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龍
(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應用在職業教育中,通過行為干預或者任務導向來展開教育工作。該教學可以通過模擬性教學、案例分析教學、任務驅動教學與角色扮演等多種相對體驗性的教學展開。通過多種活動來有效的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的結合,有效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最終職業水平。要充分的掌握該教學法的實際特點,發揮其教學價值。
在體育教學上,高職學校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因此無論是師資力量、硬件資源配備還是其他條件的支持,都相對簡單。主要進行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但是缺乏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與創造力的提升,由此導致進行行動導向教學開展的困難性。該教學法本身對于教師而言有更高的要求,需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考驗教師的靈活性。如果對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則不愿意在此方面花功夫研究精進。
在教學上采用單純的引導模仿性教學,教師展現操作內容,學生跟隨模仿訓練,展開全班統一協調的學習步調,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度不高。教學也缺乏足夠的因材施教,更多的處于籠統一刀切。一方面是由于學生人數過多,教師無法有效的針對每個個體展開教學指導,容易占用課堂過多的時間,另一方面教師本身也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單純,降低工作壓力。對于教學要求而言,標準對于部分學生來說過高,但是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又偏低,無法采用差別對待的引導。有些學生因為學習上有困難度,從而導致內心的挫敗感,容易導致學習中有負面情緒。
在體育教學上,內容相對單一,選擇性較不足。很多教學安排內容相對刻板,選擇性不多,與教師資源不足也有密切關系。教學中技術指導也相對簡單,內容沉悶,學生學習的興趣度不高。對于成本過高的體育活動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源支持,因此更多的屬于學生自學范圍,課堂上沒有對應的教授課程。學校對相關體育活動的開展也缺乏硬件方面的配備,主要在基本常規的體育技能學習訓練上。
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指導,讓體育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塑造更為全面的綜合素養,提升身體素質,鍛煉意志力,懂得能力的創新價值。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動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摒棄傳統被動學習狀態。要鼓勵學生自覺地轉變自身角色定位,讓教學指導成為輔助力量,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實踐與思考,提升體育活動的實際價值。
在教學上可以充分的運用有限資源開拓創新。例如在體育課程開始前,可以通過發布微課內容讓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同時也可以推薦學生收看專業的體育教學平臺,掌握正確的理論基礎,而后在課堂上主要集中在實踐操作訓練與討論分析,針對每個個體情況做因材施教的指導,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避免教學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及其他技術方式展現教學情況,甚至對學生訓練的情況做視頻錄制,讓學生能夠反觀自己的問題。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相的錄制監督與指導,有效的的反饋問題。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對于趣味演練視頻還可以成為課堂氣氛的調動材料,提升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的體驗感受。還可以開展多種網絡平臺課程,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話題與指導,增加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或者運用網絡上熱門的微課或者視頻內容補充教學資源,讓學生通過便捷的網絡資源指導來提升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通過這些網絡資源,可以有效的降低教學的壓力,補充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有助于整體學習興趣的提升。特別是當下學生接受事物更多的集中在網絡渠道,這種教學指導本身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適合當下社會潮流。
在體育教學考核中,要促使考核的多樣化,避免一種方法考核的單一與片面性。在考核上不能讓學生集中在分數的論斷上,要讓學生從體育活動中有獲得感,能夠培養體育興趣,能夠將體育活動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要注重考核方式的開放性,不能僅僅集中在一點,要注重每個課程實際情況的記錄,讓考核成為體系化、綜合化運作,這樣才能更好的反映學生的綜合情況。要注重體育活動的實踐性與創造性,同時讓考核成為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專業上的交流,感悟體會的共享,讓教師更了解學生,學生也更好的吸收教師的指導。
在體育教學內容上可以多樣化,理論與實操訓練結合進行。多運用實際操作訓練,讓學生在活動中去自覺的發現問題與糾正問題。但是在內容上要豐富化,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甚至可以聘用社會上的兼職人員,開展多種體育拓展訓練與游戲化教學活動,讓體育活動呈現出更娛樂化、現代化的教學形式,不僅僅是傳統單個體育項目的活動操作。
要多注重體育教師的培養,提供更多體育教學新方法、新形式的學習,指導更多新的教學技巧,讓教師能夠與時代同步,更了解當下的學生情況,提升教學的實際能力。每一代的高職學生都會有差異,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教師不再是教學的權威,各種網絡資源與體育知識都可以輕松獲得,教師要與學生做朋友,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要充分的通過教師多樣化、人性化的教學來引導學生,贏得學生的喜愛,從而讓教學能夠有序的開展下去,避免學生對課程的排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教師也需要做好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操作,多了解當下社會上青年群體的體育活動需求,在各種教學中將內容年輕化,跟上時代潮流步伐,提升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而不能故步自封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與內容。
對于高職體育教學而言,開展多種教學方法是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學成效,而不能僅僅為了改變而改變,要設定教學目標,塑造職業化人才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因此,體育教學也需要圍繞這個標準進行,注重實際運用課程的提升,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要注重學生操作的指導,因材施教,提升學生學習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