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現階段,S學院快遞物流模式是:一種是在校園內招收代理,派送件到達后以短信形式通知上門取貨,二種是集中自取,各快遞公司自己管理運營,三是智能快遞箱進行取件。
在社會化管理型模式下,S學校完全不參與經營,各類快遞公司一般集中在S學校指定區域,形成快遞一條街。只負責將場地租賃給物流快遞企業,快遞企業集中管理運營,自負盈虧。運營過程中的任何責任校方均不承擔,同時學校可以邀請聘請勤工儉學學生。
該模式下,快遞企業可以學生代理的形式在學校門口區域或附近租賃房屋設立網點。在該模式當中,整個快遞流程和各個環節的協同運作理論上都由快遞公司獨自完成,具有較高的快遞效率而且利于快遞企業在高校區域內迅速搶占市場,打開局面。
“智能快遞柜”是一種類似超市寄存物品的儲物柜的快遞自動取件的新型模式,這種模式管理起來建單方便,只需工作人員將不同快遞公司每天送來的快遞進行集中分揀后放到相應的快遞柜中,并通過短信或微信二維碼的方式將取件密碼發送至收件人,收取快遞的人只需要輸入服務平臺發來的密碼或微信二維碼就可以拿到快遞,方便取件人取。“智能快遞柜”的自取形式實現了校內快遞隨機分揀、智能自取、集中派送統一規范的管理。第三方物流快遞公司通過與校方洽談,引進后進行合理派送和管理。
由于大學生收取快遞時間與快遞員送快遞時間不一致,部分學生不能及時領取快遞,取貨時間不隨意。另外,校園面積大,學生需要經過較長路程才能到達指定地點收取快遞,不能送貨上門是校園快遞的一大痛處。
S學校校園物流面積大,成本高,按時收件派送服務難度大。師生對于快遞公司的滿意度不高,因為代理點的服務態度不佳效率低。去代理點查詢快遞的情況,愛搭不理的樣子。取快件時,態度急躁惡劣。雖然各快遞公司均有投訴電話,但由于校園快遞并不直接隸屬快遞公司,因此投訴及快遞公司的相關管理條例對代理點的實質性約束并不大。整體服務意識淡薄、觀念落后。
多數快遞公司并未對客戶郵寄的物品進行開拆驗視,只收件不檢查,存在安全隱患,屬于違規操作。收件存在丟失或損壞現象。派件同樣有許多問題,以S學院為例,快遞到達后以短信形式派發,無論是本人還是其他人冒領沒有身份的識別,僅單憑隨口一句,報下手機號,有的快遞人員在忙碌時甚至不去核對信息是否真實。責任心不足和經驗不足易造成包裹的丟失和錯拿、漏拿、冒領等問題。
面對“最后一公里”體會頗深,校門口的安保,宿舍門前的門禁,校區錯綜復雜的林蔭小路,都為“最后一公里”,增添了新的色彩。快遞走了千里,最終到達校園內,校園快遞量大,物流站點多,快遞在校園內堆積量很大,雖然快遞已經到達目的地,但因為數量眾多且分類無序,在這最后階段往往需要等半天或一天的時間才能順利取走。
這是一種由互聯網企業為主導,利用眾包模式進行“順路送”業務的模式,形式類似于眾包版的貨車幫或者專車。這些公司一般會在學校設立直營店,以手機APP平臺為起點,整合學生和物流公司兩端,通過APP預約,讓學生給學生送快遞,直達需求地點。物流公司在提貨點,按照APP提示讓學生派取件,打破快遞企業收取上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最終輻射整個校園,物流狀態短息由平臺統一發送。核心理念是根據S學校的特性,以學生服務學生。
以菜鳥驛站為代表,定位基礎設施。菜鳥驛站是末端基礎設施綜合體,輸出數據、標準和規則,通過整合“最后一百米”網絡,減少重復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通過天網數據支持,以包括朔源機制、取貨碼在內的一系列數據定位產品降低校園快遞的安全隱患。
校園驛站是菜鳥網絡多種形態中的一種,每個菜鳥驛站都可以與阿里平臺進行系統對接,基于物流云的服務,網店無需自建系統;在物理基礎設施層面,菜鳥也進行了標準統一,降低校方與物流企業對接的交易成本。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菜鳥驛站事實上實現了消費,物流,末端均在同一平臺上完成,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同時消費者數據安全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我們生活在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信息化、數字化的普及使得生產力不斷迅猛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們的生活方式便捷的難以想象。經濟水平的提高伴隨著消費水平的增長,網絡購物走進千家萬戶,而高校學生成為了網絡購物最大的受益者和主要消費者。應運而生的校園快遞行業開始崛起,競爭與合作共存才能使校園快遞物流長久的生存下去。本文對校園快遞物流模式的現狀及問題提出了優化解決的途徑針對學生群體做“私人定制”。總而言之,在電商行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校園快遞物流模式的優化方案能順利地發展,創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