朗普的競選中承諾,在稅改和貿易兩方面做好改革,2017年的稅改之后,特朗普將貿易保護作為重點,開始中美貿易戰,迫使中國對美國放開市場。在2018年即將到來的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特朗普在打著貿易保護主義的選舉誓言,試圖獲得選票。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很大原因是特朗普的挑釁,美國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赤字1000億美元,開放中國市場。雙方在貿易統計數據中存在較大出入,中國統計上,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占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而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占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46.3%。中美貿易嚴重失衡原因主要在于美元與黃金脫鉤后保持主要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限制以及美國過度消費的低儲蓄模式、全球價值鏈分工等。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在較短的時期內不一定能全面開啟,但是如果雙方不加以管理,導致矛盾的升級,那么必將導致兩國之間的矛盾激化,影響了中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也會增加美國人民的生活壓力,導致通貨膨脹,抑制了國內的生產消費,不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
在中美的貿易問題上,特朗普的個人觀點具有重要的影響,對于一個七十多歲的人來說,他容易沖動,過于自負,缺少政治素養,這也讓他更加關心美國的經濟發展,更加注重就業率和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所以在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戰爭中,并不是完全以遏制中國復興為目的,也沒有更多的政治謀略,其核心的目標是追求經濟利益。中國應該更具這特點,采用靈活的應對策略,選擇戰術周旋,因人施策。
在中美建交以來,兩國的綜合國力差距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越來越多,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美之間也出現過貿易往來中的摩擦與沖突,但是在搭建的協商平臺上,兩國之間的矛盾都能得以化解。所以中美雙方應該遵循互惠合作的姿態,相互包容,加強國家之間的交流,領導之間的會晤,推動國家間各層次之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大國關系。中國也應該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在美國關心的話題中,主動協商,解決矛盾,不讓矛盾激化。
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加強與歐盟、非洲等其他國家聯系,獲得更多的國際支持,美國在此次的貿易戰中,為中國擴寬了發展空間,讓中國在全球化的發展中贏得更多國家的支持,瓦解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實現在中國的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