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斐
(湖南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是國務院實施的重大扶貧、惠農工程,目的是幫助貧困農戶解決住房安全問題,改善住房環境,實現“安居夢”。近年來該項工程的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湖南省為例,2017年湖南省完成了為民辦實事考核共計16萬戶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完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以下簡稱4類重點對象)共計12.9萬戶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總體來看,較好地解決了部分農村貧困家庭住房難的問題,兜底解決了深度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但是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的腐敗現象尤為嚴重,當前不少鄉鎮干部在危房改造補助指標審批審核過程中濫用職權、優親厚友、吃拿卡要,信奉“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的行權規則,以誘騙、強迫的方式向農戶索賄;利用部分農戶對危房改造的政策不了解,監督審查工作不到位的漏洞,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將“扶貧助困”演變為“劫貧濟私”,將危房改造資金當成自家或小集團內部的“饕餮大餐”,導致“雁過拔毛”、“小官大貪”式腐敗屢屢發生,甚至愈演愈烈。如何將危房改造補助金用在“刀刃”上,防止老百姓的“救命錢”落入腐敗分子的“虎口”之中,已成為農村危房改造專項審計的當務之急。
當前農村危房改造專項審計的工作量大、責任重,而審計資源缺乏,審計力量薄弱,審計職權范圍有限,審計機關在危房改造腐敗治理的部分工作中調查取證困難。這時審計機關需要及時與住建、扶貧、發改、公安、民政、工商、殘聯、財政等部門銜接,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增加審計資源供給。發改、住建部門可以幫助審計機關摸清上級下達的當地農村危房改造建設任務數,核查建設任務完成情況;民政、工商、殘聯部門可以為審計機關提供農戶檔案資料,聯合審核擬補助對象信息;財政部門應與審計機關共同監督農村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情況,嚴格資金撥付到農戶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涉及危改工作的多部門間積極協作,可以切實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指標申請、信息管理、房屋改造、資金發放、質量驗收等方面的管理控制,避免違規腐敗問題的出現。
此外,審計機關還應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的協同合作,推動審計紀檢監察三者合一的體制改革,實現審計與紀檢監察在制度規范、組織架構、資源共享三個層面的協同,進一步優化反腐敗資源配置,提升腐敗治理效率。
審計可以運用多種審計手段和技術查找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由于故意或過失,未完全履行、不履行或者不當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承擔起對政府行為查責的任務。目前涉及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各部門之間權責較混亂,問責對象不全面,問責內容狹窄模糊。在建立完善農村危房改造審計問責制度時,首先應該明確問責對象,縣市區是責任主體,鄉鎮是實施主體,責任具體落實到人,避免出現違規違紀問題的直接責任人將自身責任推卸給集體決策的現象。其次應該明確問責內容,審計機關應著重審查政策落實充分性、補助對象的精準性、補助標準的合規性、工程質量的安全性、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檔案資料的完整性。最后補助資金內部控制責任、損失浪費責任都不能被忽視,將“無為”納入問責實施的范圍中,扭轉不作為庸官長期抱有的“無過便是功”的心態,加強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意識,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
公開公示制度是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的關鍵內部控制手段,建立信息公開機制可以對補助資金的管理進行實施監督,確保資金安全運行。農村危房改造信息公開的內容應涉及一下幾個方面:①機構信息公開;②政策信息公開,制作政策宣傳手冊或畫報,張貼到村、宣傳到戶,充分利用電視、微信等媒介廣泛宣傳危房改造政策;③補助對象認定過程公開,農村危房改造實施三級公示制度,村、鄉鎮和縣級應嚴格實施公示制度,按公示要求分別在村務公開欄、鄉鎮政府和鎮區主要街道、縣市門戶網站公示擬補助對象。公示內容包括農戶基本情況、評議結果、改造方式、補助標準;④補助資金分配公開;⑤改造結果公開,及時公開工程完成情況、工程質量情況等。深入開展信息公開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能夠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形成公眾參與反腐敗治理的外部監督力量。
政策跟蹤審計注重對宏觀政策的督促落實,在制約和監督權力運行、完善法律法規,推進國家腐敗治理體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農村危房改造項目中實施政策跟蹤審計,要求審計人員熟悉我國農村危房改造的相關政策及實施細則,理清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實施的各項程序要求,全面了解被審對象及其環境,掌握被審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體規模,跟蹤了解危房改造政策宣傳及落實情況,尋找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分析領導干部舞弊動機,鎖定疑點。政策跟蹤審計推進腐敗治理的具體措施如下:第一,了解政策宣傳是否到位,政策實施標準是否合理,政策引導是否存在偏差,政策重點是否出現偏移,是否堅持“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的原則,是否存在“幫富不幫貧”的現象;第二,審查危房底數是否摸清,補助對象是否經過村民的民主評議、鄉鎮復核和縣一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的審核,申請農村危房改造補助的4類重點對象是否全部納入村級評議的范圍,4類重點對象的認定是否有縣級住房建設部門聯合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出具的審核材料,評議表是否有村支兩委主要負責人、村干部和5名以上村民代表的簽字并形成農村危房改造紙質檔案。是否進行了村、鄉鎮和縣級的三級公示,是否公示了村級危房改造指標的申請、審批及分配辦法,是否公示了扶持對象的基本情況、評議結果、改造方式及補助標準,是否建立擬補助對象的函告制度;第三,審查是否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危房改造項目,是否按“一戶一檔”要求建檔,,農戶檔案是否及時、全面、真實、準確錄入到“全國農村危房改造農戶檔案信息系統”中,項目資金來源是否有保障,基層財政部門是否按規定撥付補助金等。通過分析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政策存在的缺陷,找出容易發生腐敗問題的關鍵環節,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預防腐敗和揭露腐敗。
農村危房改造專項審計的關鍵環節是跟蹤資金的運動過程,即對資金撥付管理及使用情況整個流程進行追蹤審查,資金流向哪里,審計就追蹤到哪里。資金跟蹤審計推進腐敗治理的具體對策如下:第一,確認危房改造農戶是否符合標準。農村危房改造補助金的收益農戶應該是4類重點對象,異地扶貧搬遷戶和擬補助對象被清理調整為非4類重點對象的,不得享受補助資金。審計人員在實地調查時,對于已完成危房改造的低保戶或殘疾貧困戶,應當核對其低保證或殘疾證;對于異地搬遷戶,需查看其舊宅是否符合改造標準;所有受益農戶都應當提供宅基地證,以便明晰改造房的產權,防止部分人利用親屬名義來騙取危房改造名額。第二,核實危房改造補助金的領取情況。審查縣級財政部門是否在房屋竣工驗收合格一個月內按標準直接撥付到危房改造農戶的財政惠農補貼“一卡通”賬戶,是否存在村干部阻撓農戶自由提取補助金而違規收取農戶“一卡通”存折的現象,“一卡通”賬戶姓名是否與申報農戶姓名一致,如果存在代領的情況,則要審查代領手續是否齊全,是否有委托代領人簽字、村鄉(鎮)審核、縣級財政部門批準。對于統建項目,應審查統建協議是否有農戶簽字,縣級財政是否按項目施工進度直接撥付并在項目竣工驗收合格一個月內全部撥付到位。如果存在撥款不及時,不足額的情況,則需進一步審查是否存在補助金途中滲漏,被截留、擠占、挪用或變相使用等情況。第三,審查補助標準合規性。中央補助資金從2016年的7500元/戶提高到1.4萬元/戶左右,省市縣級補助資金結合當地財政情況適量發放,審計機關應當對照當地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審查各鄉鎮在發放時有無存在暗箱操作,高于或低于補助標準發放,以及拆戶或并戶發放情況。第四,審查危房改造資金是否實行了專項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
《中央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農村危房改造專項審計從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對危改補助金進行績效跟蹤考評,揭露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的不真實、不合法以及無效性的行為,確保危改資金運行的規范、透明和高效,提高農村危房改造資金使用效益。績效跟蹤審計的實施可以與大數據審計相結合,依托大數據系統采集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數據、財政一卡通危房改造發放數據、財政供養人員數據、村級干部人員數據、享受廉租補貼人員數據、享受公租房人員數據等,結合現場檢查的情況分析采集的數據,對資金安排、政策措施、監督管理、項目進度、質量安全、項目實施效果、農戶滿意度及信息公開等一一進行定性評價和定量考核,加強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的管理,促進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合理、高效地配置。
依據公共受托理論可知,農村危房改造領域的領導干部在依法享有公職權力的同時,也應當依法履行保證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使用合理合規、建成房屋質量安全可靠的經濟責任。經濟責任問責跟蹤審計要求審計機關加強與當地住建、發改、財政、紀檢、司法等部門的聯系,共同開展評價農村危房改造領域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工作,對經審計、投訴、查辦案件或者其他方式發現的腐敗問題線索,要按程序進行履職問責調查、處理,并實行“一案雙查”,不僅嚴肅查處直接責任人,還要追朔追查申報、審批等環節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切實落實危改政策要求和資金管理規定,強化房屋安全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