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
摘 要:福州市某知名民辦中學提倡各班級創辦班級刊物,使之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的新平臺。其中初二年段1班和2班共同創辦了班級刊物《數一數二》。并且成立了由指導老師和兩位學生主編為核心的《數一數二》編輯團隊。這個編輯團隊始終奉行用共同目標凝聚人心,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強化自治,用榜樣的力量營造濃郁文風,用平臺力量鼓勵持續發展這四種方法。始終相信班級的學生,是班級刊物的實踐者、受益者、管理者,廣泛發動學生力量參與,充分動員學生力量加入,建立長效機制,培養學生自覺意識和相應才能,辦一份成功的班級刊物。
關鍵詞:班級刊物;數一數二;學生主編;平臺發展
一、用共同目標凝聚人心
以這一屆帶班過程中創辦班級刊物《數一數二》為例,筆者作為指導教師為了有效爭取和組織同學辦好班級刊物,準確尋找到同學們對一份好的班級刊物的共同夢想,以此來凝聚人心共建班級刊物。
(一)展示作品,實物證明規劃藍圖
筆者通過利用班會課重溫過去辦班級刊物《五顏六色》《從一到六》的經歷喚起同學們共同締造一份新的班級刊物的美好愿
望,進而找到聯系學生的感情紐帶,使之成為促進工作、攻堅克難的有利條件。比如,在班會課上,筆者將過去做的班級刊物《五顏六色》《從一到六》發下去,讓學生傳閱、賞析,并且組織學生示范朗讀其中一兩篇極好的文章,或者全班齊聲誦讀一些有趣的片段。甚至笑侃其中的一兩幅插圖,指出其中一些小錯誤。向學生證明辦一份班級刊物并不困難。
(二)講故事,激勵人心
筆者介紹了一些從前的班刊小作者的故事,有的小作者本來就是學霸,愛好寫作,因為有了班級刊物這個平臺,作品得以積累,后來就出了個人作品專輯的班級專刊,比如考入福州一中的劉×同學,又比如考入師大二附中的徐××同學等等。有的同學原本對寫作沒有信心,自從寫的文章被班刊登出來之后,后來再也不怕寫作文了,比如考入普通二類達標高中的劉××等同學。
(三)共同起刊名
既然決定了要辦一份班級刊物,就要給班級刊物起一個刊名。筆者向學生介紹自己從前的班刊刊物名,教五班六班的時候,班級刊物就叫做《五顏六色》,教一班和六班的時候,班級刊物就叫做《從一到六》。
現在詢問一班和二班的同學,咱們的班級刊物叫什么的時候,一班學生開玩笑地說,《獨一無二》,二班的同學也會反唇相譏,《二大于一》。后來兩個班的同學商量的結果就是《數一數二》。我覺得,把起刊物名稱這事交給學生去商量,由學生決定,更容易喚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二、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強化自治
辦一份班級刊物,如果是一個老師或兩三個老師全權負責,
這項工作很難以長久,因為工作繁重,人事安排總會有變化。如果是發動學生,卻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那班級刊物的質量就難以保證。所以,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強化自治,才是持續發展之道。
(一)建立競爭與合作的機制
無論是最早的《五顏六色》,還是之后的《從一到六》,還是現在的《數一數二》,我都是堅持兩個班級共同建設。這樣兩個班級的學生可以互相合作、互相競爭、互相協作、互相監督,包括監督老師犯懶。比如,在這一輪的教學實踐中,一班和二班就共建一本班級刊物《數一數二》。在學生編輯部里,兩個班的人數要盡量均衡。每一期的刊物,都需要兩個班派代表完成。《數一數二》的主編就由兩個班的語文科代表共同擔任。我認為,一個班級出一期的方法不利于團結,也不利于兩班學生之間培養團結協作,更不利于以后將班級刊物做大、做強。
兩個班各選一位同學任《數一數二》班級刊物的主編。要求寫作能力強,電腦排版技術強,統籌協調能力強,在學生中威望高。還有家長支持的。
結果,一班的同學推選了福州市三好學生任主編,二班同學推選了校三好生鄭××同學任主編。兩位同學通力協作,在一個學年里,出了九期班級刊物,其中六期是報紙形式的,三期是雜志形式的。班級刊物的質量逐步提高,得到班級師生家長的認可,在校內有較大的影響,許多外校的同行也慕名來取經。
(二)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出版流程
從教師籌稿發給本期刊物的兩個班的主編。
由兩個班的主編負責篩選文章,并將選好的文章通過討論群組,發給本期編輯,每期大概6~8名學生編輯。
本期編輯負責文字、排版、插圖,發回給主編。
主編負責匯總,安排欄目,制作封面,制作目錄等等,交教師審查。
教師印一本樣本后,再交主編。
主編安排一批同學分頭審查,這一部分同學就是審稿編輯。每篇文章的后面會標明審稿編輯的姓名,以保障文章在文字和版式方面不會出現較大的紕漏。
主編再進行修改,發給指導老師,指導老師確認后就可以交付印刷了。
三、用榜樣的力量營造濃郁的文風
在建設班級刊物《數一數二》的過程中,陳老師十分注重向學生介紹在創辦班級刊物中的杰出個人和優秀事例,塑造看得見、
摸得著、學得會的身邊的典型,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同學們,著力提升同學們對班級刊物的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數一數二》在創刊一年多的時間里,共出了十期刊物。其中,六份報紙形式,四份雜志形式。《數一數二》的指導教師和兩位學生主編始終堅持用共同目標凝聚人心,用制度保障的方式強化自治,用榜樣的力量營造濃郁文風,用平臺力量鼓勵持續發展這四種方法,構筑素質教育的新平臺。
編輯 溫雪蓮