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清
(梨樹縣財政信息中心,吉林 梨樹 136500)
雖然目前部分事業單位也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制度落實過程中的工作卻難以到位,使得內部控制工作的作用較為薄弱。其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僅停留在書面文件上,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雖然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上制定了相應的書面細則,卻沒有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被嚴格的執行起來;二是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存在不足,不具有實用性。部分事業單位在內控制度的制定上,沒有嚴格根據新會計準則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操作,并且與自身的實際狀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致使內控制度在執行時缺乏必要的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國一些事業單位中,普遍存在單位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認識不夠深刻,沒能真正解讀內部控制制度的具體含義。單位人員在處理問題時,往往不能按規定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去處理,而是忽視其重要性,較為隨意的辦事。這種內部控制意識的淡薄,嚴重阻礙惡業單位的科學發展。由于這一重視程度的受限,單位人員長此以往,就形成了自己的辦事模式,在處理問題時,其辦事約束力就較弱。
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審計機制并不健全,許多事業單位在內部審計機制的建立上,并沒有較為完善的內部審計機構和有效的監督機制。這一點是與實際要求不符的,事業單位不僅需要有有效監督制度措施,更需要有完善的內部審計部門,對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以確保在內部監督審計工作中發現問題得到及時的糾正和調整。事業單位主要是依靠國家財政補貼來行使職權進行社會服務,其進行各項活動的資金來源于公民的稅收。公民對于稅收的使用應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并對事業單位的費用開支擁有監督權。但實際情況是國內多數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并不是充分公開的,而是只有少數人掌握,致使真正具有監督權的公民基本上不能接觸到這些信息,從而造成了事業單位監督的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機制雙重缺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政府對事業單位的開支進行了更為嚴格的控制,以使經濟建設環境更加透徹,達到廣大群眾的理想要求。事業單位在會計信息處理上,將本著公開化、透明化和嚴格控制的原則,面向社會公眾,以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近來年,國家雖然在紀律層面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受到傳統的事業單位長期以來的經費保障機制的嚴重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事業單位還沒能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思想和節約理念,在事業單位運行開支方面增大了成本管理以及內部控制不嚴等諸多問題。這種不良現象的存在,加大了事業單位的經費開銷,給政府財政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因此,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規范事業單位行政開支,減少不當行為支出的有效舉措,是進行內部控制的必然要求。
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制定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它會隨著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和會計工作實施的具體情況在進行著不斷調整和完善。目前新出臺的會計準則基本上滿足了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制定的需求。2012年新的準則對事業單位進行了細分,對進一步方便社會活動生活的進行和執行監管提供了實施方案。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把事業單位逐漸過渡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或經營性事業單位中。這在舊準則中是根本滿足不了的,從而必然的產生了新的準則出現。在新準則中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和固定資產折舊的規則,為滿足事業單位向企業化過度發展提供了幫助。準則中新的計量屬性的出現,充分增加了會計核算中的不確定性,為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選擇的機會。良好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增強事業單位會計處理能力,促進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專業化的基本保障,并可以通過具體的內部審計和內部稽核等措施來完成。
一項制度的完善必須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產,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首先是事業單位人員思想意識的提高。只有事業單位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提高了,才能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具體工作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對事業單位建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事業單位中的管理層人員更不能缺乏這種意識,否則就會影響內部控制制度功能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能,就會對事業單位的長足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可見,事業單位在建設內部控制制度上,首要應該完成的任務就是提高單位人員的自我意識。因此,事業單位要不斷地加強對其內部成員的內部控制意識培訓教育。強化事業單位人員內部控制意識,從根本上保障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所謂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應是在新會計準則的背景下,各個事業單位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事業單位建設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其出發點要根據事業單位自身特點,科學合理的進行其制度的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基本要求是要保證事業單位人員工作的具體操作過程上,能夠有章可遵循,有據可查,杜絕工作執行的隨意性。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具有針對性的,有實施細則的規章制度。如建立詳實的財務預算,獨立的內部審計,具體的物資采購等一系列明確的規章制度。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工作執行的必要保障措施,制度的執行是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必要手段,如果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與執行,就很容易造成違規違法行為的滋生。沒有嚴格的執行力,就沒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因此事業單位要經常性的強化單位人員的內部控制意識,保證制度的高效性,并長期性的進行單位的資產動態全面掌握,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在新會計準則的制度背景下,事業單位要將審計力度落實到位,新會計準則明確了內部控制的工作效能,其根本作用就是發揮自身的審計監督作用。新會計準則要求事業單位人員要經常性,持續性的不斷進行業務培訓,充分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自律意識。事業單位在內部審計機構和管理體系上,要教育其完整性與科學性,確保在具體的工作實施環節上,能保證其充分的獨立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嚴格地按照內部審計和監督原則,將事業單位的有關部門串聯在一起,形成相互監督的狀態。[2]另外,要將單位責任細化,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到每個單位人員身上,杜絕經濟違法行為的出現。
就大部分事業單位所造成的內部控制出現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對行為主體缺乏有效的控制。為確保事業單位能夠有效地運營,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應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遵照新會計準則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改進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單位員工這一內部行為主體的意識培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這一執行主體意識的提高,是事業單位執行內部控制的強有力保障。另外,在單位人員的權責方面,要做到責任細化,明確各工作人員的責任和權利,使權責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并做到部門之間的權力制衡和監督,避免出現部互相推諉現象的發生。在實際執行中,要充分地發揮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各負責人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對一些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地分析討論,并做出相應的制度修正與完善。
為提高單位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積極性,建立一套科學的獎懲激勵機制在單位人員工作中同樣有效。獎懲激勵機制牽涉到個人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制定上,要充分注意其客觀性和公平性,對于那些為單位工作事業有袦貢獻的人員,給予充分的認可,并進行獎勵,對那些違法亂紀無視規章制度的人要照章處罰。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積極性,提高工作水平。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為我國的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起到了極大的促進與推動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多元化發展,對于單位內部控制的可操作性更為復雜性,會計工作涉及到經濟活動的核心領域,為了更好地在新會計準則下建立和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事業單位必須不斷地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促進事業單位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