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孟曉燕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以其直觀、形象、生動、靈活等特點,迅速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樂地學習,便會輕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課堂教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中國教育事業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作為新時代的一線教師,我主動學習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勇于鉆研實踐,充分發揮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使課本文章變得鮮活起來,教學效果得以明顯改善。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到底有何神奇功效?為此,筆者愿與老師們一道去共同探索有益經驗并與之
共勉。
一、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學生學習最有力的因素。多媒體的出現,給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教學,憑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
二、用聲情并茂的呈現方式觸發學生情感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被讀得索然無味。相反,利用多媒體技術,緊扣課文內容和主題思想,選擇合適的樂曲配樂朗誦,學生聽起來就會感到韻味無窮。在教學朱自清《背影》前,我深入了解了其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境遇,認真領悟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選用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作為背景音樂,以低沉舒緩的語氣朗讀,然后錄制出來。課堂上,學生聽完朗誦錄音后,深受震撼。他們表示,聽著聲情并茂的朗誦,引起其情感上的強烈共鳴,不由得感嘆父母的含辛茹苦和默默付出。
三、突破課文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至關重要。而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在同一屏幕上同時顯示相關的文本、圖像或動畫,這是其他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
四、運用多媒體可以開闊學生視野
有的文章內容遠離我們山區農村學生的生活,不要說游歷祖國大好河山甚至周游世界,好多學生就連我們的省會蘭州都沒去過,他們的生活空間基本就限定在本鄉鎮,眼界并不開闊。而利用多媒體就能把事物具體、直觀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故宮博物院》一文時,由于學生基本都沒有去過首都北京,僅憑課文中幾段簡單文字的概括,及所配有的幾幅立體感不強的插圖,學生肯定不能真正認識到故宮博物院的恢弘、壯美和富麗堂皇。為了使學生對其有深刻的認識,課前,我把故宮博物院的各大主要宮殿建筑群以及藏品圖片制成課件,并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語言文字的解說,讓學生從中體會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雄偉氣勢,真正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景象,使其幼小的心靈迸發出熱愛首都北京、熱愛偉大祖國的強烈情感,為新時代中國的強大和騰飛而驕傲、自豪。
五、運用多媒體可以節約課堂時間
每節課的板書設計相當重要,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總結概括,但有的板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例如,課堂上為了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發展史及其各個橋的特點時,繁冗的板書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分散了學生的思維。運用多媒體教學就不同了,只要輕輕一點,準備好的圖片就會躍然出現。既節約了時間又活躍了課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六、多媒體可以很自然地順承遷移知識
比如,在教學科幻小說《喂——出來》時,其主旨在于結合人們處理垃圾的現實情況,探討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相統一的方法,認識破壞大自然必遭報應,懂得珍愛環境等道理。由此,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并身體力行,弘揚學習“塞罕壩”精神,為祖國環保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就使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得以自然承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多媒體使語文課堂教學大放異彩,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應該增強多媒體教學意識,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勇于實踐,大膽探索,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能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張文奇.試論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6(5):94.
[2]陳必勝.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刊),2014(4):94.
[3]沈文雅.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應用中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4(42):4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