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居芳
摘 要:修辭格不僅是修辭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屬于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對初中語文中修辭的教學進行研究,通過對人教版初中語文課程中修辭的形式、種類,及其在課程中分布的狀況進行了解,從而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更具有實用性的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的方法,從而使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研究
修辭格作為修辭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雖然不能等同,但是修辭格所具有的重要性仍舊是不可否認的,在修辭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修辭學。所謂修辭,從狹義上講就是對文字進行相應的修飾,而從廣義上講,就是通過遣詞造句,對整篇文章間進行相應的布局的一個過程,對文字進行修飾也是修辭的一個方面。通過不同方面的綜合,修辭格是一種能夠提高人語言表達的方法,并能夠將人的語言變得格式化、多元化、特殊化。修辭格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以人們的生活以及生產經驗作為基礎,并將民族的語言習慣包含其中。
一、修辭格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漢語具有的表達方式以及效果都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感情濃厚,漢語可以運用較為簡單的表述方式將不同的關系進行相應的表述,而修辭格的作用就是使簡單的表述完成多重關系的表述。也就是說,修辭格不僅體現在文章中,而且在人們日常的交流中也是極其重要的,而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文章中的修辭格與生活中的修辭格進行教學,其主要在初中語文中教學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由于修辭格具有修飾的效果,因此,在語文課文中運用修辭格,能夠將作者內心的情感進行充分的表達,從而使原先平淡的語句表達出新思想,并將作者所需要表達的信息與美感有效結合[1]。例如,在《海燕》一文中有以下幾段話:“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就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段話將海燕比喻成黑色的閃電,不僅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海燕飛行速度快的特征,而且還刻畫了在天地之間與自然搏擊的海燕的勇敢形象。
(二)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新課標提出學生需要具有快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對學生閱讀的目標以及能力都提出較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還需要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不僅需要明白每句話在段落中的深意,還需要學會品讀。例如,《岳陽樓記》中有一句話:去國懷鄉。這句話在原文中的語句其實是“去國去鄉,愛國懷鄉”,主要的意思是指離開國家以及家鄉,表達一種對國家以及家鄉的思念。這種修辭方式較為簡單,基本上從字面上學生就能夠理解,而這種修辭方式就是互文。而根據這句話的意思,及其上下文的含義,就能夠理解整篇文章所表達的憂國憂民之情。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修辭格教學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生學習反問或者擬人手法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這兩種修辭手法所適用的語境進行了解,并對不適合的語境進行講解。通過對相關修辭手法的講解,如果學生仍舊分不清楚每種修辭格所適用的條件,在學習的時候只是依賴于背誦與記憶,就無法有效體現修辭格的作用,并導致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出現混淆的現象。如果只是將修辭格當做是一門知識進行教學,就會忽略學生的交流以及表達,那么就會失去學習修辭格的本質[2]。因此,教師需要以課本中出現的修辭格為依據,通過實際的語境對修辭格進行講述。例如,教師在講解《春》的時候,有一句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句使用的是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將各種樹競相開花的場景描寫出來,展現了春天的欣欣向榮。
(二)修辭格教學與口語交際教學相結合
由于應試教學的影響,修辭格教學主要表現在學生閱讀及寫作上,通常會忽視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應用。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相關修辭手法應用到實際交流中。例如,語文課本中《紫藤蘿瀑布》中有一句“從而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這句話將紫藤蘿比喻成瀑布,不僅描繪出紫藤蘿的生機,而且更加突出其枝繁葉茂,這一句話將紫藤蘿的生命綿延不絕生動地描寫出來。教師可以根據文中的比喻等修辭手法,讓學生進行練習,可以將身邊的事物與想象的事物相結合,進行相應的口語修辭手法訓練,教師給予相應的點評,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修辭手法,并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初中語文所應用的修辭格教學進行探討,以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為例,對文中出現的頻率較高的修辭格進行分析,并分析了在對初中生進行修辭格教學中存在的問
題,以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由于修辭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較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將課文為主體,修辭格為骨架的語文教學結構進行創建,并將修辭格所具有的特點以及運用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貫穿,最終實現修辭格能夠貼近學生生活,并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敏.新課標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修辭格教學研究[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9):57.
[2]張力婉.人教版初中語文修辭格教學方法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5(8):6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