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清
(蘇州科太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問題嚴重,耕地土壤的質量越來越低,工礦業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加深,管理制度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標準體系也有待進一步的完善。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我國現行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發揮的作用與發展需求入手,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優化我國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從而改善我國土壤環境污染現狀,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第一,進一步提高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完整性。首先,必須要盡快的將土壤保護對象的囊括面增加。在現行的標準體系覆蓋面的基礎之上,增加農用地、建設用地和自然保護區這幾種。另外,必須要不斷的提升保護工作的目標,除了要考慮到土壤生態環境方面的保護之外更需要注重對人體健康的保護。同時,還需要根據我國土壤保護的實際情況結合有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找到土壤保護最基礎最實質的問題,并且以此為前提對現行的控制項目進行調整[1]。
第二,進一步提升土壤環保標準體系的適用性。中國國土面積廣大、緯度跨度大,南北方的土壤性質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各種各樣的作物種類也是有所不同。所以在制訂土壤保護標準的時候,需要認識到這種地區上的差異,才能夠保證標準體系的可行性。另外,地方政府制訂的轄區土壤保護標準時各有不同的,必須要讓地方政府有權利去制訂這種標準才能保證標準的切合實際,比如說不同地區的土壤環境實際值就有所不同,同樣一塊地對于不同的作物的污染物要求也是各有不同的。中國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科學化的專業的土壤環境保護方法,將標準作為管理工作的理論基礎遠遠不足,這對于提升土壤防治以及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十分不利。從現階段來看,土壤環境污染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它也阻礙著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更充分考慮人類活動的各種影響。人類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工業發展中往往都會造成土壤的污染和影響,除此之外一些產品在進行應用的時候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土壤污染。比如說高鹽廢水會造成土壤板結,大氣污染物跟隨著水循環可能完成土壤表層的污染,而農業生產中大量無節制使用的化學藥劑也會造成土壤和水體的雙重破壞,乃至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在特殊情況下也會造成土壤污染,并且這種污染和破壞是長期性的,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自然降解,給土壤環境的健康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進行土壤環保工作的時候,應該盡快的健全保護標準體系,不斷的細化其中的規定和內容,從產品物質含量到排放標準以及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等等一系列的內容進行全過程覆蓋。
中國的土壤環境保護工作可以說是比較復雜,其中需要注意的要點也是比較多,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控制土壤退化、土壤風險管理以及土壤修復[2]。在今后的發展中,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需要進行不斷的優化處理,以土壤環境質量的有關標準作為制定參照,以土壤環境的相關測量分析標準值作為判斷核心,將土壤修復值等標準進行不斷的細化。除此之外,還需要推行土壤污染防控系列規定,將污染物進入到土壤并且造成破壞的各種情況加以分析和控制,全面提升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質量[3]。
想要建立一個健全的完善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最基礎性的就是需要以預防為主、防控為輔的進行管理。立足于本地區獨特的環境情況以及土壤狀態,分析土壤的主要利用方法和環境管理目標等,參考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先進經驗和處理方法,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和我國土壤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的前提之下,認為中國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進行優化可以分成兩級四類來加以理解[4]。所謂的兩級,指的就是國家級和地方級這兩個級別,四類指的就是上文中我們所提到過的土壤污染防控標準體系、相關土壤配套標準體系和土壤基礎環境標準體系等四個方面。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土壤環境基準指的是土壤環境中一種污染物可能產生危害的最大濃度或者是最大的含量。雖然土壤環境基準在我們國家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中占據的比重不大,也不是必不可少的組成,然而其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改善我國的土壤環境問題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觀念,完善管理制度。要積極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對我國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進行優化。另外,土壤環境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們的健康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將土壤問題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