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一 薛 峰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學生進入社會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在社會發展中,大學生是社會的重要人才支柱。在高校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十分重要,不僅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關鍵方法,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實現高職院校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發展。我國在職業技能教育方面的發展較慢,對其認識具有一定的誤區,要想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必要要全面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近年來,我國對各個高職院校進行了評估,在評估工作中,社會服務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評估內容入,通過社會的實際需求,展開了各種各樣的技能培訓,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不過,由于傳統思想的長期影響,高職院校的服務社會功能還未能得到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技能進行培訓時,往往沒有明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未能將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大部分教師認識到了服務社會的重要性,也會積極聯系相應的行業、企業,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類型的培訓。在一些地區中,針對不同的人群建立了不同的培訓基地,培訓效果比較理想。不過,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一些教學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很難將培訓學員組織起來,在社會各界的呼聲下,高職院校不能明確自己的服務對象。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缺少健全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很多學生也不愿意參加培訓活動中,他們會認為學校的培訓只是打發時間,對自己能力提升沒有任何價值,因此會排斥培訓。
在高職院校中,很多技能培訓圍繞著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只要交錢,就會頒發相應的證書,這樣的培訓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學生得到的僅僅是一張紙,根本不具備實操技能,進而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能力不足等現象,甚至有些學生找不到工作。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學校的專業設置過于滯后,未能根據市場需求來實施。不少學生在選擇培訓專業時,往往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根據自己情況出發,很多培訓都沒有堅持下來。此外,在教學內容方面比較陳舊,未能與時俱進,就選培訓之后,在實際工作中也用不到。在實際教學中,依然重理論輕實操,學生未能得到充分的技能訓練。
如今,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人才的職責,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技能培訓的意義,不負重任,與人民的生活、社會發展進行結合,及時掌握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而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在實處,體現人為本的理念。雖然,在開展社會培訓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不過,要保持較強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構成“學歷+技能+就業”教育模式。另外,高職院校還應該將自身的發展緊密聯系于祖國需求,適應地方的經濟發展,滿足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而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
對于大部分的社會培訓來說,往往比較松散,各自有著自己的運行體系,一些培訓機構具有管理權,但是,培訓能力不強,具有培訓能力缺少國家的政策支持,因此,很多高職院校不會積極配合社會職業技能培訓,態度十分冷淡。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以職業院校、企業等作為載體,構建完善的職業培訓體系,推廣就業技能培訓,可以說,對高職院校的培訓能力進行了肯定,也寄予了厚望。因此,應該以高職院校為主導,構建完善培訓機制,技能培訓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政府應該提供相應的扶持。對技能培訓的相關機制進行完善,發揮高職院校的作業,促進學生技能的提升。
如今,校企合作主要建立在人際關系的基礎上,情感機制不夠穩定,校企之間的合作關系不夠穩定。之所以很難得到良好的校企合作,除了企業的因素,也是因為高職教育的發展緩慢,缺乏吸引力。高職院校應與企業爆出密切的聯系,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員制定培訓計劃,對課程進行合理設計,安排適合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實現定向輸出。當企業看到培訓創造的經濟效益之后,就會主動與學校進行合作,很容易建立起技能培訓基地。
1.積極展開市場調研,對學生進行預測,讓專業設置更具有針對性。不僅要全面實施社會調查,還要對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向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滿足人才的具體要求,明確優勢資源,以及各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并且,根據地域特點,對人才進行科學預測,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
2.加大投入力度。對培訓教師要進行全面培訓,為培訓教師提供進入實際企業的機會,定期進入一線,進一步學習生產設備、生產技術等,對學員傳授有效的知識。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材。另外,要保證培訓設施設備的充足,讓每個學生都能親身參與,提高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3.實施訂單式模式培訓,將培訓目標定位“全部學院都就業”。相關專家指出:在高職院校中,應該大力推廣訂單式培訓,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為學生的工作進行定崗。高職院校應該及時掌握企業、當地的就業信息,參照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訓。完成培訓之后,優先聘用考核合格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培訓方式,可以滿足由企業的實際需求,也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加技能培訓。
目前,職業技能己經上升到了國家的戰略層面,為了學生能夠順利融入社會,職業技能培訓方法將會成為國家的發展客觀影響因素。就現階段而言,在高校的職業技能培訓中,應該將教與學進行統一,明確培訓目標,進而開展合作教學,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