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地域民間藝術是具有一定地域特色,是一定范圍內人們創造出來的藝術文化概括,通過歷史的沉淀和文化的洗禮而逐漸被大眾所熟知熱愛。民間藝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中重要的一部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尤其是地域文化,很多中學生接觸比較少,因此逐漸遠離,比如對于安溪的鐵觀音茶文化,藤鐵工藝、閩南南音等等。國家大力提倡將民間藝術教學融入普通教學發展中,通過特色民間藝術豐富課堂內容。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中學藝術課堂更加注重民間藝術的學習。如何在中學藝術課堂中大力開展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弘揚并構建具有安溪特色的中學地域文化藝術課程體系,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針對地域民間藝術在中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思考和見解。
關鍵詞:地域;民間藝術;中學藝術;課堂
一、 引言
藝術教育是一項欣賞教育學科,可以為學生的審美打下堅實的基礎。藝術是需要從小進行培養的,對于學生陶冶情操有一定作用。在藝術的海洋里可以挖掘其潛力,讓學生感受到中國藝術的靈魂魅力。中學藝術課中,很多教師在展開藝術作品的教學時,內容比較單一。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意義,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將優秀的地域民間藝術作品融入中學藝術課堂,不但傳承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品的意義,還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民間藝術作品的鑒賞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了解勞動人民的結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積極性。
二、 地域民間藝術對中學藝術的影響
(一) 什么是地域民間藝術
地域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民間藝術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福建主要的民間藝術主要包括,安溪鐵觀音文化(茶文化傳說、包裝、制茶、茶藝等)、安溪藤鐵工藝、安溪藍印畫布、閩南南音、閩南高甲戲等,這些具有豐富地域民族色彩的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流傳下來。此外,民間藝術的傳揚得到眾人的認可,其中有年畫、茶藝、陶瓷、剪紙等等,眾多的民間藝術作品反應當地的文化內涵。在這些民間藝術中,需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傳承,將民間藝術的特性挖掘,從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種方式可以讓中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發揚民族精神,因此民間藝術有非常深厚的群眾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化浪潮的推進,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一定影響,民間藝術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窄,中學生認識和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就需要將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課堂教學,傳承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將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精神發揚光大。
(二) 中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主要的審美意識形態的形成是在中學階段,所以對于中學藝術教育而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也是一個過渡階段。因此不論以后走向高校還是踏入社會,中學階段的發展對于個人的成長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中學學習階段,將地域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課堂,是對民間藝術的尊重,也是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讓中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是藝術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中國的傳統民間文化體現的是時代勞動者的熱忱和智慧,是歷史長河流淌過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洗滌的保留,將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進行系統地介紹和科學地融入中學課堂,讓中學生實際了解博大精深的地域民間藝術。
三、 地域民間藝術融入中學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一) 地域民間藝術具有一定特殊性
地域民間藝術反應本地區的藝術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間藝術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藝術的構成形式比較多,一般是通過內容與具體素材的結合組成的,是具有一定精神傳承的藝術作品。因為這種作品極大地還原了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中學生更加容易領會。對于民間藝術的表達形式和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中學生進行藝術學習。激發中學生學習藝術的積極性。民間藝術具有質樸的風格,創作的內容源于生活,更加地反映生活的真實性,這使中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通過民間藝術學習的過程,更加了解民間藝術作品的意義,通過實踐的方式體會民間藝術帶來的樂趣,有助于提高中學藝術教學質量。
(二) 將地域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課堂
藝術課堂是講授藝術基礎知識的地方,將地域民間藝術融入中學藝術課堂,需要對藝術課堂的教學目標進行規劃,教學內容進行完善。中學生還處在好奇心比較重的階段,課堂中理論知識學習相對枯燥,將地域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課堂,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的方式感知民間藝術的魅力。比如安溪藤鐵工藝,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藤鐵的工藝造型,探究藤鐵工藝的藝術價值,結合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行整理,將地域民間藝術融入課堂,充分了解安溪藤鐵的制作過程等。在藝術課堂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民間藝術的方式了解地域文化特色的傳承,運用動手的能力充分表現自己對民間藝術的思想,將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
(三) 地域民間藝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地域民間藝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色彩,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感知本地域的民間藝術文化力量,啟發學生領略本地區本民族的民間藝術的風格和價值。通過歷史的傳承和民族的發展,讓學生理解家鄉民間藝術的意義,更加熱愛本地區的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四、 將地域民間藝術融入中學藝術課堂的探究
(一) 普及地域民間藝術 激發學生興趣
地域民間藝術具有豐富的文化本質,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民間藝術的理論,學會感知民間藝術的不同審美,通過質樸的表達方式讓學生迅速地接受。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參加展會,多方面地接觸和了解民間藝術,還原藝術本身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習的課程,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了解當地的文化藝術,探究民間藝術的發源和流傳,通過探索的方式進一步了解民間藝術,將被動的理論學習變為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民間藝術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所和地點都可以感知民間藝術帶來的感染力。
(二) 加強教師自身素質提高
地域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典型的生活色彩,因此在民間藝術的素材中,生活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民間藝術的作品制作一般比較簡單,實用性比較強,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將民間藝術的表達方式融入課堂教學,挖掘在民間藝術中對教學具有指導性意義的結論,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五、 結語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地域民間藝術融入藝術課堂進行探究,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通過動手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提高中學藝術課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對中學藝術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陳建勛,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